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明代严嵩是“千古奸相”,也是才华横溢的“收藏家”

子明感感 2024-03-11 21:41:13

文丨喜盼晴

编辑丨喜盼晴

前言

在明代嘉靖朝,如果建立一座展览明代及以前历代名画的展览馆,可能会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

明代以其极重的书画而闻名,名画并不是随处可见的,据《天水冰山录》所载,严嵩家藏名画数不胜数,几乎集中了全国的名画。

但是这种集中在一个人手中的情况使得人们不禁要问:严嵩究竟是如何获得如此众多名画的?他对名画的独占嗜好是否与其道德品行有关?

严嵩的名画珍藏

在明代的嘉靖朝,如果有人提议建立一座展览馆,集结明代以及之前历代的名画,这无疑将成为当时一项令人瞩目的举措。

然而即便是在当时,如此宏大的展览馆可能也难以成真,因为在整个国家范围内,名画几乎集中在一个人的手中,那就是全国唯一具备开办名画展览馆能力的人严嵩。

据《天水冰山录》记载,严嵩家中所藏名画之多,堪称惊人,严嵩家的藏画数以千计,令人咋舌。

虽然这只是严嵩财产的一小部分,但其中包括了数量庞大的古今名画手卷和册页,足以让人感叹于其珍贵程度。

严嵩府邸,一座庄严宏伟的建筑,坐落在京城的一隅,如同一座历史的见证者,静静地凝视着时光的流逝。

走进这座府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宽敞明亮的画室,这里仿佛是一个艺术的殿堂,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画室的墙上,挂满了古代名画,每一幅都是严嵩精心收藏的珍品,这些画作,承载着历史的辉煌和艺术的精湛,每一笔每一画都凝聚着艺术家的心血和智慧。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唐代的南岳图,这幅画作描绘着中国南岳的壮丽景色,青山绿水,云雾缭绕,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每一笔每一画都展现出了中国山水画的博大和精致,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而宋代名画更是严嵩家的镇宅之宝,范宽、郭熙、梁楷等著名画家的作品,无不展现出了他们的独特风采和卓越技艺。

范宽的山水画,苍劲有力,气势恢宏,展现出了大自然的壮美和无限魅力;郭熙的花鸟画,色彩艳丽,栩栩如生,仿佛可以跃然纸上;梁楷的人物画,笔墨淋漓,神态各异,生动传神,让人仿佛看到了宋代的繁荣与文化盛世。

严嵩并非通过正当手段来建立他的名画收藏馆,据传闻,他在谋取名画的过程中,曾经使用过种种卑劣手段。

欺诈、贿赂、甚至诬陷他人,无所不用其极,他不惜祸害数十人之家,只为了换取一幅名画的所有权,这种为了私欲而不择手段的行为,让人无法不对他产生厌恶和不满。

严嵩的名画收藏馆虽然藏品丰富,但其中却缺乏了真正的艺术品位和道德底线。

在展览馆的每一角落,都弥漫着一股不祥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那些被严嵩所伤害的人们的无奈和委屈,即使是最精美的绘画作品,在这种污点笼罩下,也失去了原本的光彩和价值。

名画背后的故事

站在严嵩的藏画室内,窗外的阳光透过华丽的窗帘洒落在地板上,将一轴轴名画照得闪闪发光。

这个室内充满了一种特殊的气息,一种权势和贪婪的气息,这正是严嵩这位明朝末期权臣的特征之一。

据史载,严家的财产主要分成三类:一是官吏赠送的,一是巧取豪夺的,一是陷害他人所得。

这三种财产源源不断地涌入严家的门庭,其中官吏赠送的财产更是让人咋舌,严嵩以其地位和权力,不断收受官员的贿赂,以图个人私利,积累巨额财富。

但财富并非仅限于金银珠宝,名画更是严嵩收藏中的瑰宝,在这间藏画室内,一幅幅名画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和价值。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幅传说中来自仁和丁氏家的《越王宫殿图》,这幅画传说中曾是仁和丁氏家族的宝藏,但如今却被严嵩据为己有。

这幅画描绘了越王勾践的宫殿,画面栩栩如生,透露着浓郁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

除了《越王宫殿图》外,还有一些其他名画也引人注目,比如那幅《文会》,据说是钱塘洪氏的物品。

这幅画以其细腻的线条和精湛的技艺,展现了古代文人雅士的风采和境界,这些名画都是由总督胡公购买后送给了严嵩,成为了他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然而这些名画背后所流露出来的,不仅仅是艺术和文化的光辉,更多的是严嵩这位权势滥用者的腐败和贪婪。

