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朋友家里可以用“鸡飞狗跳”来形容。原因很简单,孩子被确诊为近视,两口子就严格限制,不让孩子看电视,小孩自然又哭又闹。像朋友这样的家长并非少数。一旦孩子确诊为近视,很多家长不让孩子看手机、看电视、不许玩儿任何的电子产品,甚至一些需要近距离用眼的活动都不让孩子参加。先不说这样做能不能控制住近视,但是亲子关系是控制不住了。那么近视之后孩子能不能看电视?家长又该做什么?
一、近视之后可以看电视
很多眼科医生给的建议也是控制看电视,而不是杜绝看电视。所以近视的孩子是完全可以看电视的,只不过家长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保持合适的观看距离。近视的孩子在看电视时,要戴上眼镜,保持合适距离。一般看电视要根据电视屏幕的大小,遵循“屏幕对角线乘以4”的原则。例如,55寸电视对角线长度约为1.4米,那么最佳观看距离就是1.4*4=5.6米。
参考数据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
第二,严格控制看电视的时间。一般情况下看半个小时电视就要休息一段时间。按照动画片的时长,每看完一集动画片就要停下来休息。这一点是需要家长严格要求的。
第三,看完电视后及时休息远望。当孩子看完电视后,家长要督促孩子进行远望训练。在家中可以让孩子站在阳台上,向远方天空眺望,充分放松之后才可以继续观看电视。
除了以上这些外,当孩子近视了之后,家长也要采取其他方法帮助孩子控制度数的增长。
二、控制度数增长的方法
1.坚持大户外训练
大户外是公认的最能够控制儿童近视度数增长的训练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眼科医生会推荐三个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以小学生为例,如果我们把孩子一整天的时间细化,就会发现凑足三个小时十分轻松。
一是利用孩子上学、放学时间。如果家庭住址距离学校较近,家长要鼓励孩子步行上下学。这样在上学途中,孩子可以不停地远视,起到很好的训练效果。如果孩子需要步行10分钟,那么每天早中晚即可凑足60分钟。
二是利用孩子课间时间。家长要叮嘱孩子在课间走出教室,哪怕只是站在窗边向远处眺望,也能够起到训练效果。如果每个课间孩子都能在教室外活动5分钟,那么一整天下来也能有25到30分钟的户外活动时间。
三是放学后坚持户外活动。在孩子放学后,家长不必急着接孩子回家,可以先带孩子在户外活动一段时间。一来可以让孩子在一整天紧张的学习后放松精神,二来可以让孩子进行充分的大户外训练,起到很好的近视控制效果。按照小学生的放学时间计算,每天放学后孩子完全可以在户外活动30到60分钟。再加上每天的体育课和活动课,这样算下来,每天3小时的户外活动要求可以轻松达成。
二、选择优质的护眼台灯
为了给孩子提供很好的夜晚学习光照环境,很多家长会购买护眼台灯。然而市场鱼龙混杂,各类宣传广告铺天盖地,家长一不留神就会买到低质量或者低性价比的产品。对此家长在选择护眼台灯时,应重点考察产品的核心技术指标。
一是考察台灯的光度等级,选择符合国AA级标准的护眼台灯。
二是考察台灯的色温水平,选择恒定4000k色温的产品。如果家长想要可调色温的产品,那么需要注意:可调最大色温不应大于4000k。
三是考察台灯的安全性能,选择无蓝光危害、无可视频闪危害的产品。
四是考察台灯的显色能力,推荐选择显色指数大于95的产品。
五是考察台灯的激发技术,建议选择紫光激发技术的产品。这类产品在极大削减有害蓝光的同时,也进一步拓宽了光谱宽度,光线更接近自然光,提升用眼舒适性。
六是考察台灯的性价比。家长在选购时没有必要去追求高价产品,像漫书雨K1、明基辰士达U1等性价比产品,同样可以满足普通家庭需要。
三、坚持20-20-20的用眼法则
该法则要求持续用眼20分钟后,要将目光转移到20英尺以外的物体上,并持续注视20秒钟。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放松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造成的睫状肌疲劳,预防干眼症,减慢近视度数的增长。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熟练掌握并应用这一法则。
四、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
趴桌、歪头等不良坐姿,不仅会引发颈椎或腰椎问题,影响青少年的骨骼发育,而且会加重儿童睫状肌负担,导致近视加深。因此家长帮助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具体来说要督促孩子做到“一拳一寸一尺”。除掌握“一拳一寸一尺”的方法之外,家长还可以通过调节桌椅,配备书本支架或屏幕支架以及坐姿矫正工具,帮助孩子养成正确坐姿习惯,大幅度减慢近视度数的增长速度,维护孩子的用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