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起家最大的本钱是24位兄弟,后来这些兄弟还剩下几个?

读书悟道君 2024-09-07 10:33:39

朱元璋最早走得路线是带头大哥,既然是大哥,必然要有大哥的品质与人设。

大哥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呢?一本小说就可回答,《水浒传》好结交江湖好汉的人有三位,分别是柴进、晁盖和宋江,这三人都是大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仗义。

仗义也是朱元璋早年聚集一批兄弟为他卖命的最大本钱。打天下时的朱元璋,对兄弟好得没话说,兄弟缺什么就送什么,该给的不能少,而且还平易近人,与兄弟打成一片,兄弟有不同意见,完全可以与他据理力争。

比如徐达,他与朱元璋一起长大,徐达治军严明,严于律己,不贪女色,后来成了大龄青年还未婚配。朱元璋亲自出面为他挑选妻子,让他成家立业,后来还把徐达的女儿指给了自己的四子朱棣,与兄弟结成儿女亲家。朱元璋对徐达的关心如此之甚,他能不为此赴汤蹈火吗?

再如对朱亮祖,此人原是元军的地方武装猛将,被朱元璋打败了,朱元璋惜才,招降他,并委以重任。不料这家伙降而复叛,后来又被朱元璋俘获。

对于叛将,朱元璋表现出了他的大度,不计前嫌,仍旧给他一支人马,让他执掌兵权。朱亮祖必然感激他,倾力为他卖命,此后屡立战功。

同时,朱元璋在对兄弟仗义的同时,还不忘告诉兄弟如何对他仗义。

比如朱元璋原来的大哥,也是岳丈大人郭子兴被困濠州时,与部将不和,人家设计绑架他,面对这种情况,大多数人都不知所措,唯有朱元璋在此时挺身而出,说要去解救他,大家都劝他不要去,搞不好就是去送死。

但朱元璋说了:郭公有恩于我,他今有难,我如果不去搭救他,我还算个人吗?要说朱元璋也还真是有办法,他施计平息了派系残杀,救出了郭子兴。

他的所作所为马上就给兄弟们树立了一个榜样,那就是大哥不能不救的。

在他的仗义之下,他集结了一批为他卖命的兄弟,大致有24人,分别是:

徐达、汤和、吴良、吴祯、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炳文、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常遇春、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材、张赫、张铨、周德兴。

1935年,25岁的朱元璋脱离了郭子兴,率领24位濠州兄弟独立创业,这也是他最初的全部本钱。

但从历史经验来看,要想开创一个王朝,单凭一群武将也是不行的,还得有运筹帷幄的谋士。那么朱元璋又是如何拉拢儒士为他服务的呢?

在对待人才上,他与刘备有着同样的迫切心情,对文人格外尊重,十分礼遇文人。

给刘基写信以学生自居;儒士秦从龙来投,他亲自出城迎接,朝夕相处,咨询时政;宋濂病了,他让人专门为他造了一辆车,派了六个壮士给他拉车,供他出行方便。

为了和知识分子打成一片,他主动学习经史,常常“手不辍书,礼致儒臣,深思治道”,打造成一副文人喜欢的样子。

在业余时间,他还尽量与儒士们呆在一起,写诗谈文,附庸风雅,虽然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但博取儒士们的好感,笼络人心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为得到朱升,他放下身段,三顾茅庐,得到了成功的良策“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

一个人没文化没钱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高智商和高情商,朱元璋在这两方面都是高手,因此,他在起步阶段就收获了人心,抓住了兄弟们的心,也抓住了文人们的心。

朱元璋是真正的穷苦人出身,他的这一身份本身就拉近了他与穷人的距离。他也深知中国百姓的愿望,就是希望安稳度日,所以,他高举仁义大旗,宣扬自己要建立一个遵循儒家秩序,令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从而彰显出他的仁义。

此外,他还高举了另一面大旗,打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这个口号非常具有民族号召力,激发人们对蒙元的最大反抗心理,一举赢得了汉人的心。

你看,朱元璋的智商、情商有多高!多会笼络人心!但这也只是在他称帝之前的他了,称帝后,一切都变了。

在穷人、汉人、兄弟和文人们的追捧下,朱元璋实再也他的帝王梦,被推上了权力之巅。既然已换了一种身份,那么早期的身份势必也要做一番更改了。

首先要改的就是权力的神圣性,他虽然出身贫苦之家,但一出生就带着仙气,说他母亲在怀他时梦见神人授予药丸,放在掌中还发光,被母亲给吃了。于是在他降生时,满屋都是红色的光芒,这是贵人降落了。

