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的开门红,或者说7万元的星愿爆款,以及《台州宣言》,很好的缓解了吉利控股集团战略收缩带来的负面影响。
2024年11月,在广州车展开幕前一天,吉利控股集团宣布,极氪和领克整合。
吉利或许想让行业热点冲淡舆论对整合的关注,但很多人认为李书福一定看到了什么,才为十多年的持续扩张踩下急刹车。冷处理却变成热话题。
事实上,吉利控股集团早在2024年9月就发布了以战略聚焦和整合等五大举措为核心的《台州宣言》,为接下来的一系列调整做了铺垫。通过主动释放信息,最大化稀释了媒体对新闻稿以外的解读。2025年年初,在吉利集团年会上再次重提此事。
抛开《台州宣言》看极氪和领克的整合,汽车行业整体也已经走到了“化零为整”的十字路口。
乘联会披露,2024年汽车行业整体增收不增利。全年收入收入10.65万亿元,同比增长4%;利润4623亿元,同比下降8%;汽车行业利润率为4.3%,相对于下游工业企业平均6%的利润率,处于偏低水平。多家一、两年还表现尚佳的汽车集团已经陷入亏算。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1000万辆,去年7月,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理论上新能源汽车已经是新的市场主流,但靠新能源盈利的企业寥寥。
整个新能源市场处于百花齐放状态,但集中度不够高。而且产品差异化低,打造爆款产品越来越难。
每家企业都把注意力投向新能源市场之时,燃油车产品更新迭代速度明显放缓。在新能源、燃油车的双向拉扯中,企业战略也变得越来越多元、混乱。
品牌多、业务多元的吉利控股集团变革的紧迫性首当其冲。
deepseek一下,吉利控股集团拥有汽车品牌超15个,车型超50款,而月销低于1000辆以下的至少10款以上。
目前在售车型,吉利13款,而极氪和领克总计17款,但极氪和领克总销量还不及吉利品牌20%。
很多人觉得极氪X和MIX的产品有创新,但市场表现却无比惨淡,2025年1月,一个卖了953辆,一个卖了100辆。领克的产品也有同样的毛病,11款在售产品中月销几百辆的有5款。极氪和领克不整合,不消减失败的产品线将难以为继。目前两个品牌都没有月销过万辆的产品,两个品牌或者说整个集团产品狂飙的时代已经过去。
极氪尽管通过多生孩子助推了销量的提高,但在盈利能力上依旧没有改善迹象。2024年极氪6款车总计销售22万辆,同比增长87%。2024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54.31亿元,同比下滑1.32%。事实上,从极氪的定位来看,其产品矩阵已经齐全,但市场表现依旧很难达到盈利状态。整合势在必行,简单理解,目前阶段,不支撑极氪独立发展。而领克的发展状态和极氪大同小异。
据称,极氪和领克合并后,两个品牌均减少了20%以上规划的车型。未来,极氪品牌将聚焦30万元以上中大车型,而领克则主打20万元以上细分市场。
两个品牌整合后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能够在研发、平台、零部件采购等层面形成更多合力,在成本控制上能够有更大作为。
新成立的极氪集团目前有50万辆的规模,整体协同后,预计会很快接近盈利。这将是中国品牌高端化的重大突破。当然受益于吉利并购沃尔沃15年的成果转化。
整合后,沃尔沃不再持有领克股份后,将对新诞生的极氪科技集团产生怎样影响还有待观察。
新集团计划在2026年达成百万辆销售规模,成为中国的BBA。这也意味着,不到两年时间将再造一个理想汽车,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极氪和领克调整后,吉利集团还有众多无法为公司带来销量和利润增量的品牌需要“关停并转”。2024年,极星销售4.49万辆,路特斯销售万辆左右,力帆3.3万辆,它们都是李书福面前棘手的调整对象。
此外,其旗下还有商用车、飞行汽车、卫星、汽车运动、出行、数字科技、金融、教育等众多业务。需要大量花钱、拖后腿的恐怕都要做减法。
吉利乃至汽车行业真正的大整合时代已经到来。
舒服哥:为何?前面都追尾了,我不踩下急刹车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