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希利叶时期,结盟麦瓦利和结亲麦瓦利有何区别?

永旋说财经 2023-03-21 22:38:00

文| 北斋

编辑| Talk君

“麦瓦利”一词在伊斯兰教产生前就存在于阿拉伯半岛。这一时期又称贾希利叶时期,“贾希利叶”音译自阿拉伯语“蒙昧”一词,指伊斯兰教天启前的“无明”状态。

贾希利叶时期的麦瓦利

贾希利叶时期的麦瓦利是从社会主要关系的血缘、亲缘衍生而来的盟友、合作伙伴,是可以和本部落共享水源、宗谱的、担负血亲复仇责任的准部落成员。

这时的诗人们多次以麦瓦利表示亲属。

《古兰经》妇女章、麦尔彦章提到的麦瓦利词义皆源于此,指继承财产的亲属——“我为每一种人,从双亲和近亲所留下的,都安排了后人(麦瓦利),那些与你们定有盟约者,你们要把他们的份额给他们!”

马金鹏注到:“后人”一词原文是“麦瓦利”,有人注为“继承人”。

麦尔彦章中说到:“我的确担心我死后堂兄弟们(麦瓦利)不能继承我的职位,我的妻子又是不会生育的,求你赏赐我一个儿子”。

这说明瓦拉关系衍生自血缘关系。

根据瓦拉关系产生的不同方式:结盟、释放奴隶、结邻、结亲,将其分为具有释放动作的释奴型和不具有释放动作的盟友型,其中包括结盟、结邻、结亲等缔结方式。

释奴与麦瓦利

其一,释奴。释奴指奴隶主在公开场合宣布释放的奴隶,他当即获得自由人身份,成为部落的正式成员,并依附于释放者,享有其宗谱,被称呼为“某人的麦瓦利”、“某人之子”、“某部落的麦瓦利”。

贾希利叶时期,阿拉伯半岛的奴隶主要来自从阿比西尼亚等地贩卖而来的贸易奴隶和部落间互相征伐产生的战争奴隶。

著名的沙漠骑士昂塔拉·本·舍达德就是在获得生父的“公开认亲”后,才脱离奴隶身份,成为一名叱咤沙场的舍达德部落战士。

释放也可以通过主人和奴隶约定赎身条件、书写文书或口头允诺的形式完成,奴隶达到约定条件即获释,也有主人嘱咐在其死后奴隶获得自由的情况。

和主人育有子嗣的女奴不可被转让、转赠,在主人死后自动获释。

释奴大多数是都是麦瓦利。

释奴往往不离开原氏族部落,继续服务原主人(现庇护人),同时,依托主人世系获得一个合法身份——麦瓦利。

所有的释放动作都默认生成瓦拉关系,这也是我们有时称麦瓦利为释奴的原因。在沙漠环境的阿拉伯半岛社会,一个人如果失去集体的保护难以生存。

释放一个奴隶而不给予其瓦拉(庇护-依附)关系,无异于将他逐出部落、置之死地。但释奴不全是麦瓦利,也不等同于麦瓦利。

在主人放弃瓦拉关系(依附权)的情况下,释奴不再依附于原主人。完全自由的萨瓦伊布要么自由闯荡,任凭生死,要么加入其他部落,成为后者的麦瓦利。

释奴的依附权可以转让、买卖(在伊斯兰初期被禁止)。

释奴的地位介于本部落纯阿拉伯人和奴隶之间,他的麦瓦利身份是一种“准亲属”关系,因为这时只有血缘归属才能给予一个人合法身份和安全保护。

结盟麦瓦利和结亲麦瓦利

其二,盟友型麦瓦利。这源于一种合作的瓦拉,原本自由的团体或个人通过结盟、结邻、结亲与某部落或个人缔结瓦拉关系。

二者中较强的一方有义务为另一方提供保护,较弱一方则需要缴纳财物,保证忠诚的双方往往在禁月于公共场合举行结盟仪式,有时缔结盟友瓦拉邀请第三方见证。

双方首领将手浸入盛有血,或者盐、灰、水、香料的器皿中,共同宣誓。越是时间长的结盟,仪式越正式,永久性结盟最甚。

一旦结盟,即成为互相的麦瓦利,理论上是平等的部落兄弟,共享荣誉,承担为对方缴纳血金和复仇的责任。

贾希利叶末期,麦加的经济地位提升,为争夺天房的宗教事务管理权,古莱氏部落就曾分裂为歃血者联盟和姆忒布联盟两大阵营,每个联盟均由若干胞族缔约形成。

结盟瓦拉的双方相对平等,阿拉伯人门第观念太深,因而阿拉伯人和非阿拉伯人(犹太人、释奴)的结盟瓦拉只极少量地存在。

例如库拉谷地的犹太部落跟后定居于此的萨阿德·本·哈齐姆部落结盟,成为受后者保护的麦瓦利,数次免于他人袭击,对应地,犹太部落需每年向其上交农业收成的一部分。

和单纯的结盟相比,瓦拉是针对外来人、外国人建立的,对方不具有充分的阿拉伯部落身份。

犹太部落有时具有建立结盟,但并不多见。

丹尼尔·派普认为,在这种合作关系中,只有自由的阿拉伯人才能被称为盟友,他绘制了一个区分麦瓦利和阿拉伯人的表格结邻瓦拉指弱小部落为寻求庇护而迁居成为强大部落的邻居。