他通过滥用职权,敛财万金,不择手段地收集名画,以满足自己对奢华和享乐的渴望,在他的权力下,无数人家破人亡,而他却在奢侈和享乐中过着荒淫的生活。

这间藏画室成了严嵩权力和贪婪的象征,在这里,名画闪耀着金光,却也见证了一个时代黑暗的一面。

严嵩的名画收藏不仅仅是艺术的堆砌,更是权势腐败和道德沦丧的体现。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颗明珠,以其细致的描绘和丰富的内容成为了千古传世的杰作。

这幅作品生动地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繁华景象,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

然而《清明上河图》的传奇并不仅止于此,据说这幅画曾是苏州陆氏家族的珍宝,传承至严嵩手中,严嵩为了得到这幅画,竟然不惜使用权谋和金钱来达到目的。

为了得到《清明上河图》,严嵩竟然亲自出马,制造了一系列的冤狱。

他以欺相罪名将兵部王振斋缉拿,致使王振斋最终在狱中丧命,这只是严嵩为了得到《清明上河图》所施展的权谋手段之一。

据传闻,严嵩得知《清明上河图》藏于苏州陆氏家族后,急切地向陆氏家族提出购买请求。

然而陆氏家族不愿轻易割舍这幅珍宝,于是严嵩不惜重金购买了一幅赝本,希望以此换取真迹。

然而这一举动并未能让严嵩如愿以偿,尽管他得到了一幅类似的画作,但真正的《清明上河图》却始终未能落入他的手中。

在清朝时期,《清明上河图》被铜梁张襄宪公肖甫家收藏,成为了一段佳话。

《古夫于亭杂录》中记载了这段传奇的故事,让后人得以窥见这幅名画的传奇历程。

张襄宪公肖甫病中告诫子孙这幅画是严嵩所劫取的,如有人求画可以送给他们,一位中丞以三百两金子的价钱买下了这幅画。

但张襄宪公肖甫的子孙却坚决拒绝接受金钱,将画送给了这位中丞,这些史料揭示了严嵩已造成的以画害人的恶劣影响,他不择手段地获取名画,导致了许多人的不幸遭遇。

对于那些视名画为生命的收藏者来说,他们宁可不要画也不要钱,也不愿冒险得罪严嵩。

这种对名画的痴迷和渴望,使严嵩成为了一个史上罕见的收藏家,同时也让他的名字深深地印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严嵩的诗文雅趣

当我们审视严嵩的诗作时,不禁感叹他的文字之美,如同清泉般清新典雅,在《钤山堂集》中,收录了他的《灵谷》、《登岳》等诗篇,被文人雅士认为足以列入明代的“雅品”之列。

其中的《喜友人至》一诗更是情感真挚,字字珠玑,不禁让人感叹当时严嵩的文采与情感。

然而这些诗作却让人感慨,因为它们都是在严嵩尚未堕落之前创作的,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严嵩文学才华的一面,也可窥见他后来的变化。

虽然严嵩后来沦为贪掠狂、迫害狂,但他早年的诗作却依然存在,被文人雅士们推崇。

就如王世贞在《新乐府变》中所言:“孔雀虽有毒,不能掩文章”。这种对严嵩的评价,既肯定了他的文学才华,又揭示了他后来的沦落。

然而要评价严嵩的品好与雅趣,仅凭他的诗作还不足以全面判断,虽然他的法书和名画藏品众多,似乎显示出他对雅趣的追求,但他欣赏名画的文字记录却并不多见。

历史事实表明,严嵩在发迹后,并未展现出更多的“雅趣”,相反他为了一幅名画,可以祸害无数家庭。

在他的财物中,甚至有大量破烂的筷子、裹脚布等物品。这些物品的存在,足以说明严嵩堕落至连遮羞布都不顾的地步。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不禁要问,他的所作所为究竟有何趣味?

严嵩早期的诗作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情感,但他后来的行为却让人无法忽视。他的品好与雅趣在历史上留下了复杂的痕迹,令人难以完全评判。

结语

在严嵩身上我们看到了权力的腐化和贪婪的肆虐,以及对艺术品的迷恋与掠夺。他的行径不仅使许多人蒙受了不白之冤,更是对艺术和文化的亵渎。

尽管他拥有众多名画,但这并不能掩盖他的丑恶行径,历史将他刻画成一个黑暗的角色,他的所作所为将永远成为人们反思权力腐化和道德沦丧的警示。

在他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权谋的勾心斗角,也看到了人性的扭曲与贪欲,而对于名画的迷恋,也不应成为对道德的放纵和对他人权益的践踏。

在严嵩的案例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丑陋,同时也应该以此为鉴,珍惜艺术,拒绝腐化,守护道德。

0 阅读:12

子明感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