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早餐吃这个是大补!养脾养肺又固肾,吃对了,还不会助热生痰

素问轩分享 2024-12-03 17:32:54

最近气温虽然有所回升,但过两天又要冷起来了。

而且随着冬天气温下降,很多小毛病又开始出来了。

门诊就有不少人和我反馈说觉得最近肚子不舒服,还有的人膝盖、后背开始发冷,有的人说自己小便变得频繁……

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还是阳气不足。

1.已经小雪节气了,天地阴阳之气不相通,阳气潜藏,因此身体功能比较弱的部位,比如肩颈、头部、膝盖、腹部等等,反应就会比平时明显些。

2.最近支原体、流感又开始多起来了,很多人处于生病期或者恢复期,还没有完全排出邪气,降温之后,容易引发身体不适。

3.冬天是越冷收藏越好,但此前的天气一直偏暖,让很多人从饮食上、穿衣上都无法顺利做好藏精工作。

收藏不利,让本就阳气虚弱的人状态更不好了。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吃——糯米,让脾肺温暖起来,气血旺起来。

为什么是糯米呢?

1.糯米是植物的种子,中医认为,冬天吃种子,是有助于固肾气,帮助冬藏的,可以凝聚来年生发的力量。

2.糯米性温,《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糯米甘温。补肺气,充胃津,助痘浆,暖水脏。”

一方面,糯米味甘入脾,可以提升脾胃的运化能力,让气血充足,四肢温暖;另一方面,糯米色白,色白入肺,能补肺气,润泽皮毛,加强机体的卫外和抗病能力。

当脾气、肺气、肾气都充足的时候,我们自身也会感觉无比温暖,一些因为脾肺虚寒导致的怕冷、尿多、腹痛的小毛病也会随之缓解。

3.糯米粘性很强。在古代,它曾和三合土等材料一起制成灰浆,用来建造故宫和明长城。这种粘滞,收敛的特性,用作食疗,可以补虚止汗、增强肾气,固摄小便。

但糯米吃多了也难以消化,还会生热助痰湿,加重脾胃负担。

如果不想放弃糯米的暖脾、润肺、补身的功效,但又不想生热助痰,要怎么呢?

第一个方法,可以把糯米磨成粉。

《本经逢原》说到:“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粘滞,且利小便,以滋肺而气下行矣。”

把糯米磨成粉,就不粘滞了,还能利小便,补肺润肺的同时还可以让气下行。

冬天天气干燥,燥邪伤肺,肺气郁闭,不能正常的宣发肃降,很容易出现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等症状。。。体质虚寒的还会有四肢无力的症状,特别是小孩子肺脏娇嫩,易伤。

这个时候把糯米磨成粉,加入清水,明火熬煮,喝上一碗,会好很多。

第二个方法,用大米搭配糯米。

《黄帝内经》中说:“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作为五谷之首,大米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和五脏、通血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营养。

中医认为大米性味甘、平,入脾、胃、肺经,甘味食物能补脾胃、色白食物能补肺气;搭配糯米,性温味甘,温胃健脾固肾,利于脾肾之阳气正常的运转。

《本草纲目》中还记载:"粳米粥:利小便,止烦渴,养肠胃。"

本身糯米就容易产生湿气,而大米粥可以利小便,因此大米加上糯米,一起煮成粥,既可以滋阴润肺,同时也温暖脾阳肾阳。

而且搭配更多的大米,可以让糯米的粘滞性不那么显著。

包括我们在粥铺喝到的粘稠的大米粥,其实里面也离不开糯米的帮助。

这样熬煮出来的糯米粥,更好消化。

大米、糯米也都是五谷,五谷为养,可以给脾胃提供动力,脾胃有了动力,气血才能运转起来。

因此,这碗糯米粥一般人都适合吃,特别是气虚、怕冷的人。

第三个方法,就是将糯米换成醪糟。

醪糟,也叫甜酒、米酒、酒酿。

消化不了的糯米,经过发酵后成为醪糟就好消化了。

添了酒性之后,行气活血,还可以宣化滋腻。

并且可以将糯米本身补肾气、调动血脉的功力迅速引到全身,养血驱寒、化瘀通经。

更好地固摄住食物营养和精气,让我们的身体更好地藏精、不漏掉。

《本草经疏论》中也曾如此说到:

“醪糟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利,则中自温;温能养气,气顺则身自多热,脾肺虚寒者宜之。”

气血不足、怕冷的女性平时是很适合喝点醪糟,在家也可以自制醪糟的。

但是注意,孕妇、产妇和孩子都是不适合吃醪糟的。

除此之外,以下人群是不适合吃糯米的:

对糯米过敏的,不吃;湿热重、积食严重的不适合吃;正在生病或康复期的不适合吃。

这几年,已经把我们的抵抗力折腾得够呛了,尤其是本就经常生病、体质差的人。

关键就是要补足阳气、气血,把体质提高起来,补充能量,少生病,才能扛过这个难熬的冬天。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