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袁世凯将退位条件告知隆裕太后,隆裕当场哭晕,袁世凯当即也表现出很伤心的样子,他安慰隆裕,说:
太后,想开点,哪有不亡的国家,那些亡国之君可比你们惨多了。就说明朝吧,崇祯砍杀家人,自己也在煤山上吊。再看看我们大清,皇帝虽然退位了,但尊号还能保全,每年还能拿到四百万的年薪,这可是历朝历代都没有的,太后,你就知足吧!
当袁世凯逼迫清廷退位时,清朝的禁卫军又在何处呢?为何不能保卫皇室,与袁世凯抗衡呢?
说到清朝这支禁卫军,当时已到了冯国璋手里,但即便没有被袁世凯收编,这支禁卫军恐怕也难堪重任,用当今话来说,这是一支“水军"。
01 禁卫军的筹备与建立清朝的禁卫军是由摄政王载沣组建的,但筹备却是从慈禧时代就开始了。
慈禧为什么突然有了建立一支禁卫军的想法,这也不是心血来潮,最大的原因在于八旗子弟的腐化堕落。
晚清军事建设,各地驻防的八旗兵看上去背了洋枪,装备上洋化了,但八国联军打来时,立马显示出自己的超级无能,别说守城,就连慈禧和光绪都护卫不了。
对于这一点,慈禧心里也清楚。所以,新政开始时,建立一支新式禁卫军保卫皇室安全,就成了皇室的一块心病。
庚子之役德国公使被杀,按照《辛丑条约》的约定,清廷需派赔罪使出使德国,为在义和团运动中的德国公使赔罪,清廷派出的人是载沣。
载沣这次德国之行,不仅让他身价倍增,而且见识到了德皇近卫军的雄壮与威严,这也成为后来载沣编练禁卫军的动机。
德国回来之后,他先是娶了荣禄之女,并向慈禧提出开办学堂,培养军事人才,但鉴于慈禧的警惕性,他没有提出创办军队。
直到慈禧、光绪死后,溥仪上位,载沣亲掌大权,他才真正开始了筹建禁卫军的工作。
禁卫军的基干兵目,主要从原来以京城八旗精锐编成第一镇的骨干中挑选,然后从京城八旗各营中挑选精锐充任士兵,马队则从蒙军八旗中选人。此外,也吸收了一部分北方精壮的农民当兵。
不难看出,禁卫军成员主要以满人贵族为主,尤其是皇族的禁脔。因此,这支禁卫军有着十分特殊的一面,不论在薪饷待遇,还是服装与徽章,都与北洋军不一样,各方面价码都比一般新军要出一个层次。
比如在装备上,清一色的德式枪械,每协(旅)除了有山炮一营,还有重炮一营,机关枪一营。而大多省份的新军连机关枪都没见过,可见,禁卫军在武器配备上的优势。
在编练过程中,名义上由载涛、毓朗和铁良三人负责,实际主要负责人为载涛,其中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良弼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禁卫军原本计划建两镇(师),但到辛亥革命前仅建成一镇,不过两镇架构已拉起来了,所以冯国璋接管时,他的官职是军统制。
那么,这支禁卫军的实力如何呢?
02 禁卫军的实力实力如何其实不用多想,主要成员为满人,又是从八旗军营选出来的兵,能好到哪里去,换汤不换药,等于惘然。
首先,在用人方面,载沣重用的全是皇族成员,还都是关系户,如载泽、载涛、载洵、善耆、毓朗等满亲贵族,这些人原来就没什么实力,又不懂兵事,却要和袁世凯手下那帮北洋实力派PK,这不等于鸡蛋碰石头吗?
其次,禁卫军就是在看到八旗军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建立的,但其主力仍为八旗兵,底层堕落先不说,上层那些皇族贵胄从小养尊处优,肆意弄钱,贿赂成风,本就问题百出,难道换个阵营问题就消失了吗?
