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里的风波》:婆婆对月嫂的恨,花一万多请她,叫削个苹果都不做
林小婉将削好的苹果切成小块,摆成精致的兔子形状放在托盘上,又倒了一杯温热的红枣枸杞茶,这才轻轻敲响了主卧的门。
"苏姐,水果和茶准备好了。"
门内传来虚弱的回应:"进来吧。"
林小婉推门而入,看见苏雅正靠在床头,脸色苍白,额头上还带着未干的汗珠。产后第七天,剖腹产的伤口仍然让这位新手妈妈行动不便。林小婉把托盘放在床头柜上,细心地帮苏雅调整了靠枕的位置。
"今天感觉怎么样?要不要我帮你按摩一下腰?"
苏雅感激地笑了笑:"好多了,就是腰还是酸得厉害。"
林小婉正要回答,房门突然被推开。婆婆李桂芳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几个苹果,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托盘上精致的果盘。
"月嫂,你帮我也削个苹果呗,待会儿明明回来也要吃。"李桂芳的语气里带着不容拒绝的命令。
林小婉手上的动作顿了一下,转身面对李桂芳时已经换上了职业性的微笑:"阿姨,我是月嫂不是保姆,只负责照顾产妇和新生儿。您要吃苹果的话可以自己削,厨房有削皮器。"
李桂芳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你这话说的,我儿子又不是没花钱,你帮我儿媳削顺带帮一下我也不行?顾客就是上帝,你培训到哪里去了?"
林小婉深吸一口气,保持着专业态度:"无论是谁花的钱,我的职责都是只为产妇和孩子提供服务,其他的不在服务范围内。"
"什么服务范围不服务范围的!"李桂芳的声音陡然提高,"花了这么多钱请个祖宗回来吗?连削个苹果都不愿意!"
主卧里的苏雅挣扎着坐直了身子:"妈,小婉她确实只负责照顾我和宝宝..."
"你闭嘴!"李桂芳瞪了儿媳一眼,"我跟我儿子说去!"说完摔门而去。
林小婉叹了口气,转向苏雅:"苏姐,别担心,先吃点水果补充维生素。"
苏雅苦笑着摇摇头:"对不起啊小婉,我婆婆她..."
"我理解。"林小婉打断她,"这不是你的错。产后情绪很重要,别为这事影响心情。"
客厅里,李桂芳已经拨通了儿子的电话。
"明明啊,你请的这个月嫂要造反了!让她削个苹果都不肯,说什么不是她的工作!花那么多钱请个摆设回来吗?"
电话那头的张明正在开会,压低声音回答:"妈,月嫂确实只负责照顾小雅和宝宝..."
"放屁!"李桂芳气得直跺脚,"我们那个年代,谁坐月子不是全家伺候着?现在倒好,花冤枉钱请个活菩萨回来供着!"
"妈,现在时代不同了,月嫂是专业人士..."
"专业个屁!连个苹果都不削算什么专业?我告诉你,要么让她走人,要么我走!"李桂芳啪地挂断电话。
张明握着手机,额头上的青筋直跳。会议室里的同事投来好奇的目光,他勉强笑了笑:"家里有点事,我出去一下。"
走廊上,张明先给妻子发了条微信:"老婆,妈又闹了?你还好吗?"
苏雅的回复很快过来:"我没事,就是觉得对不起小婉。妈非要她削苹果,被拒绝后发了好大脾气。"
张明揉了揉太阳穴,又拨通了月嫂林小婉的电话。
"林姐,刚才我妈..."
"张先生,我理解您母亲的心情,但合同里明确规定了我的服务范围。"林小婉的声音平静而坚定,"我只负责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工作。"
"我知道,我知道..."张明叹了口气,"我妈她比较传统,觉得花钱请人就该什么都做。您别往心里去,我晚上回去跟她解释。"
挂断电话,张明靠在墙上,感觉一阵疲惫袭来。自从妻子生了孩子,家里就没消停过。母亲从老家赶来"帮忙",却处处挑刺;请了专业月嫂,母亲又不理解现代服务的专业性。他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傍晚,张明提前下班回到家,一进门就闻到厨房飘来的香味。林小婉正在炖汤,见他回来点头示意:"张先生回来了?苏姐刚喂完奶睡着了,宝宝也在婴儿房睡了。"
"辛苦了。"张明环顾四周,"我妈呢?"
林小婉指了指阳台:"在那边生闷气呢。"
张明放下公文包,走向阳台。李桂芳正坐在摇椅上,脸色阴沉地看着窗外。
"妈..."
"别叫我妈!"李桂芳头也不回,"你现在眼里只有你老婆和那个月嫂,哪还有我这个妈的位置?"
张明蹲下身,握住母亲的手:"妈,您别这样。林姐是专业的月嫂,她的工作就是照顾小雅和宝宝,这是合同里写清楚的。"
"合同合同!"李桂芳甩开儿子的手,"我们那个年代,哪有这么多讲究?一家人互相照顾不是应该的吗?"
