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5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快来星标我们
Follow us
各位读者朋友:因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的变革,没有星标的账号,很容易错过推送,所以如果你喜欢循迹晓讲的文章,请一定一定别忘记🌟星标“循迹晓讲” 。
设置星标步骤:1.搜索微信公众号号号号【循迹晓讲】;2.到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角【···】;3.设置星标,这样就不会错过我们的文章啦!
Follow us
说到二十世纪的历史,前苏联的兴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的一个红色帝国在极短的时间内崛起,并且由于各种国际上的因素成为了超级大国。这样一段历程如梦如幻,即使现在仍有不少人对苏联抱有幻想,认为它再不好,至少是做对了一些事情,让一个积贫积弱的农业国在极短的时间里有了重工业,所谓“两个五年计划超过英法三百年”,这充分显示了苏联体制的优越性。
◇图为相关网文截图
这段历史猛一看是这么回事,但如果细看的话,就会发现不一样的内幕。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说农业还有无师自通的可能,但近代的工业化门槛极高,就算给苏联十个斯大林式的领袖,没有技术,人才和资金照样白搭。而帮助苏联突破这些门槛的,就是被苏联定为仇敌的资本家,尤其是美国的大企业主。那么苏联为啥要请自己的阶级敌人给自己建设工业?这些工业后来又怎样了?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图为1913-1937年,沙俄苏联工业总产值在欧洲和世界的位次
苏联建立的时候整个国家经历了历次战乱已经是满目疮痍,而且苏联不承认任何沙俄政府欠西方的外债,国际信誉破产再加上在意识形态上旗帜鲜明地跟西方为敌,因此遭到了西方的封锁,经济更是雪上加霜。
到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苏联的整个经济规模不但跟美国没法比,甚至连遭遇战败赔款的德国都远远不如。而对于当时的苏共高层来讲,举倾国之力发展工业,尤其是事关国防的重工业,这是打破封锁巩固政权的唯一途径。因此,重工业被理所当然被摆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抛开发展重工业的资金和人力不谈,这俩苏维埃总能用超出正常人想象力的办法解决,最关键的问题是重工业的门槛应当找谁当老师来突破。
◇图为苏德《拉帕洛条约》签订现场
一开始他们找的德国人,毕竟德国是战败国,也在遭遇英法等国在凡尔赛和约之下的制裁,所以跟苏联抱团取暖的需求非常强烈。早在1922年两国就签署了《拉帕洛条约》,德国也在军事领域对苏联进行了大量援助,但光是军事领域的进步对苏联远远不够,何况不久之后德国和英法之间关系趋于缓和,就跟苏联的关系明显冷淡了,这时候苏联还是得找另外的资本主义国家。
◇图为德国在苏联《最好的鞋油棒》产品海报
◇图为在列宁旗帜下开展第二个五年计划宣传海报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苏联找到的正是当时最强大的工业国美国。早在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候,苏联就成立了全俄罗斯合作社,借着开公司的名义秘密地同英国进行贸易。
1924年,全俄罗斯合作社成功说服了美国亲苏的资本家阿曼德哈默,一起成立了苏美贸易公司。这位哈默在苏俄内战时期就想办法鼓捣粮食药品到布尔什维克那里,帮了苏联大忙,因此被列宁亲切的称为“哈默同志”,这完全是把资本家当成自己人看了。
◇图为 阿曼德·哈默(1898年5月21日——1990年12月10日),西方石油公司主管,企业家和艺术品收藏家。出生于美国纽约,犹太人后裔。父亲朱里埃斯·哈默是美共创始人之一
◇ 图为1921年列宁送给哈默的照片,照片上有列宁的亲笔题字
苏美贸易公司成立之后雇员逐渐增多,分部遍布美国各大城市,哈默也充分发挥自己在美国工商界的人脉,游说一些工商资本巨头来为苏维埃的工业化添砖加瓦,比如美国的汽车大亨福特,本来就是个坚定的反布尔什维克人士,但架不住哈默一顿巧舌如簧,于是在1929年5月和苏联签署协定,同意向苏联出售价值3000万美元的汽车,而且愿意提供技术在苏联的下诺夫哥罗德建立世界最大的汽车厂。如此大手笔的福特在苏联看来简直就是活菩萨降世,斯大林对他也不吝溢美之词,说福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业家之一”。
◇ 图为大萧条时期美国人挂牌找工作
就在福特准备在苏联建厂之后不久,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之下爆发了大萧条,这次萧条为害程度之烈,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在美国,大量的技术人员找不到工作,大量的工厂没有订单,活下来都是个问题,而这个时候苏联又急需各种技术和人才,既然一边有需求另一边有供给,那么双方一拍即合。福特在苏联的汽车厂规模日益扩大,并且在莫斯科和亚罗夫斯拉尔用最新的机床给当地的旧工厂全部升了级。
◇图为捷尔任斯基工厂(即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厂区
◇ 高尔基汽车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哈尔科夫拖拉机厂都是由美国公司设计制造 图为1930年代的斯大林拖拉机厂
除了汽车,建设重工业最关键的就是钢铁和电力。苏联在这个时期集中建造了三座大的钢铁厂,这些钢铁厂都是采用的美国图纸,用美国技术人员来指导进行修建的。与此同时,苏联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也是在美国专家的指导下于1933年建成。有了钢铁,电力和汽车,苏联的重工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日后很多人比较熟悉的一些工厂,比如斯大林格勒和哈尔科夫的拖拉机厂,以及乌拉尔机车车辆厂,也都是美国人运来设备,在美国工程师的指导下建造起来的。
