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玩,在我的定义之中,还是要遵循“竹木牙角匏”的说法的,所以,虽然关于后来兴起的玉石翡翠、琥珀玛瑙……等等我也会关注,但是在内心当中,我还是会把他们和传统文化概念当中的“文玩”区分开的。
五大类文玩当中,严格意义上的“牙”和“角”我是不碰的,最多,也就是因为好奇去收集牦牛角水牛角(人工饲养的)……、狼牙狗牙野猪牙(人工饲养的)……什么的,我的主要兴趣还是在“竹”、“木”这两种文玩上面。

关于木文玩,我最喜欢的是核桃,关于文玩核桃我所写过的文章已经有了几十万字了,本篇就不提了。而竹文玩,我收集了一些竹珠串、竹根雕、折扇……,但是说实话没有什么满意的。我本身就不喜欢手串,觉得手串太过“工整”而少了一些“自然感”;而竹根雕,因为现在的雕刻品工艺质量无法保证,而且在北方竹根雕太容易干裂了,所以我也没有把它放在一个重要的收集概念上;而折扇,会是我未来收集的重点之一,我会把我自己做的诗写在扇面上作为最珍贵的礼品赠送给友人……,迄今,我认为能够作为藏品概念而存在的,就是这件竹雕金蟾。
作为竹雕来说,这件金蟾的“竹片”是很厚的,有点超出我的想象。因为学习过一些有关竹文玩的基础知识,也去竹子的产地去实地考察过,或许是因为我没有走到真正的深山当中吧,我所见到的竹子的壁都没有达到这种厚度,所以,我觉得这件竹雕只是从原材料来说,就有一定的特点了。

刚刚拿到手里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是“轻”。这让我不禁联想到现在文玩圈所流行的“克重”说法,要是按照克重概念来评估的话,这件金蟾摆件估计只能用“一钱不值”来形容了。我是一直不太在意竹木文玩的“克重”的,这是因为我见过很多“完全干透了”的果核文玩,真的很轻,并且,只有干透了竹木文玩,盘玩之后才更容易“出彩儿”。
表面上看,这只金蟾看上去有些粗糙,但是仔细端详之后,发现“这只金蟾”雕刻得很有“立体感”,再配上硬木原托,这件摆件看上去“质感十足”。于是,我又陷入了自己对于文玩的想象之中……作为摆件的竹雕金蟾,在它最早的主人那里是摆放在书房的哪个位置呢?把它雕刻出来的匠人有没有雕刻过其它竹件儿?如今那些竹雕又在何方呢?

这件竹雕增加了我对竹文玩的好感,看来,以后我除了会更加关注折扇之外,肯定也会更加关注竹雕的物件儿了。我觉得因为这个雕件儿,我会真的去试验一下自己去砍竹子、剖竹片,然后九蒸九晒把活性杀死以让竹子定型,然后,能不能雕刻出我想要的物件儿来,哈,对于我的手艺来说,就只能是看运气了。
感谢好友,让我可以欣赏到这样一件古代文玩,相信以后,他也会同意把这件竹雕金蟾放在我的文玩博物馆当中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