在他当和尚和外出云游时,也有一系列的“怪事”发生,总之就是为了证明他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

最为重要的是他改了名字,由朱重八改为朱元璋,朱为诛灭,元为元朝,璋为玉,古代称生男孩为弄璋之喜,由此谐音就是“诛灭元朝的男子汉”,

就连他登上大位,也做一番文章,12月22日,南京大雪,朱元璋祭祀天神地神,说如果上天指定我做皇帝,那就请在新年正月初四给我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

其实正月初四的天气如何,刘基、朱升早就看好了,绝对是好天气,朱元璋如此多的动作,不过就是想彰显他是天选帝王。

所以,他的大殿叫“奉天殿”,就是奉天登基为皇帝,他的命令叫“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都是天意。

不难发现,登上权力之巅的朱元璋重在彰显个人的神圣性,那么陪他打天下的兄弟和文人们如何安排呢?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大明建国后,那24个兄弟有三人封公,二十一人封侯,但好景不长,很快就被朱元璋真的都送上了“天”。

为何变脸如此之快,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失去了制约。打天下的时候,那是集体拼命,一言九鼎只会死得更快,群策群力,团结大多数,大哥才能做得久远。

但当了皇帝就不一样了,独一无二的特权是神圣的,是上天赋予的,你们都得听话,否则就拿你是问。

其二就是个人欲望膨胀了。从一个吃百家饭的穷和尚到一代开国皇帝,这种身份转变冲击力太大了,对致于想牢牢控制手中现在的权力,同时一种心理疾病也产生了,就是害怕失去,产生了焦虑症,疑神疑鬼,喜怒无常。

功臣们在这样的领导下,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主动远离权力中心,要么被送上西天。

早期朱元璋利用胡惟庸除掉了刘基,刘伯温生病,朱元璋让胡惟庸带御医去探望,刘吃了御医的药,病情不减反增,后来归故里,不久便死了。

此后朱升看出了端倪,感觉“山雨欲来”,于是提出主动闪退,就连他的儿子也带走了,好歹得到了个寿终正寝。

其他人就没那么幸运了,1371年,朱元璋诛杀胡惟庸,废除了1600百年之久的丞相制度,之后将胡党案扩大,拉开了大规模屠杀故旧勋贵的大幕。

十年间,不管与胡惟庸是真有关系,还是假有关系,只要被检举为胡党同谋,他就会被砍头抄家。

据统计,在这场杀人运动中,所涉及的开国功臣有:

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延安侯唐宗胜、河南侯陆聚、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靖宁侯叶升。

被杀的著名将领有:

毛骧、李伯异、耿忠、于显和丁玉等。

以上这些人不是24兄弟中的成员,就是与朱元璋打天下的老部下,这些人都被打上了“胡党余孽”的标签。

经过这场运动,当年24兄弟只有三位幸免于难,他们是大将汤和、长兴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还有朱元璋的第一战友徐达,不过后来徐达也死于民间著名的“赐蒸鹅”之说,毒发而死。

除了对活着的人忌惮,朱元璋对死去的人也没有放过,比如有淮安侯华云龙、宣德侯金朝兴、济宁侯顾时、靖海侯吴桢、永城侯薛显、临江侯陈德、巩昌侯郭兴、六安侯王志、汝南侯梅思祖、永嘉侯朱亮祖、营阳侯杨璟、南安侯俞通源、申国公邓镇。

以上这些人已死去多年,结果也被追封为胡党同党,后代惨遭株连屠戮。

当年的带头大哥一去不复返,成为皇帝的朱元璋,不再关心曾经的那帮兄弟和文人了,为了老朱家天下的长治久安,扫除他认为一切有可能的风险人物。

按照封建社会的理论,本来君权神授,但怎奈神君走火入魔,造神终究造出了祸端,对于他们来说,这也是一个无解的局。

0 阅读:701
评论列表
  • 2024-10-05 02:00

    伴君如伴虎[捂脸哭]

  • 2024-10-07 19:08

    1935年25岁的朱元璋,审核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