"时代不同了妈。"张明耐心解释,"现在讲究专业分工。林姐有育婴师资格证和营养师证,她懂得怎么帮小雅恢复身体,怎么科学喂养宝宝。这些不是随便谁都能做的。"
李桂芳冷哼一声:"不就是削个苹果吗?能有多难?"
"这不是难不难的问题。"张明揉了揉眉心,"就像医院的护士只负责护理病人,不会帮家属打饭一样,月嫂也有她的职业规范。"
"我看你就是被洗脑了!"李桂芳猛地站起来,"花一万多请个人回来,连个苹果都不削,这不是冤大头是什么?"
卧室门开了,苏雅扶着墙慢慢走出来:"妈,您别生气了。小婉她每天帮我按摩、准备月子餐、照顾宝宝,真的很辛苦..."
"你懂什么!"李桂芳转向儿媳,"就是你们这些年轻人,动不动就讲专业讲规范,把亲情都讲没了!我们那个年代,谁坐月子不是全家忙前忙后?哪有这么多讲究?"
林小婉从厨房走出来,手里端着一碗汤:"阿姨,我理解您的想法。但现代医学证明,专业的产后护理对产妇和婴儿都很重要。我每天要记录苏姐的体温、恶露情况,观察宝宝的黄疸指数,准备符合营养学的月子餐...这些都需要专业知识。"
李桂芳不屑地撇嘴:"不就是伺候人吗?装什么高深!"
张明见气氛越来越僵,赶紧打圆场:"妈,您累了一天了,先吃饭吧。林姐炖了汤,闻着挺香的。"
"不吃!"李桂芳抓起外套就往门外走,"我去你姨妈家住几天,你们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
门被重重摔上,屋内一片寂静。苏雅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对不起,都是因为我..."
林小婉扶住她:"苏姐,别这么说。您现在情绪波动是正常的,但千万别自责。先回床上休息吧,我把晚饭给您送进去。"
张明看着妻子虚弱的背影,心里一阵酸楚。他转向林小婉:"林姐,今天的事真的很抱歉。"
林小婉摇摇头:"我工作这么多年,这种情况见多了。老一辈的观念确实不容易改变。"她顿了顿,"不过张先生,您母亲长期这样闹情绪,对产妇恢复很不利。产后抑郁不是小事。"
张明沉重地点点头:"我明白。明天我去接我妈回来,再好好谈谈。"
夜深人静时,张明轻手轻脚地走进婴儿房。林小婉正在给哭闹的宝宝换尿布,动作娴熟而轻柔。
"我来吧。"张明走上前。
林小婉让开位置:"宝宝可能是肠绞痛,我给他做做排气操会好点。"
看着月嫂专业的手法,张明突然问道:"林姐,做这行很不容易吧?"
林小婉笑了笑:"每个行业都有难处。但看到妈妈们恢复健康,宝宝们茁壮成长,就觉得值得。"
"我妈她...很难接受现代的专业分工概念。"
"我理解。"林小婉给婴儿盖上小被子,"很多老人觉得'花钱请人就该什么都做'。但月嫂不是保姆,我们有严格的职业规范和技能要求。"
张明看着熟睡的儿子,轻声说:"我会再跟我妈沟通的。小雅现在真的很需要专业的照顾。"
林小婉点点头:"产妇产后身体虚弱,情绪敏感,家人的支持特别重要。您是个好丈夫。"
第二天一早,张明就去了姨妈家接母亲。经过长谈,李桂芳勉强同意不再干涉月嫂的工作,但心里仍然憋着一股气。
回到家时,林小婉正在教苏雅做产后恢复操。看着儿媳笨拙的动作,李桂芳忍不住又开口:"我们那时候生完孩子就下地干活了,哪来这么多花样..."
"妈!"张明赶紧打断,"小雅是剖腹产,医生说了要科学恢复。"
苏雅停下动作,强忍着泪水:"妈,我知道您心疼明明花钱。但小婉真的帮了我很多,我伤口疼得厉害时都是她帮我..."
李桂芳看着儿媳苍白的脸色,突然想起自己当年生张明时的痛苦,语气软了下来:"行了行了,你们爱咋样咋样吧,我不管了。"
林小婉适时地递上一杯茶:"阿姨,您喝茶。其实您要是想学怎么照顾宝宝,我可以教您一些科学方法。"
李桂芳接过茶杯,脸色缓和了些:"我养大三个孩子,还用你教?"
"时代不同了阿姨。"林小婉微笑道,"现在讲究科学育儿。比如宝宝哭不一定是饿了,可能是肠绞痛或者需要拍嗝..."
就这样,在张明的周旋和林小婉的专业态度下,家庭矛盾暂时得到了缓解。但所有人都知道,关于育儿观念、关于家庭分工的冲突,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