如何读书:再谈关于书籍的收集与阅读

风斯若之 2025-03-12 17:48:54

“简约生活”的概念在网络上已经被“炒作”得很火了。就读书这个“科目”而言,我也一直在思考着到底怎样才能做到简约高效。

我是一个“收集控”,当我喜欢上某一类事物的时候,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占有欲”,总是觉得应该把它们都“收入囊中”才对,对于书籍也是如此。之前喜欢读经管类的书籍,每个月都要买几本、十几本书,后来因为因为担心书籍放在书架上灰尘太大不好清理才放弃购买纸质书,但是我对书籍的收集态度却没有丝毫改变,只是转到了电子书的方面。

如果说收集纸质书的过程中,我需要考虑藏书空间因此购买还是“有度”的话,因为电子书的收集只需要硬盘的存储空间甚至只是一个账号,所以,我觉得自己开始有些“疯狂了”。统计了一下,我所收集的电子书已经超过了20000部——我算了笔账,就算我一天能够读完一部著作的话,20000部著作也要用54年时间,我当然愿意在有生之年把这些书读完,哈,因为如果真的能够读完的话,我已经是一位“百岁老人”了,但是考虑现实,我知道我根本做不到一天读完一部书。

以我的阅读速度来说,如果一天我不做别的事情,花十个小时读完如金庸《倚天屠龙记》这样的小说还是可以实现的。但是一来小说读起来更简单一些,读完就读完了,并不需要更多“消化”的过程;二来我也不可能每天都拿出十个小时来读书。所以,无论我的“收集脑”有多么不情愿,我也知道是时候该对自己的“读书人生”做一次简约化的调整了。

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再往自己的阅读器里拷入更多的书籍,目前我的阅读器当中大约有四五十部包括武侠小说、古典诗词、经管、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虽然阅读器里面还有足够的空间以装入更多的图书,但是我决定把现有的书看完或者决定不看,之后再接收新书。

因为书籍太多,所以我提升了自己的阅读的质量要求。比如我很喜欢有关经济学的书籍,但是对于经济学史相关的书籍,我基本已经放弃了阅读,这是因为所有的作者所著的经济学史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毕竟历史上的重点事件就只有那么多,而每一位作者都不大可能放弃重大历史事件不写,所以,雷同太严重,一一阅读多少有些浪费时间。

同样还是经济学,在微观经济学领域,那些有关市场、管理、投融资……等方面的书籍,如果原著第一版的出版时间是在2000年以前,我也选择放弃,因为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微观经济的概念和模式都发生了变化。过去的书籍,那些关于理念、定义的依旧有可读性,只是这样的书籍数量是有限的,该读的也都读过了。而在案例方面,25年前的案例在当今不会有太多的参考价值了,而书中的内容如果没有案例支撑则会显得单薄了许多,所以我才会放弃这些书籍。

其它专业书籍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有关三国时期的历史书籍,已经数不清楚到底有多少现在的作者就同一时期的历史事件给出自己的见解了,历史、史书……就是那么多,现在的作者所写的,不过是“摘录+读后感”,所以,最多读一本也就够了。

我对可读的书进行了简约化处理,在收集方面也采取了相应的延伸动作——对于那些我认为一年之内我不会阅读的书——就放它们“自由”吧。

0 阅读:0

风斯若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