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矿的昨天与明天

西岭聊生活 2024-08-19 14:24:42

在中国,有一个特殊年代特有的产业,它不像其他产业,不断建设发展,从荒凉走向辉煌。而是从荒凉走向辉煌,然后再从辉煌永远回归到原始,甚至更加荒凉。

这就是三线年代的深山工矿、靠矿产资源开采的工矿以及产业城市。

三线工矿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只剩下一片荒芜人烟的建筑群以及那个年代的“三线文化”(电影“青红”就是那时的作品,王小帅就是“三线年代”作品的导演)。与此同时,冶金部属下的许多矿山,也同样面临这样的情况。当矿产资源(包括石油,煤矿,锡矿,稀有金属等等),在开采枯竭以后,诸多企业就倒闭了。结果就是曲终人散,从车水马龙,鸡飞狗跳突然变成寂静无声,几乎所有门户都挂上了一把大锁头,并且可能永远不再打开了。

岁月流逝,道路,房屋逐渐被野草,微甘菊,滕蔓淹没,回归到原来的荒凉,破旧,倒塌的房子,野猫出没,蛇鼠安家。。。。

这就是归宿。

第一辈开荒者已经逐渐离开了这个世界,部分人会永远留在这荒坡野岭。二代也年过半百,他们外出打工或者回老家度晚年,但也有个别无地方可去的就选择在这深山老林里面度过余生。

厂矿职工以及子弟,他们一直生活在深山里面,可以一辈子都不走出大山,他们出生是在矿山医院或者由“接生婆”上门到家里接生,然后读厂矿幼儿园,职工子弟学校,长大了就去读技校或者顶替爸爸妈妈的工作岗位。结婚的对象也就是同厂的职工子弟,青梅竹马。矿山就是一个封闭的社会,但麻雀虽小五官俱全,配套设施有商店,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卫生所或者医院,饮食店,理发店,菜市场,灯光球场,文娱室。在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年代,工人是相当牛逼的。厂矿里面的大喇叭伴随他们的每一天。每天早上7点到8点,开播的就是“东方红”,结束曲是“大海航行靠舵手”。中午11点到12点,下午16时到17时。都能听到女广播员嘹亮的声音。厂矿就像一个大家庭,每户人家有多少人,有什么事,大家都知根知底。有什么事,大喇叭一开,大家都来帮忙。下班以后,都是互相串门,喝茶聊天。每年的五一节或国庆节,工会都会组织文体活动,篮球比赛,拔河,乒乓球赛,羽毛球赛,歌咏比赛,文艺汇演,猜谜。非常热闹,还吸引了附近农村的农民过来参加或参观。

外面的世界怎么样?不知道,只想知道山的那边是什么?一到晚上,男孩子去灯光球场打球,或者到附近农村偷摘水果,挖地瓜,偷钓鱼。。。女孩子则三三两两到山上看月亮,唱歌,憧憬未来。从山上往下望,山沟的夜晚是那么的亮,月光像水银泻地,黑与白的水墨丹青。不知不觉之中,他们都长大了,或继续留在这里,或去读技校,或随父母调走了。但每年都有补充新的领导以及新的职工,有大学生,中专生,复退军人。。。来自五湖四海。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矿山,工厂倒闭了,他们的家乡没了。同伴也散了,失联了。。。。

他们很难再相聚,不少人在分别以后,天各一方,此生再不相聚。因为他们没有家乡,只能四海为家,但到哪里都没有归宿感,但无论如何,这里永远是他们心中的家。这一方土地,山神,保佑大山的儿女岁岁平安。

这荒山野岭,都会不时有一些中老年人来看看,尤其是逢年过节,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带子孙来到这里,面对荒山野岭,回忆那往事,回忆当年的人。

这就是一种牵挂,一种忧愁,一种荒凉的体验,他们会在这残缺不堪的破屋前,透过那窗口,那扇挂线着铁锈斑斑的锁头的门,透过门缝,看那空空的屋子,那透过房顶破洞的一缕阳光,那一网蜘蛛丝,幻想童年的阿娇为你打开一扇门,人面桃花依样红。。。。

但,一切已随风,你只能蹲在门口,默默的点燃一只香烟,一缕青烟,冲天而去。。。

大家擦肩而过,彼此都觉得有点面熟,突然会有人叫你,你真的想不起谁是谁了?他是低你几个年级的,那年他太小,你也印象不深,只能问他,你的爸爸妈妈是谁?于是,你终于知道他是谁了。

厂矿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二代”,甚至“三代”却保留了那种大山情怀,那种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辈出了非常优秀的人才。就连我小时候长大的,规模不大的广东惠来西岭锡矿,矿山子弟就诞生了三家上市公司老板,金田股票,新疆贝肯环保,还有一家百货公司。

后继有人,未来可期。

时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忆童年时竹马青梅,两小无猜日月相随。。。。

一世情怀。

0 阅读:0

西岭聊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