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负责任大国公正的调解下,经过三次艰辛的谈判,三兄弟联盟终于与缅军在掸邦北部达成了停火协议。
缅军总算暂时守住了被围困多日的木姐,以及即将被围攻的腊戌两个重要城市。因为战场而流亡他乡的老百姓也终于可以回家了。
双方虽然迎来了和平,但这种和平非常脆弱,因为最关键的问题并未达成任何协议。缅军一旦整顿好军队,随时可以发起反攻
我们先来看看双方协议的主要内容:
一、双方军队立即停火,避免再发生对抗,承诺如出现争端,应通过对话解决问题。
二、三兄弟联盟承诺不再对掸邦北部的缅军主要阵地发动进攻,缅军也承诺不再炮击或空袭三兄弟联盟控制的地盘。
三、双方承诺不破坏中国在缅投资,不伤害中国在缅人员。
四、其他事项仍然需要进一步谈判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协议内容是三兄弟联盟先公开的,前两次谈判的消息是缅军先公开的。公开协议的内容就是想要实现舆论监督,以免对方破坏协议。
前两次缅军主动公开,是因为战场形势不利想达成停火,公布内容后如果对方再开火将会背负破坏停火的责任。同样,这次三兄弟联盟主动公开协议内容,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确实不想打下去了。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前面说了停火协议看起来非常脆弱,因为最关键的点并未达成协议:
缅军并未认可三兄弟联盟对控制区域的合法统治,停火范围也仅限于掸邦北部地区。
这也就意味着,缅军可以把兵力暂时收缩到对自己更有利的地区继续作战,等某天缅军做好准备,可以随便找个借口向三兄弟联盟发动进攻。因为消灭民地武,统一国家是缅军的终极目标,这一天迟早都要来。
民地武和缅族内部的反对派群起而攻,现在正是缅军最脆弱的时候,而且三兄弟联盟占据着绝对优势,为何要在没达成关键协议的情况下停火呢?
接连胜利,背后却有隐忧就同盟军方面来讲,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背后也有着深深的隐患。
开战之初,同盟军出其不意地占据了清水河,并联合德昂军在外围的木邦、贵概等地发动攻击,第一时间便切断了缅军的增援路线。
此后的战争基本上按部就班进行,虽然进展大大超过了预期,但在滚弄、拱掌以及老街东城地区还是遇到了比较激烈的抵抗。
尽管同盟军方面没有报道,但也不难预料,在这些战斗中他们也付出了一定的伤亡。所以从开战之初便不断传出同盟军强制抓兵的消息。
比如一开始在清水河地区,见到适龄果敢男女便抓走,使得难民不敢从清水河外逃。一些人还把脏水泼到佤邦身上,说佤邦不愿接受难民。最后佤邦发声明,不点名批评同盟军后,他们才放开清水河。
后来同盟军又继续在新占领的地盘上征兵,要求村干部返乡。而且征兵范围很广,要求五抽二、二抽一,而且不限男女,如果不回乡的,会没收房屋分配给其他人居住。
继而又有许多网友爆料,说自己的亲人只训练了三五天便被送上一线,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同盟军出现了一定伤亡,前线缺兵。
一支部队的灵魂是老兵和骨干,如果老兵伤亡过大,部队战斗力将会大打折扣,补再多新兵也无济于事。
所以,别看同盟军地盘占得多,但部队血液更新之后,还是要停下来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和整顿,才能让部队保持战斗力。否则一旦在战场上受挫,将会极大地影响士气。
同时强制征兵也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首先便是引起老百姓的反感。其实就连果敢地区的老百姓,大多数人也不愿意上战场打仗,强制征兵让这些人对同盟军产生了反感。
果敢老百姓尚且如此,其他地方的人就更不用说了。比如另一个华人聚居区大勐宜,历史上他们从来未被果敢统治过,而且比较亲缅。在同盟军攻占大勐宜后,就有当地华人发帖,要求头人组织部队反攻。
越往南面,抵触心理更强。网上传出同盟军正在南下围攻腊戌时,这一地区的华人表现出更加复杂的心态。除了一部分有钱人提前逃离腊戌外,许多华人青年更打算加入当地民团或者缅军,保卫腊戌。
由此也可见,如果同盟军不停战,继续攻打腊戌,也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其次,三教九流的人都被吸收进同盟军,而且并未经过严格的训练,便被派上战场,很难说这些人对革命有什么理解,大部分人只是被分派了任务,估计也有人想趁机捞一把。
所以出现违反军纪的现象在所难免,笔者在网上看到了很多,只是同盟军现在风头正盛,这些诉苦的声音被支持者的欢呼和赞美声淹没。不过一些同盟军战士最后还是惹出了麻烦。
比如一个同盟军战士手抡铁锤砸佛塔,便迅速成为缅甸的头条。要知道,缅甸是一个佛教国家,80%以上的人信佛,缅甸领导人见了高僧都要恭恭敬敬地下跪。
所以,缅军抓住这一事件大肆宣传,引起了佛教信众极大的愤慨。腊戌、仰光、内比都、东枝等多个城市都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游行,这种情绪的对立,将会使相当一部分人成为缅军的支持者。
此外,随着占领的地盘迅速扩大,也带来了治理难题。过去同盟军从来没有治理过如此大的地盘,对一些地区的民情也相对陌生。
要想在这些地区站稳脚,必须获得老百姓的支持,但如果战争继续下去,继续从这些地区征兵,必然也会引起老百姓反弹。
