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导体甚至商业航天是大部分人都可以理解的明星产业的话,那么泡泡玛特的优秀业绩相信是很多人,尤其是老一辈“泛重商主义”传统思维的人难以理解的。

保有泛重商主义的人总是希望一个企业可以更多的开拓生产力和效率,并且控制成本,从蒸汽机到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以及人工智能甚至商业航天,莫不是这一思维下的产物。新能源汽车比汽油更低的补能成本、芯片更快的计算速度、人工智能更高的效率、商业航天更便宜的运载成本等等。

总的来看,这些行业的核心价值在于业务的工具和生产属性,但是人的生活并不只是生产,人们也并不是只对工具感兴趣,甚至把自己变成更强的工具人感兴趣。这一点年轻人正在用钱包投票,对世界进行另一种叙事,泡泡玛特的业绩爆发就是代表。
3月底,泡泡玛特公布其2024年业绩,在2024年,泡泡玛特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营收突破百亿大关,达130.4亿元,同比增长达106.9%;调整后净利润为34.0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85.9%。在国内,营收达到79.7亿元,同比增长52.3%;

在海外及港澳台地区,营收实现飞跃,达50.7亿元,同比增长375.2%,占总营收的比重近40%,实现很多企业难以实现的海外业务梦。其毛利率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2020年到2023年,泡泡玛特的毛利率分别为63.42%、61.43%、57.49%、61.32%,而到2024年,这一数字再次攀升至66.8%。
历史级优秀成绩之下,在3月26日,泡泡玛特股价大涨超10%,次日股价再度拉高近10%,后续几个交易日仍然有一定的涨幅,在清明节假期前最高增长到167.4港元。如果从2024年1月开始计算,一年多时间其股价涨幅超过617%。泡泡玛特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宁指出,2024年公司的业绩增长超出了预期,这一成就主要归功于国际化战略的成功实施,该战略已经成为公司增长的第二驱动力。

截止2024年底,泡泡玛特在东南亚市场、北美、欧洲和澳洲市场均有所布局,其店面布局包含曼谷最大的购物中心MEGA BANGNA、越南巴拿山乐园、英国牛津街、美国圣地亚哥等消费圣地,海外线下门店数量增至130家(含合营)。在品类多元化上,其毛绒玩具系列营收占比达9.8,大型玩偶MEGA系列营收贡献12.9%,手办(盲盒)收入占比首度跌破60%。
“涨价”出海战略出海是很多企业的选择,但是泡泡玛特和传统的低价模式不同,其出海以打造高端品牌形象模式为主,单品售价海外市场几乎都超过国内售价。在门店模式上,其倒是走了传统路线,采用当地代理商或者合资的方式开店,并不直接运营门店。泡泡玛特海外业务总裁文德一表示,泡泡玛特系列产品在泰国的售价,平均比国内高5%—10%。

以Labubu心动马卡龙盲盒为例,国内官方售价99元人民币,在泰国,其售价约为790泰铢,折合人民币大约158元。该系列产品在泰国的流行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顶级明星Lisa、泰国公主等人的自发推广。去年7月,泰国旅游局官方也授予了LABUBU“神奇泰国体验官”的荣誉称号。Labubu的稀缺在泰国甚至引发了全民参与的“黄牛”热潮。泡泡玛特在泰国的门店每次推出新品,商品都会迅速售罄,还有泰国人专程前往北京的泡泡玛特乐园进行海外代购。

海外市场在泡泡玛特的划分中分为四大区域:东南亚市场贡献24.0亿元,占海外总收入47.4%,同比增长达619.1%;东亚及港澳台地区营收为13.9亿元,占海外总收入的27.4%,同比增长184.6%;北美市场营收达7.2亿元,占海外总收入的14.3%,同比增长556.9%;欧澳及其他市场营收为5.5亿元,占海外总收入的10.9%,同比增长310.7%。可以看出海外各区域增速都十分迅猛,尤其在东南亚和北美。

在国内市场,由于审美疲劳等因素泡泡玛特会员复购率正在持续下降。财报显示,泡泡玛特会员复购率从2019年的58%下降至2024年的49.4%。
面对这种情况,泡泡玛特通过拓展新品类,控制开店速度来维持产品的供需用以稳定市场,其在2024年整年仅仅新增38家线下门店,和国外的快速扩张迥然不同。

而在品类扩张上则加大投入,2024年5月,泡泡玛特推出首套限量收藏卡牌“POPCARD艺术生活系列”,紧接着又发布积木品牌“POPBLOCKS”;2024年10月旗下IP小野独立为生活方式品牌;2025年1月,发布旗下饰品品牌“POPOP”。至此,泡泡玛特几乎实现了潮玩行业热门品类的全面覆盖,甚至大有成为生活方式品牌之势。其毛绒玩具和MEGA系列芯片取得迅速增长,尤其是毛绒玩具系列在2024年营收中同比提高近13倍,成为品类亮点。

而在今年春季,伴随哪吒2电影的火爆,泡泡玛特也跟上热度,据多渠道数据,泡泡玛特联名产品全渠道销售额预计在1.5亿—2亿元区间,预售排期已至2025年7月。
很多投资人曾经错过泡泡玛特,在上市前有红杉中国合伙人王岑“1亿占股15%”的机会被错过。上市后,有张坤的基金在2022年股价下探时期的忍痛抛售。当然泡泡玛特的未来也并不是一定就十分确定,至少高管团队不是这么想的,在24年三季度后,公司创始人王宁合计减持 2170万股,持股比例从50.34%降至48.73%。

CEO司德减持210万股,套现人民币1.39亿元;海外业务总裁文德一减持12.5万股,套现人民币825.41万元。不过这些减持规模并不是很大,不排除适当提现个人生活用资金的可能性。
总之泡泡玛特作为新世代的消费类企业,确实不能用旧思维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