◇ 图为第聂伯河水电站
除了重工业,苏联在农业和一些轻工业上也极度依赖美国和西方。美国大通银行给苏联提供资金让他们引进优质棉花种子,而高加索一带的阳光适合种植棉花,但却缺乏必要的灌溉设施,曾经担任过巴拿马运河顾问的美国工程师就出手帮助设计修建了一系列灌溉的运河。
就这样,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靠着最意想不到的方式完成了迅速的工业化。1931年,美国生产的机器设备有一半卖给了苏联,而1930年开建的一百零四个大型工程当中,有八十四个都是跟美国德国等国家签订的协议。在当时的美国,不但企业资本家和技术设备要往苏联流动,就连普通美国人也由于苏联的迅速发展和宣传对这个国家心生向往。
◇ 图为苏联由外国设计和建设的炼油厂及裂化设备生产能力的百分率变化
大萧条期间,“苏美贸易公司”平均每天都收到三百五十份要求移居苏联,甚至加入苏联国籍的请愿书。有一次苏联修建大型工厂,需要六千名熟练技工,结果仅仅报名的就有十万。只要有技术的工人,苏联原则上都欢迎。就这样,有不少美国人长期定居苏联,甚至也拿到了苏联国籍。
而对于大规模工业建设来说,技术门槛突破之后的资金和人力问题,苏联也是想尽办法,比如发动劳改营的犯人劳动,动员普通人进行义务劳动,等等等等,再比如想尽办法从民间搜刮黄金,甚至变卖沙俄时期的文物绘画,靠这个募集了大量资金。就这样,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效斐然,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国家重工业的建设,当然,苏联对外宣传,也会把这个说成是自己体制优势创造的人间奇迹。
等到这些工业设施基本建造完成,斯大林在国内的地位也比过去稳固许多,苏联对于西方的资本技术工人就不那么欢迎了。斯大林强行把这些企业收归国有,比如福特的公司就成了嘎斯汽车厂,并且给予西方资本家的货币也是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和美元英镑的卢布,主打一个苏联赚钱苏联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 图为1930年代,美国援建的苏联三大钢铁厂之一的——马格尼托格尔斯克钢铁厂
◇ 图为乌拉尔重型机械厂的大门
◇图为乌拉尔厂生产的T-34为苏联打赢二战立下汗马功劳
面对这样的对待,哈默同志当然是要抗议的,这时候斯大林表示你们可以用卢布高价购买沙俄艺术品文物带走,这总算是给资本外逃留了个口子。不过,像哈默同志这样的毕竟还是少数,大萧条期间被苏联诱惑来苏联长期定居,甚至加入苏联国籍的西方人士,那才是倒了血霉。
想离开苏联就基本别想了,此后不久苏联展开了大清洗,此时西方援助苏联的一些工厂已经因为资本不再投资,技术不再输入,出现了生产倒退的景象。而被派到现场执行大清洗的苏联官员真就认为这一切都是拥有外国背景的工程师捣鬼,破坏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抓一批,杀一批就好了。如果不行,那就再抓一批,杀一批。就这样,不少对苏联抱有善意的工人工程师,到最后也就做了苏联大清洗的刀下鬼。当然,这在斯大林及其拥趸眼中,也不过是“建设人间天堂”必须付出的代价罢了。
◇图为苏联钢铁工业海报
◇图为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下线的T-34坦克
这个时候的苏联已经旗帜鲜明地站在了西方国家的对面,纵使之后的二战中苏联和西方共同抗击纳粹德国,而且西方也的确实打实给了苏联不少援助,但是双方合作的基本信任也就脆弱到等于没有,所以二战结束之后没多久铁幕降临,冷战开启,这时候苏联想从西方获得资本和技术,难度就直线上升。
◇ 图为勃列日涅夫同志与哈默同志谈笑风生
只不过对于西方而言,非常讽刺的一点在于就是他们自己的工商界和工程师,亲手一点一点培养了自己在二十世纪意识形态上最大的敌人。而对于苏联而言,自己也是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选择跟西方对抗到底,这也注定了它的路会越走越窄(详见:养虎为患:是谁促使苏联重工业迅速崛起?| 循迹晓讲)。
◇图为晚年的阿曼德·哈默同志和他的私人飞机
◇图为中国最大的露天煤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
◇ 图为山西朔州体育馆前哈默与小平同志握手铜像,两位老朋友共同催生了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
当然,整个故事中最可悲可叹的就是那些普通人了,像哈默同志这样的当然有一百种办法全身而退,而对于普通人而言,谨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哪怕它说得再天花乱坠,也实在是一个可以保命的古训了。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UP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lo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
★投喂方式:在“循迹晓讲”微信公众号发消息,和我们聊聊你有趣的想法。
★设置星标:搜索微信公众号号号号【循迹晓讲】,到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角【···】,设置星标后,就不会错过我们的文章啦!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海军西门子案:太君的好处,都被德国人吃了回扣啦?| 循迹晓讲
美国《排华法案》:卷不过华工,白人就赶人走?| 循迹晓讲
鬼子的铁蹄:一双鞋就能看出中日国力差距?| 循迹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