再次,载沣重用满人,这分明是在离间满汉关系,由此也得罪了部分汉臣,由此也失去了许多有才干的汉族官员的支持,
最后,还有嫉贤妒能的问题,对于满人中有才干的良将,他们却极力排挤。比如铁良,他在旗人中是一位有头脑的良将,但却被载沣弃用,只因怀疑铁良是庆亲王奕劻的人,而载沣与奕劻不和。还有如良弼,其家族世代忠良,又在日本留过学,是满人当中少有的军事人才,完全可以重用,但仅被任命为禁卫军的第一协统领,完全是大材小用。
所以,在武昌起义爆发后,眼看着烽火遍地,当家的满人却束手无策,只好再把袁世凯请出来主持局面。
在袁世凯和立宪派的夹击下,清廷只好宣布退位,而且不能再掌所致军权,所以,冯国璋才接手了禁卫军。
袁世凯夺权的方式很巧妙,禁卫军是清廷投资最多,装备最好的军队,当时的指挥者是载涛。
袁世凯故意让载涛去平息叛乱,而载涛从来没有打过仗,一听说让他去打仗,早就吓得两腿发软,向袁世凯求情。袁世凯乘机说,既然你那么怕打仗,那就把军权交给我吧。
当然,满清贵胄们也想过奋力反抗,比如以铁良、良弼、溥伟等为首的满人贵族,曾扬言要与革命党、袁世凯拼死一搏。
他们甚至想过给京城的满人发枪,把满人警校的学生武装起来,杀光京城的汉人,但就在这样的局面下,禁卫军却是一片安静。
是他们对朝廷安危毫不关心吗?似乎也不是,眼看满人江山要倒,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江山倒了之后,他们的待遇如何?
就这一点,冯国璋当时以自己的身家性命担保,不管时局如何变幻,他都保证禁卫军的待遇不变。比如普通军队每师的年饷为130万,而禁卫军则有200万。
为了这一句承诺,冯国璋可谓“鞠躬尽瘁”,进入民国后,禁卫军的两个满人旅变成民国陆军第十六师,除了有一个团担任皇宫的守卫之外,其余都一直跟着冯国璋。
那么,最后的禁卫军去了哪里?
03 被收编的禁卫军冯国璋收编禁卫军时,为了取得满人士兵们的信任,提出找两个满人随时跟着他,他要是食言,就一枪打死他。
从此,冯国璋身边真的多了两个带枪的旗兵,而且也真的是冯国璋到哪里就跟到哪里,这种情形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
清帝退位时,禁卫军被改编为陆军第十六师,其中一个营还作了冯国璋的卫队。
后来,冯国璋当直隶总督,禁卫军跟着;当江苏总督,也跟着;当上大总统后,第十六师又被拆分成十五、十六两个师,两个师仍负责总统府的守卫工作;冯国璋退休后,接任的徐世昌宣布,第十六师仍归冯国璋统领。
其实,冯国璋并不喜欢这支禁卫军,这支军打仗不行,保卫他也不行。
1918年间,冯国璋在京做总统完全成了段祺瑞和徐树铮的傀儡,于是,他想逃到南京去,前脚刚走,后脚便被安徽督军倪嗣冲拦截了。
当时这支禁卫军也在火车上,冯国璋手握“重兵”为什么没有硬冲一下,原因也不难猜,他不敢打,因为车上这帮满人军根本打不了仗。
退休之后,冯国璋依然要为这支禁卫军四处筹饷,可见,对于冯国璋来说,这支禁卫军就像烫手的山芋一般,贴上他就不走了。
在他死后,这支陆军第十六师也陷入尴尬境地,没人想接收。
后来这支禁卫军被张作霖收编,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待在奉系阵营里的十六师临阵倒戈,也算是为直系做了大贡献,这也是他们在战争中最抢眼的表现了。
再之后,就没有之后了。
小结:
八旗的悲剧,一个养尊处优的统治阶层,不论当时多么勇武,在时局急剧变化中,一旦无法适应变革,最后都会归为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