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主防理念是如何形成的?

晶源阅览趣事 2025-01-29 11:02:31
#律师来帮忙# 了解派出所主防理念的形成,是深入领悟其内涵的首要条件,也是强化主防理念、切实落实主防责任的重要基石。建国初期,派出所的核心职能聚焦于治安防范,以户口管理等基础事务为主,这与当时的社会治安状况相契合。尽管后续《公安派出所组织条例》赋予了派出所打击违法犯罪的职能,但其基层基础工作的核心地位并未改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治安和刑事问题日益增多,打击犯罪逐渐成为派出所的工作重点,却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因过度强调打击职能而影响了派出所的基层工作,甚至出现了未经授权便参与侦查破案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法治公安的进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社会治安面临严峻挑战。为巩固政权、维护秩序,全国公安机关加强派出所建设,狠抓人口管理,严密控制社会治安。1951年,公安部颁布《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明确户口管理任务。1954年,《公安派出所组织条例》通过,列举派出所十项职能。1955年,国务院指示全国建立户口登记制度,派出所承担起户口管理工作,通过加强辖区治安管理,户口管理成为派出所主防重心。公安部1962年发布的《公安派出所工作细则》增加了调查嫌疑人及协助破案等职能。派出所要做好群众工作,依靠群众,收集信息,协助破案,开展治安防范。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但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刑事案件频发。1983年起全国开展了为期三年的“严打”斗争,1996年又针对部分地区治安不佳情况再次部署。期间,公安机关主抓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尽管1978年修订的《公安派出所工作细则》规定了派出所的主要任务,且1989年明确提出了“以治安管理为中心,以户口管理为基础”的工作方针,强调“维护辖区社会治安,保一方平安”是中心任务,但在实践中,为配合“严打”,侦查破案实际上成了派出所的主要任务。此时,派出所主防定位发生转变,既要适应新治安形势“以治安管理为中心”,又要参与“严打”侦查破案,“重打轻防”成为主要特点。 随着“严打”工作有效推进,社会治安形势总体向好,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公安派出所建设迎来新篇章。然而,“严打”期间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被削弱,形成恶性循环。为适应改革趋势,1997年公安部苏州会议提出以责任制为核心,调整派出所工作重点至治安防范和管理。同年,石家庄刑侦会议明确刑侦部门破案责任,派出所逐步淡化侦查职能,转向防范和管理。2002年杭州会议进一步强调人口管理和社区警务改革。此后,全国公安机关不断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创建安全小区,纠正“重打轻防”倾向。2004年公安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派出所建设的意见》,派出所成为服务群众主阵地,职能回归主防定位。 2013年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强调了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将其视为公安工作的永恒课题,并推动了以提升效能为核心、以服务基层为重点的警务体制改革,派出所主防的理念初露端倪。2019年,进一步明确了改革思路,确立了公安机关机构改革的根本原则,要求加强新时代公安基层基础工作。随后,浙江、广东、江苏等省公安机关积极响应,率先探索派出所主防的改革方向。2022年,公安部深化改革推进会明确了“党委领导、部级抓总、省级主责、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的思路。2023年,公安部印发《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将派出所主防作为工作‬核心。 “重打轻防”观念曾是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长期薄弱的根源,而‬派出所主防理念的形成,正‬是对“重打轻防”传统观念深刻反思的结果。警务体制改革适时调整,强调抓基层、抓基础,为派出所主防理念提供了契机。在公安行政一体化理论框架下,“派出所主防”与各级公安机关职能紧密相连,共同构建了科学高效的职能体系。可以预见,今后派出所将作为社会治安防控的主力军,全面落实主防定位,强化基础管控,实施精准的预测、预警、预防和预处措施,以管控治安要素、防控辖区案件、化解稳定隐患、防范治安事故为重点,贯彻“管住人、控住事、防住险”的方针,夯实基层力量和基础工作。
0 阅读:0

晶源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