由于战争,许多老百姓辛苦积攒一生盖起来的房屋毁于战火。一些人出去逃难,家里被小偷偷个精光。后方各种乱象频生,亟需维护整顿秩序,这些问题都需要时间去消化和解决。只有把根据地治理顺畅,才能为战场提供支撑。
德昂军的情况其实与同盟军类似,但对于停火他们还是有点心不甘情不愿。表面上看,德昂军也占领了许多地盘,但这些地盘大多是其历史辖区,而且最关键的地方并没有打下来。
德昂军其实早就对木姐口岸唾涎三尺,拿下这里将会极大地解决财政困难。一开战,德昂军就在打木姐,但木姐对缅军来说太重要,投入了重兵,一直坚守到现在。
相反是同盟军这边,彭德仁在元旦讲话中的描述是“超预期完成任务”。所以,同盟军急欲抽身,这种情况下德昂军也只能停手。
若开军则是一支客军,他们定位很清晰,在缅北参战主要是锻炼部队。其他两支部队赢了,就有足够的地盘让其生存。他们主要利益在下缅甸的若开邦,但这里又是缅军的核心控制区,要想在这些地区取得最终的胜利并非一天两天的事。
况且现在若开邦并不在停火协议内,假设时机成熟的话,同盟军和德昂军完全可以换装南下支援(事实上民地武间经常干这种事)。
所以,总体上看三兄弟联盟对停战也有需求,并留有后手。未来如何发展,还得看双方之后的谈判,能就一些细枝末节的事谈成什么结果。
抗议人群
缅军损失并不大,迟早要反攻缅军在缅北确实是失败了,但除了丢失了一些装备外,人员并未受到太大损失。
从同盟军的战报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前期同盟军的战报击毙和俘虏人数大多是个位数。最多的一次是追击从拱掌突围的缅军,击毙了一百多人。
而打得最激烈的滚弄战役,根本就没发布过敌方伤亡情况。大水塘方向打了一个多月,发布的战果也是寥寥无几。
这说明,缅军很可能是在顶不住的情况下,主动撤离,带走了伤亡人员。
直到同盟军进入老街以后,俘虏的人员才变得多起来,缅军最后投降时司令部加上南天门山上还有两千多兵力。前期与同盟军拼消耗的其实大多是地方民团,其中有汉人也有缅人。
战前很多人推测果敢有上万兵力,一个小小的县,缅军不可能部署这么多兵力,事实上从2021年起,缅军就开始从缅北收缩。
2021年,缅军发动政变将民盟赶下台,其合法性受到了缅甸老百姓的质疑。民盟组织了流亡政府,并借助克伦和克钦的力量组织训练军队,计划利用军事手段推翻军政府。
攘外必先安内,此时缅军的重点是对付内部的反抗势力,逐步把北方的兵力撤往东南部战场。缅军在缅北不是不能战,而是兵力太少,增援又过不来,只能被迫放弃,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缅军的收缩,从德昂军的扩张便能看出端倪。
缅军
2021年以后,德昂军一直在向其主张的历史辖区扩张,驱赶缅军。缅军为了避免冲突,也逐步将兵力撤往一些主要城镇,于是公路上德昂军的哨卡越来越多。双方阵地犬牙交错,距离近的地方只需要步行5分钟。
德昂军甚至扩张到腊戌外围,在腊戌城外一座重要高地上建立了阵地,缅军知道后并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德昂军甚至还多次潜入腊戌城内征兵、征税、抓人。
以往遇到这种情况,缅军肯定会派兵追击,但当时已经不敢冒险出城,因为城镇以外很多地盘都被民地武占领。如果强行追击,必然引起大规模冲突,缅军并不想看到这一幕。
为了避免冲突,缅军甚至与德昂军达成了默契,当缅军要经过德昂军地盘时会提前通报,德昂军撤走,他们才经过。等缅军走后,德昂军再重新占领。
虽然期间缅军轰炸过几次德昂军的据点,但事发后又立即解释是误会。种种举动就是想避免冲突,以免分散兵力。
同盟军方面也是如此。这些年不断传出同盟军在大勐宜、果敢等地抓兵的消息,这必然意味着部队扩充。但老街的缅军并未作出任何反应。
去年初,白所成录了个视频讲话,先对同盟军抓兵的行为进行谴责。继而又喊话同盟军,要为老百姓着想,还表示欢迎他们回来领导,可以让出几个领导位置,归还以前占据的财产。
这其实就表明了,缅军兵力空虚,已经无力制止同盟军的扩张。
缅军在缅北丢掉的地盘,放到整个缅甸来看其实并不算大,对于缅军来说也不是什么战略要地,最重要的恐怕就是清水河口岸了。
木姐和清水河是缅北最主要的两个口岸,90%的货物都从这里进出,其中木姐又是主要中的主要。在两边都遭到围攻的情况下,缅军无力应对,只能二选一,退出果敢保住木姐其实也是明智的选择。
如果缅军想从经济上遏制同盟军也很容易,因为不论货物从哪里走始终要经过下缅甸。缅军只要对打算从清水河口岸过境的货物征重税,就能轻而易举地把他们赶到木姐自己控制的口岸。
1027行动以后,缅军遭到四面八方的攻击,接连丢失了许多城镇,已经难以招架。停战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解药,哪怕只有一部分停战,也能让他们抽出部分兵力来,缓一口气
但缅军消灭民地武的长远目标绝对不会改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允许反对武装存在。缅军很可能重新整顿军队,对反对势力一边拉一边打,再逐个击破。等到下缅甸的反对势力被清除以后,缅军必定还会北上。
这其实已有前车之鉴。缅共瓦解后,缅军先后与缅北各支武装签订停火协议。但等缅军实力有所增长后,便在2008年修改宪法,要求整编民地武部队,继而引发战争。
当然,缅军何时能够反攻,要看他们花多少时间才能消灭下缅甸的反对势力,以及当他们再次北上时北方民地武能发展到何种程度。如果北方民地武足够强大和团结,依然能对缅军产生一定的震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