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内卷的并不是学生,而是家长,家长内卷的发力点,主要集中于初中和小学,甚至幼儿园,而学生的真正比拼能力的发力点,往往在高中以后,
小学和初中是知识普及,顺便分流思维能力明显不足的孩子,家长在普通孩子身上的内卷,可以获得极为明显的成绩提升效果,而高中是能力分层,外力的作用不能影响成绩,核心能力的差距成绩关进,而小学和初中内卷所形成的低学习效率,灌输式技巧,反而是高中成绩提升的阻力。

为什么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度提升,工薪阶层赚钱难度增加,家长内卷仍然保持上升的趋势,读书仍然是普通家庭最好的改变自己的出路,虽然难度更大,但其他的选择难度更大不确定因素更多,而成绩仍然是一个较为确定的晋级标准。
家长内卷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改变命运的哪一个,而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难度,以及课外培训的普及,内卷投入可以获得直接的正向反馈,契合家长对于自己孩子自带滤镜的心理。

按照现在孩子的补课强度(虽然叫做培优),一年级孩子会做二年级题目很普遍,但几乎所有家长都会认为自己孩子思维超越同龄人,而不会认知到这种所谓的超前是远超这个年龄段应该的投入度。
但教育选拔的仍然是学生本身,依靠资源堆砌的优生,进入高中后大家进入相同的赛道,高中课程对于自主思维能力的要求极高,而初中那些技巧并不是思维能力,学生成绩的重新大洗牌,真正的聪慧孩子脱颖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