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觉得肾病不好治,且能用的药比较单一,深陷各种指标“围攻”之困。
其实多数类型的肾病在发现的最早期都是很好治的,往往发现时是病情初期,症状也不严重,指标变化也不太明显,炎症反应也叫轻微,且最重要一点是多数没有肾功能损伤,仅仅是处于炎症早期阶段或轻微肾细胞损伤及微循环轻微异常阶段。
所以如果能在这个阶段抓住机会,及时采取了抗炎,活血治疗,一般病情发展到中后期的风险是比较小的。部分人都能实现临床的治愈,甚至就此和肾病彻底说拜拜了。
临床发现,有4种肾病发展情况是可以远离尿毒症威胁的!
我们接下来从最轻的说,再到较严重的情况:
第一种:慢性肾炎综合征阶段
99%的肾病类型早期都是处于炎症反应阶段,有些反应较轻,有的炎症反应比较活跃。所以导致症状和指标的差异性比较大。
有些患者是尿蛋白+而有些则是3+,蛋白流失越多,引起并发症状自然也就越明显,包括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血脂症等。
肾炎类型的肾病,指标变化主要是尿潜血多,红细胞流失量比较大,尿蛋白比较轻微,多在1克以内。
此时西医通常采取抗炎治疗,包括输入一些抗生素,服用抗炎药药物,个别会用到激素免疫抑制剂方案。
对于多数患者来说方案是奏效的,但也有部分人会出现反复的情况。
不断的反复是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的关键。那么如何降低复发几率?
必要时可以联合中药。其实有些患者在肾炎早期,尿蛋白流失量又不大,单纯尿红细胞,单纯使用中药方案治疗效果会更好。
中医来讲,肾病引起蛋白尿主要是脾肾虚导致,血尿则是受到邪气干扰,体内出现风邪、热邪干扰。导致机体运行不畅。
中医采取辨证口服方案,同时联合熏蒸,外敷等方法,调理机体内里,内环境,同时改善免疫功能。恢复升清降浊功能及肾脏封藏功能。通过疏通脉络,改善脾肾虚弱,使气血气血运行通畅,尿蛋白和血尿自然消失,且不易反复。
第二种:肾脏硬化性病变阶段
当从仅有的炎症反应阶段,进展到肾细胞实质性损伤阶段,一般表现为肾小球的硬化及肾小管间质性纤维化(第三点说)。
硬化阶段的关键是纠正肾小球缺血缺氧的生存状态,从根本改善肾毛细血管内压力,恢复改善肾脏内循环。需要改善肾小球高压高滤过的状态。
西医此时需要仍然采取免疫抑制剂方案,加强对炎症的抑制,但是对肾细胞的恢复没有相应药物,因此指标和症状会缓解一些,但不能完全根治。
此时非常有必要联合中医药调理。进入硬化阶段,也就是部分肾细胞已经完全硬化不可逆,还有一部分正在往硬化发展,还有一部分还没有波及到。
这个时候就要及时拯救这部分还没有硬化的肾细胞,关键是改善血流。
中医通过采取口服药,通络化瘀,祛浊疏滞,让肾细胞得到改善恢复。蛋白尿也能得到根本缓解,降得更更彻底。
第三种:肾脏出现间质性损伤
间质性算是主要是涉及到肾小管及肾间质的损伤,少部分人伴有肾小球损伤。症状以夜尿多,肌酐高为主,尿蛋白,血尿不是很明显。
纠正的关键是去改善肾小管及肾间质的供血供应情况,同时祛除影响因素,造成间质损伤的原因往往有一些外在因素影响比如梗阻包括肾结石,肿瘤等,还有药物因素,还有长期高血压等等。
把这些因素解决了,一般能实现治愈。但不排除部分肾小管因缺血缺氧时间太长,无法恢复。此时可用中药系统抗氧化、活血、促进微循环,改善肾脏血流环境,阻止进一步肾衰竭进展。
第四种:早期肾衰竭阶段是最后“治愈”机会?
从慢性肾炎阶段进展到慢性肾衰竭阶段,是大多数肾病经历的过程。
那进入到肾衰竭阶段还有“治愈”希望吗?并不是没有。
所谓的“治愈”是吧肾功能提升一个程度,从衰竭恢复到不全。其中关键一点是清血毒,把肾脏内环境改善,减轻双肾生存压力,肾功能衰竭也得到遏制了。
西医的常规治疗更多是以控制治标为主,包括服用降压药控压,服用尿毒清等中成药辅助改善肠道排毒,还有一些护肾药如百令等。但在清血毒方面不足。
中医在这方面是比较擅长的,系统的组方可以改善肾脏血液循环内环境,外用方案以三肾清毒方案为主包括药浴,熏蒸,足浴等通过多渠道排毒,就肾区和特点穴位,来恢复血流,肾脏血流改善了,血液循环起来毒素自然也就排除体外了。
所以如果你的情况迟迟没有好转,首先注意用药不系统且不对症问题,多数纠正用药方案后都能有改善。病情本身可能没那么严重,千万别错过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