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中,很多患者看到化验单上的“肌酐升高”就焦虑不安,甚至盲目尝试偏方,反而加重病情。其实肌酐高并不等于病情也会恶化,也不代表一定会尿毒症。大家还是要理性的看待。虽然肌酐高代表了我们的肾功能的损伤,但如今应对肾脏损伤,毒素蓄积,延缓肾衰竭尿毒症,降低透析风险等方面,都有了相应对的一些其实可行的方案,以及更多的靶向药。
如何通过中西医结合,尽快去控制肌酐升高,保护改善受损肾功能?今天来给大家仔细讲讲!
一、肌酐升高=肾功能报警?先别慌!
肌酐就像肾脏的“警报器”,它的升高提示肾脏排毒能力下降。但需注意:肌酐轻度升高(如100-200μmol/L):可能通过治疗逆转或稳定。肌酐持续飙升(>450μmol/L):需警惕肾衰竭风险。
中西医结合治疗核心目标:
降低肌酐:减少毒素蓄积。
修复肾功能:延缓肾病进展。
改善症状:缓解水肿、乏力、食欲不振。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标本兼治的“黄金组合”
1. 西医治疗:精准打击病因
控压护肾:首选“普利类”(如贝那普利)或“沙坦类”(如缬沙坦),既能降压,又能减少蛋白尿。
降糖护肾:新型药物“列净类”(如达格列净),被证实可降低糖尿病肾病进展风险40%。
排毒方案:针对高肌酐患者,可用尿毒清、肾衰宁及药用炭片等吸附肠道毒素,辅助肾脏排毒。
2. 中医调理:扶正固本,改善体质
三肾清毒方案为主,采取经典组方:
黄芪+大黄为主的方案:补气通腑,促进毒素排出(适用乏力、便秘者)。
冬虫夏草制剂:益肾养精,改善肾功能(需选正规药品如金水宝胶囊)。
外治疗法:
肾区中药贴敷:通过皮肤渗透改善局部循环。
艾灸足三里:增强免疫力,减少感冒诱发肾病加重。
以及足浴、药浴、熏蒸、三氧等等多种外用疗法,提升内服药物改善肾脏血循环,清毒排毒作用。
★ 治疗关键: 西医控指标,中医调体质,两者协同增效!
三、真实案例:肌酐从200降至130,她做对了什么?
患者情况:
王女士,48岁,慢性肾炎,初诊肌酐198μmol/L,尿蛋白2+。
症状:下肢水肿、夜尿3-4次、容易感冒。
治疗方案:
西医:贝那普利(10mg/日)+ 达格列净(10mg/日)。
中医:黄芪颗粒(1包/次,2次/日)+ 每周2次针灸(足三里、肾俞穴)。
生活管理: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步行6000步。
治疗效果:
3个月后肌酐降至145μmol/L,6个月后稳定在130μmol/L。尿蛋白转阴,水肿消失,体质明显增强。
四、肾友必知的“护肾健康生活法则”
饮食口诀:低盐低脂低蛋白!
盐不过5g(一啤酒瓶盖量)。
肉选“白瘦优”(鸡肉、鱼肉,每日2两)。
远离“三高杀手”:咸菜、火锅汤、动物内脏。
运动原则:
推荐:散步、八段锦、游泳。
禁忌:马拉松、举铁等剧烈运动。
情绪管理:
每天冥想10分钟,减轻焦虑。
加入肾友互助群,分享抗病经验。
作为医生,我理解大家面对疾病时的焦虑,但请记住:肌酐升高≠尿毒症!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中西医结合不是“1+1=2”,而是量身定制的个体化方案。(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