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行业咨询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公布了2024年全球电池片出货排名榜单。TOP5情况如下——

图源:InfoLink Consulting官方微信
近几年,位列电池片出货前几位的名单一直较为稳定,比如通威股份长期稳坐第一,再如爱旭股份、中润光能都是TOP5的常客。具体名次有上有下,但转来转去也就这么几家企业在比拼,出现新入围者还是挺难的。或许也正因此,首次杀入全年出货量榜单的英发睿能便格外显眼,而且一上来就排在了第四位。
谁被挤下来了?对比上一年度TOP5名单,唯一“出局”的是润阳股份。在InfoLink Consulting公布的全球电池片出货量年度TOP5中,润阳股份自2019年起连续榜上有名,最近一次是2023年排名第五。而这次,英发睿能不止“挤掉”了润阳股份,甚至直接与多次排在第二的爱旭股份并列(同为第四位),究竟是老玩家不行了,还是其有何独特之处?
根据InfoLink的描述,2024年前五大电池片供应商的全球总出货量,相比上年下滑约10.7%,正式结束了过去数年高速增长的趋势。但其中,英发睿能却“成功抓住电池技术迭代的机遇”,其宜宾基地高效TOPCon电池项目实现大规模放量,推动出货量跃升至全球第四,其中N型出货量更是达到全球前三。
在自家管理者的口中,英发睿能从2016年成立以来,至今仍被自己称作“一家小厂”。但实际,其TOPCon电池转换效率,与晶科能源、正泰新能等老牌龙头已经不相上下。去年8月经中科院光伏检测中心认证,英发睿能TOPCon电池平均转化效率已达到27.02%。另据公开信息,英发电池片的良率可达到98%,已跻身TOPCon电池第一阵营。英发睿能2023年ESG报告还显示,截至当年底公司电池产能为30GW。

来源:英发睿能ESG报告
行业合作,则可以视为另一层面的认可——目前,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英利能源等头部企业都是其主要客户。去年起,英发睿能与隆基绿能展开BC技术战略合作,被认为有望成为市面上第一家外销BC电池片的专业电池厂。近期,其与隆基绿能、五粮液集团同作为背后的大股东,注册10亿元联合成立宜宾英发德睿公司专做BC电池片,也是隆基绿能首次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建设HPBC产能,着实在业内引起不小的关注。
论优势,作为较早押注TOPCon等N型高效电池技术的企业,相较润阳股份等企业的PERC产能,英发睿能产品转换效率更高、衰减更低,契合行业向N型迭代的趋势。与此同时,加码HJT、BC等下一代技术储备,增强技术护城河,并通过新建或改造产线快速提升先进产能规模、摊薄单位成本(例如去年上半年完成宜宾PERC生产基地改造),以及与隆基等一线厂商建立长期合作、确保订单稳定性,日积月累的行动均成为英发睿能弯道超车的砝码。
“相对垂直一体,我们的产品就比你领先几个点,这样,你就有动力把自己产能停一部分,来买我的电池。”在一次公开采访中,总裁张敏如是说。
当然,排名归排名、实力归实力,面对行业寒冬,个体难以独善其身,英发睿能也不是没有风险。比如据媒体报道,去年10月,其就被曝出下发全面停产通知,所有员工进入放假状态直至25年春节后,原因是受大环境影响,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网传通知还提到,员工可以申请工作调动,即前往集团位于四川和印尼的基地工作。
细究英发睿能的业务版图,虽说在多个公开场合,公司管理层一再表示只做电池,甚至“希望在光伏同行眼中一直能做一家小厂”,但其同时也布局了硅棒、切片等产能,或多或少埋下了扩张隐患。即便是主业电池,面对2024年全球电池片产能超过1000GW的预计,产能远大于需求,与之相伴是毛利率下滑的潜在压力。至于抱团加入BC技术生态链,由于该技术自身本就存在不确定性,能否稳坐下一代主流技术尚需打个问号,前景不能说那么明朗。还有,如若HJT、钙钛矿等技术突破速度快于预期,而英发未能及时跟进,现有TOPCon产能可能提前沦为旧资产,从而导致减值风险。
老董事长张发玉曾说过,跨越周期是不可能的,很难,但要熬过去,而光伏行业的周期,电池环节大约是2-3年。
英发睿能的后续表现,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