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一个让人闻之色变的词汇,许多患者都在寻求避免透析的途径。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一位成功逆转尿毒症、摆脱透析的患者——小王的故事。
小王,一名来自黑龙江齐齐哈尔的铁路工人,10个月前因恶心、食欲不振前往当地医院就诊,一查肌酐竟高达937,被确诊为尿毒症,从此开始了规律的透析生活。
然而,小王并不甘心就这样终生透析。在透析一个月后,他带着对健康的渴望,来到了我院寻求治疗。
入院时,小王的肌酐值为924,并发症严重且多样:心包积液、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高尿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继发性甲旁亢……经过我们专业的评估,认为小王的肾功能仍有较大的治疗价值。
系统的清毒清血治疗开始后,主要采取三肾清毒方案,小王的病情逐渐好转。经过22天的治疗,他的血肌酐降到了587;一个多月后复查,肌酐进一步降至537,并发症也趋于稳定,于是小王带着继续治疗的方案出院了。
此后,小王的肌酐值持续稳步下降。10月20日复查时,肌酐已降至504,此时他停止了透析;
11月24日复诊,肌酐413;过年后,3月14日复诊,肌酐降至293;5月10日复诊,肌酐271;直到9月份复诊时,小王的肌酐已经降到了令人欣喜的188。
通过一年多的治疗,小王终于成功摆脱了尿毒症和透析的困扰,重获新生。
尿毒症能否逆转?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回顾性研究显示,50%-60%的尿毒症属于「可逆性尿毒症」,可逆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衰、酸中毒、感染等。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规律透析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而是在掩盖问题。恢复肾脏的病变,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很多患者疑惑,为什么自己的医生说肾功能不可逆?
这其实是一个患者比例和逆转程度的问题。不同医生对于可逆性的认可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积极寻找并治疗可逆因素,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机会。
小王的故事告诉我们,尿毒症并非不可逆转。只要我们积极寻找可逆因素并进行治疗,就有可能像小王一样摆脱透析的困扰,重获健康。在肾衰竭的各个阶段,我们都应该保持积极的治疗态度,不要轻易放弃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