两个征战部落中的弱势一方常结邻于第三个部落,寻求保护。

在旱灾之年,也有部落和其他部落结邻,以麦瓦利的身份共享牧场。

古代阿拉伯语中一则谚语“帐篷绳碰到帐篷绳”说的就是贝都因人的一个传统:帐篷绳碰到你的帐篷绳的人是你的邻居,受你的保护。

结邻有可能暂时的,战争结束、甘霖已至,都是解除结邻瓦拉的理由,也有可能稳定数年之久。

贝都因人广泛接受结邻的习俗,以至于在叶斯里布(麦地那),一些犹太部落成为奥斯部落和卡兹拉吉部落的邻居,受到他们保护。

主人为他的结邻麦瓦利支付血金,有的甚至为保护自己的结邻麦瓦利而死亡。

而结邻麦瓦利维护主人的极端例子,是为了主人的利益和自己的血缘兄弟宣战。

另外一种结亲麦瓦利是指本部落的麦瓦利与其他部落的麦瓦利成婚时,有的主人会将瓦拉关系转让给男方所属部落的情况,女性麦瓦利则因结亲获得新的瓦拉关系,被称为结亲麦瓦利。

个人麦瓦利是指因行为不端或其他原因被逐出部落的个体成员,被接受加入新部落成为其麦瓦利的情况,后面两种情况都比较少见。

贾希利叶时期,麦瓦利有的是阿拉伯人,有的不是。

许多盟友型麦瓦利本身就是一个阿拉伯部落,另外,麦瓦利隶属于各阿拉伯部落,是部落的合法成员,理论上,部落成员之间互相平等,以相同的身份享有相同权利。

但阿拉伯人素来重视宗谱,追求血缘纯洁,难以真正如此践行。

部落成员被划分为纯种人和外来人两部分,麦瓦利是外来人,其血金只是纯种人的二分之一,虽享有人身自由,但无法进入部落的核心圈,更不可能当选为首领。

伊本·赫勒敦认为,部落中的麦瓦利与纯阿拉伯人对比而言,是一个外来者,一个邻人,他的族亲意识来自于盟约和友情,对他来说这种情节使他绝对占据不了优势。

另外,确有一部分阿拉伯人,因为某些原因(杀害本部落成员、对部落安全造成威胁等)被部落驱逐,失去原合法身份。

被逐后,他们浪迹游荡,成为侠寇——贾希利叶文学史中专门记有一类侠寇诗人,他们以劫掠为生,豪情仗义。

更多情况下,被逐者会依附新的部落成为麦瓦利,甚至加入由多个被逐者组成的侠寇部落。这对沙漠生活来说,是更易生存的。

哈里发欧麦尔任命阿尔法为巴吉莱部落首领时遭到众人拒绝,他们说“他是一个隔壁的近邻,一个外来人”。

阿尔法解释道:“我本是艾兹德部落的人,在本部落杀了人,就逃到他们那里去了”。

这里的阿尔法就是一个阿拉伯麦瓦利,他被原部落驱逐后依附于巴吉莱部落。

阿拉伯语中麦瓦利的分类非常之繁复,د无论是释奴还是结盟麦瓦利,都是人们在恶劣环境下为求生存而形成的保护、依附,麦瓦利的出现是阿拉伯游牧民为适应环境对氏族部落结构进行的调整。

从稳定性和地位来看,释奴>盟友型麦瓦利>结邻麦瓦利。

因为释奴和主人间假想的亲缘关系更为密切,释奴以“主人之子”命名,他们的瓦拉关系如无特别情况,是永久的。

而自由麦瓦利是部落暂时的外来人口,存在毁约的变数。麦瓦利的“假想”血缘使他一方面归属于对应的阿拉伯部落,另一方面却无法真正进入核心圈子,是部落的边际人。

他们被称为“部落的尾巴”、“部落的鳍”,因为他们是“受保护的外人”,这取自于谚语“我进入你(帐篷)”,获取你的保护。

伊斯兰教尚未兴起之时,麦瓦利中不存在新穆斯林,释奴只是麦瓦利的一种,二者不等同,麦瓦利中既有阿拉伯人,也有非阿拉伯人。

0 阅读:12

永旋说财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