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肾友对血肌酐都是抱有“敌视”态度,主要是因为它常常与尿毒症挂钩。肾功能损伤后,肌酐被堵在了血管中一时半会儿出不去,蓄积在血液内越来越多,造成一系列症状出现,则尿毒症风险也相应升高。
但其实肌酐本身自己也有点无辜,因为它的产生在人体内一般是恒定的,之所以升高主要身体排泄通道出了问题。
昨天有一位患者留言说:针对肌酐是避免产生重要还是促进排泄重要?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也问到了肾病治疗的核心。
很多人对于肌酐及降肌酐以及肾功能之间的关系,其实了解并不是很透彻,也就导致治疗的过程并不顺利或者效果较差。
今天就揭开肌酐高的一些真相,让降肌酐更容易,尿毒症离你远远的!
1、肌酐促排泄比少产生更重要!是防尿毒症关键!
肌酐我们都知道来源于自身的肌肉,这也就意味着每天的产出基本上是恒定的,所以肌酐高的根本原因出在了排泄上,而非产生上。
上面的问题也就有了答案,当然是肌酐促排泄比避免产生更重要。其实平时吃的食物对肌酐产生影响比较小,且都是一过性的,你不可能每天都吃很多肉类,荤素搭配才是健康饮食,才是常态。但你身体肌肉含量基本上短时内变化不大。
当然有些患者有健身的习惯,这个应当别论。
2、肌酐随尿液排出,稳住尿量是关键!
人体的排毒通道有两个大便和小便。小便的形成主要是依靠肾脏滤过血液将多余水分携带毒素排出体外,所以尿液的产生,尿量的多少对降低肌酐,防治尿毒症至关重要。
影响尿量的主要肾脏组织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发挥滤过及重吸收的作用。所以在稳尿量过程还需要保护好这两大肾组织。
3、肌酐高反应肾脏排毒功能!
血肌酐的作用就是反应肾脏排毒功能的好坏,其他的功能还有其他指标来衡量,比如滤过功能,肾小球滤过率更准确,造血功能还看血红蛋白,还有电解质紊乱看血钾血磷等等。
而肌酐升高后其实这些指标也会有一定异常,所以我们还需学会“管中窥豹”,警觉一点,肌酐升高了其他肾脏的功能也要了解,也要及时去恢复治疗。
4、肌酐受年龄、性别、体重因素影响差异大!
肌酐值表现具有个性化,所以每个人没有可比性。
成年人肯定比老年人及小孩肌酐水平要高,男性比女性肌酐正常范围要高,体重大含肌肉更多产生肌酐自然更多。
所以在肌酐升高后要看自身的情况同时结合正常范围来看。
我国血肌酐正常平均水平男性大概在80umol/l左右,女性在60umol/l左右。
5、肌酐小范围波动,稳定治疗先观察!
肌酐在升高后是否越来越严重,需要看增长趋势,而不是单个检测值。你可以把每段时间检查的值列出来,看趋势是向上还是向下。就如下图。
如果是上升趋势,那需要看波动幅度,如果不超过10个单位是正常波动,如果短时间内(10-15天)就涨了20、30个单位就需要重视了,检查肾功能是否进一步恶化了。
6、肌酐高了不气馁,还要看两项!
不少肾友一看到肌酐高了,就想放弃治疗了,或者不积极的去就医了。其实肌酐只是反应肾脏很小的问题就是毒素蓄积问题。真相的“大佬”其实是它俩: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脏大小是否萎缩。
如果你这两项是都还好,没有明显萎缩,滤过率在45以上,只是单纯肌酐很高,那积极去改善肾脏血液循环,增强排毒治疗,10、20年内一般都不会发生尿毒症,放宽心。
7、越早治越好,后期进展速度快没有前期效果好!
肌酐升高后,不同阶段,肾功能损伤程度有差异:
肌酐265之前和之后,是一个分水岭,低于265此时肾功能损伤处于早中期阶段,逆转恢复机会很大。
超过265,低于445,这是处于肾衰竭初期阶段,是向肾衰竭逐渐发展的,这个阶段病情进展速度开始加快,所以需要积极求清毒治疗,纠正受损肾细胞,提升肾小球滤过率来阻止尿毒症。
超过445就进入了完全肾衰竭阶段,此时肾脏恶化进展速度越来越卡,同样的用于治疗方案在这个阶段可能效果就打折扣了,所以需要加强清毒用药治疗,尽可能减少毒素蓄积,延缓尿毒症发生。
所以不要觉得肌酐1、200没症状,不严重就没积极去控制,也不要肌酐到了4、500就放弃了,每个阶段都要积极改善肾血液循环,尽可能恢复肾损伤,依然可以维持稳定多年。
8、肌酐高,千万别忘预防急性因素
急性因素引起的急性肾衰竭,导致肌酐飙升同样可造成慢性损伤加重。这些急性因素如感染、腹泻等引起脱水、肾毒性药物、恶性高血压、梗阻因素等等需及时处理。可能引发肌酐急性升高的因素,如药物性肾损伤(尤其是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的不当使用)、严重感染(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脱水或血容量不足等。通过细致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如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积极抗感染治疗、补充血容量等,以有效阻断肌酐的急性上升通道。
看看你对肌酐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