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林秀珍,今年58岁,初中文化,离异多年,现已退休,一个人住在小县城的老房子里。
年轻时在县里的棉纺厂干了二十多年,后来厂子倒闭,我转去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做后勤,直到前两年正式退休,每月有三千六百多的退休金。
日子还算过得去,吃穿不愁,偶尔还能给外孙买点零嘴。
我有一个弟弟,叫林国梁,比我小三岁,娶了个城里姑娘,嫂子是个强势人,早年在税务所上班,退休后管着家里大小事。
弟弟是个老实人,一辈子听嫂子的,家里两孩子都在外地工作,生活也算稳定。
我妈今年82岁,身体还算硬朗,住在村里老宅跟我弟弟一家过。
我们这个小县城,讲究“男主外,女主内”,也讲究“儿子养老”,我早习惯了什么事都轮不到我这个“出嫁的姑娘”插嘴。
但事情总有个转折,就在这个普通的春天,一连几件事,把我原本平静的生活搅得波涛汹涌。
02前天,我妈突然打电话给我,声音虚虚的,像是有些不好意思。
“秀珍啊,你退休金多少啊?”
我一愣,半天没反应过来她怎么突然问这个。我妈平时最少问我钱的事,甚至过去二十年,她从未问过我过得好不好,有没有存款。
“妈,我一个月三千六百多,怎么了?”
“哦……没啥,就随口一问。”她顿了顿,又试探地说,“你现在一个人住着,也不养孩子,日子应该挺宽裕的吧?”
我心里咯噔一下,隐隐有些预感。
果不其然,第二天一早,弟媳的电话就来了。
她直奔主题,声音也比平时客气不少:“姐,我跟国梁商量了,妈年纪大了,吃药检查啥的都得花钱,现在咱们也不想让妈委屈,想着你一个月要是能给妈三千块,妈也能过得舒服些。”
我差点没被噎住。
“弟妹,我一个月才三千六百块,你让我拿三千?我咋活?”
“姐你不是一个人住吗?你不交房贷,不养孩子,吃点简单的就行了,一千多块一个月够用了。妈现在病多,咱做子女的不能不管啊。”
我哑口无言。她说得有道理,可又完全不合理。
我一宿没睡,满脑子是这件事。
小时候,我妈是个典型的农村女人,重男轻女。
我记得很清楚,我还在上初一那年,成绩挺好,老师都说我能考县中,可她一句话就把我送去了镇上的裁缝铺:“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啥?
早点学门手艺嫁人才是正道。”
而弟弟呢,从初中到技校到后来进了单位,我妈不知花了多少心思帮他找关系。结婚时,家里唯一的一块地皮也给了他盖房,说什么“男孩子要立业,女孩子是泼出去的水”。
我结婚那年,嫁妆是我自己攒的工钱,连件像样的金首饰都没有。后来我离婚了,带着女儿一个人过,我妈一句话没问我苦不苦,只说:“你自己选的路,哭也得走完。”
这些年,我没有指望她操心我,但也没少给她买药、寄钱。每逢过年,我不是提两袋大米就是几罐奶粉,弟媳倒是从来没抬手送过一样东西。她现在倒好,一开口就要我每月三千。
我找弟弟谈了一次。
“国梁,你说句良心话,我这些年对妈算不算尽心?”
弟弟低着头,不敢看我。
“姐,你对妈是好,但现在妈在我家住,我们负担也大,两个孩子都要钱……”
我冷笑:“你说得好像妈是你们养的,可她的退休金每月也有一千多,你们又不是全贴进去。”
“可妈住我家,不是我们不花钱啊。你要是不愿意给三千,两千也行。”他小声补了一句,“我是不想让你跟弟妹闹僵。”
我心里突然很凉。原来,在他们眼里,我不是姐姐,是一张提款卡。
但我没有马上拒绝。我回家,翻出这些年给妈的转账记录、购药发票,还有女儿小时候我一个人带着去医院的账单。我想起那年女儿发高烧,我请假三天在医院守着,我妈来了不到五分钟,说了句“你自己照顾吧”,就走了。
我也想起,前几年我妈摔了一跤,我第一时间打车从城里回村陪她住了三天,买了药、送了饭,弟媳那几天连面都没露。
我越想越委屈。那天晚上,我给妈打了个电话。
“妈,你是不是觉得我就该给你寄钱?”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你是我女儿,给妈花点钱也是应该的。”
“那我问你,我小时候你有没有给我花钱?我被爸打得满身是伤,你有没有护过我?我离婚后哭得睡不着觉,你有没有安慰过我?”
她还是沉默。
“我一个人过到今天,有人帮过我吗?你现在让我每月给你三千,我凭什么?”
我妈没有说话,电话挂断后,我哭得像个孩子。
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几天后,我去菜市场买菜,碰见了村里一个熟人。
“秀珍啊,你妈说你现在发达了,一个月三千六退休金,连她都不管,也不送东西了。”
我一愣,眼泪差点又下来了。原来她不仅要我给钱,还在别人面前说我没良心。
我回家,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没有指名道姓。
“有些人,一辈子没有给我温暖,到了老了却要我全心全意地孝顺她,真的做不到。”
很多朋友留言,有人说“亲情不能算账”,也有人说“出嫁的女儿不是泼出去的水”。我没有回复,但我心里明白,某些关系,从来就不是亲情,而是一种利用。
03我最终还是决定每月给妈一千块,不是为了她,也不是为了弟弟一家,而是为了我自己心里的那点平衡。她养我一场,我不能完全不管,但我也不会再一味地迁就。
我也不再期待她的理解或感激。有些人,一辈子都不会变。
弟媳后来又打来电话,我只说:“我能力就这样,想要更多,不可能。”
她沉默了一会儿,说:“那就这样吧。”
我挂了电话,泡了一杯茶,看着窗外的阳光。我知道,日子还长,未来还有很多事情要面对,但至少,我学会了为自己活。
有时候,不是我们不孝顺,而是我们终于明白, 爱和责任,不该只有一方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