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迟迟降不下来,除了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比如感冒了,脱水,吃药等等引起的,根本原因还是肾功能损伤比较严重,恢复需要一个过程,在改善肾功能过程中,肌酐可能会先上涨再慢慢降下来。
在这期间,影响肾功能恢复和稳定的各项因素,更是治疗的重中之重。其中整个病情发展进程中,对肾功能影响最深远的一项指标,非他莫属了。它就是高血压!
有些患者是先有高血压后引起了肾功能损伤,还有部分患者是肾损伤后导致出现的肾性高血压。无论哪种情况,肾病伴随高血压的患者占到90%以上,基本上人人都有血压高的问题,且吃着1-2种甚至多种降压药。
血压高会直接影响肌酐的下降速度!
血压高本质上是血管内部压力较大,导致血流异常,流通速度相对较缓慢,进而影响到肾脏内血流的情况,让更多肾细胞生存压力比较大,易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加速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性纤维化的进展。进而加速肾衰竭进程。
因此不论是处于肾损伤初期还是肾衰竭阶段,都需要把血压尽可能降下来,且维持在低水平。
一般来讲,血压维持在130/80以内已经对肾功能影响比较小了,但去年又发布了新的标准,120/80。这个是对健康人的标准,对于年龄大的患者还需放宽松一些。
知道了标准,还有一点就是稳定,低水平和稳定性是控制血压缺一不可的。
那接下来就是如何选择降压药,降压同时对肾脏更安全?
概况:以下内容就从两方面,用药原则和具体药物类型选择上详细讲讲。
第一点:降压药服用原则,记住4个“优先”
优先标准剂量服用,减轻副作用;
优选长效姓降压药,血压更稳定;
优先给血压分级,单药或联合更明确;
优先考虑并发症,降压方案更全面。
第二点:教你如何选择适合你且安全有效的降压药
划重点了,拿起小本本抓紧记下来!
第一类:一线药→普利/沙坦类
之前我们讲过,如今普利/沙坦类已成为了一线的肾病基础药物。不管是优秀的人或药都会大有作为。
这类药降血压是基操,此外还可降尿蛋白,延缓肾衰竭进展,改善并发症和预后。
基本上所有类型肾病都是可用的,或作为降蛋白药或者护肾药。
之前对于肌酐超过265,肾功能损伤严重的患,考虑到会升高加重负担是选择不用了。如今对于也是放宽了要求,一般使用后监测肌酐升高不超过30%,就可以继续用。
禁用的人:单/双侧肾动脉狭窄,高血钾症及妊娠。副作用,引起咳嗽,低血压,血钾高,皮疹等等。
第二类:基础药→CCB
分为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
二氢吡啶类以地平类为主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非二氢吡啶类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需要注意可能引起液体潴留,与免疫抑制剂容易互相影响,部分人出现过敏症状如头痛,心跳加速等等。
所以对于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伴有水肿的患者要慎用,一般不用此类药降压。
第三类:常规药→利尿剂
作为利尿剂其实也是降压药,主要是通过调节细胞外容量压力,维持血压血流稳定。比较常用的是噻嗪类,一般降压治疗,多与其他药物联合,比如沙坦/普利类。
不仅利尿,同时对 RAAS 系统发挥作用,抑制过度作用,来阻断血管紧张素,减稳定血压水平。调节血管紧张素II的1型受体,扩张血管,稳定血压水平。
其中包括常用的三类:
噻嗪类利尿剂,袢利尿,和保钾利尿剂。肾小球滤过率大于30可以用噻嗪类,低于30则选袢利尿剂。其中肾素高的患者不建议用,同时注意高血钾症的出现。
第四类→β 受体阻滞剂
对抗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降压,同时还能保护心肾。
β 受体阻滞剂一般不作为单药起始治疗高血压,有心肾保护作用的优势,在临床上可用于任何分期肾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当α β 受体阻滞剂在降低血压和肾脏血管阻力的同时,不降低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发挥心肾保护作用。
第五类→ α 受体阻滞剂
通过抑制阻滞血管平滑肌突触后膜 α1 受体,扩张血管降压。作为其他降压药的补充,如果上面的四类药物足量应用后,仍不稳定,可考虑联合用 α 受体阻滞剂。
第六类→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
代表药物是沙库巴曲缬沙坦。这类复方制剂通过抑制脑啡肽酶对利钠肽的降解,发挥利钠和利尿和扩血管、抗交感神经的效应,起到降压作用。
同时可降低尿蛋白,延缓肾衰竭,保护肾功能,稳定肾脏血流,恢复肾小球滤过率,作用比较全面也是目前有高血压症状的肾病患者的首选药物之一。
注意:不能和普利/沙坦类联用;如果普利类转为此类药需停药36小时以上,用药期间需监测血钾,肝肾功能情况。eGFR小于30需慎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