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春分,也就是平分春天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半。”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里讲:“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各地昼夜时间相等。古人认为,阴阳在春分和秋分时,也达到了各半的平衡。老人常说,春分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春分后,万物随日月而动,成千上万的花次第绽放,燕子顺风而来。大自然逐渐停止沉默,雷声和闪电会随春雨而至。此后,白昼长过夜晚,光明终将战胜黑暗。大地换新妆,人间焕新生。

春分三候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也是春季的中点。在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几乎相等,气候温和,雨水充沛,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古人将春分时节的气候和自然现象细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为五天,这便是“春分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下面,让我们一起探寻春分三候的奥秘,感受春天的气息。
壹一候玄鸟至

“玄鸟”指的是燕子。在上古时期,每当春分时节,天子除了祭祀太阳之外,还会亲率家眷恭迎燕子这位春神,“待遇”极高。潜移默化的上古文化,一直保护着这可爱的生灵。
贰二候雷乃发声

虽然惊蛰往往使人联想到春雷,但春分才是“雷乃发声”的节气。初雷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带来有效降水。到了阳春三月,雷雨天气才变得更多,也更具声势。
叁三候始电

春分时节,最初的雷电,雷声显得更突出,闪电感觉只是陪着雷公出场的一位“灯光师”。但再过些天,就不一样了,云地闪电,就会有所谓的“落地雷”,可能劈到人,导致伤亡;可能劈到树,造成火灾。

春分节气习俗


春分不仅是自然界的重要节气,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
在春分时节,人们会举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习俗和文化活动,以庆祝春天的到来和祈求丰收和幸福。

1竖蛋
“春分到,蛋儿俏”。
竖蛋,也称立蛋。据史料记载,春分竖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人们以此庆祝春天的来临。我国很多地方在春分举行竖蛋比赛。这个春分,试试竖蛋吧!

2放风筝
清代诗人高鼎在《村居》中,描绘了一幅春回大地之时,儿童借助东风放风筝的美好场景: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春分一到,草长莺飞,正是放风筝的好时间。走出家门,沐浴春光,奔跑着放飞风筝,与生机勃勃的春天时节相得益彰。

3吃春菜
生长在田埂边、坡地间、树丛下的各种野菜,是春天的馈赠。我国部分地区,有春分时节吃春菜的习俗。
人们采撷春季野菜,将它们凉拌、清炒,或拌馅和面食用。在我国岭南地区,春分吃的“春菜”是一种野苋菜。
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祈求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4送春牛图
春分是农耕开始的一个重要信号,而过去农耕一定离不开耕牛,由于当时的并没有现代化工具,所以耕地的时候耕牛就变成了主力。
但由于当时社会耕牛特别珍贵,人们为了期盼农事顺利以及大丰收,会专门为耕牛设置节日。
春分作为耕牛的节日之一,最重要的习俗就是“送春牛图”。
顾名思义“春牛图”指的是一种,用黄纸或红纸绘制的类似年画的贴画。这幅画上的主要人物,就是一个农民赶着耕牛耕地的场景。
在马上要春耕的时候送春牛图非常应景,而送图人一般都会被称为“春官”。他们在送春牛图的时候嘴里会不停地唱着吉祥话,这种形式又被称为“说春”。

春分节气养生


春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是阴阳平衡、昼夜均等的特殊时刻。
此时节,太阳直射赤道,天地间阴阳二气达到动态平衡,万物萌发,人体气血也随着自然律动进入活跃期。
然而春分前后气温波动频繁,乍暖还寒的气候容易引发旧疾复发,特别是体质虚弱者更需注重养生之道。
把握“阴阳平衡”的核心原则,方能顺应天时,焕发春日生机。

1春分起居·夜卧早起
春分属仲春,起居方面仍需遵守《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的养生总则。
春意盎然之时,万物本呈生机勃勃之象,但是入春之后人们反而容易困倦、头晕、嗜睡,这种现象俗称春困。
现代医学认为,进入春天,人体皮肤的毛细血管因气温的升高而舒张,体表的血液供应量增多,流经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影响脑部的血氧供应,于是就出现了昏沉欲睡的春困现象。
解决春困的有效办法则是起居有常,保证规律的作息以及适量的运动。规律起居有助于良好睡眠,良好的睡眠则可以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保证脑部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减轻白天的嗜睡疲倦现象。
如何改善睡眠?睡前可以用温水泡脚、喝一杯热牛奶、听一曲轻音乐,平复心情,沉敛阳气,以此减轻失眠、多梦、易醒症状,提升睡眠质量。晨起还可以散步、做操、打拳、慢跑,振奋夜晚沉降的阳气,促进全身气机运行,调整脏器血流供应。脏腑功能健旺,困倦自然全消。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春分节气气温还未完全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衣着上要根据寒热适时增减,以“下厚上薄”为宜,做到“勿寒极,勿太热”。并且衣服当宽松柔软以顺应春天生发舒展的特性。

2春分饮食·甘而少酸
春分节气饮食调养总的原则是以清淡为主,宜甘少酸。春季肝气旺、脾气弱,脾虚易致疲乏、四肢无力等。
此时当多吃甘平补脾之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吃时令蔬菜,如豆芽、莴苣、黄花菜等,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
滋肝益肾之品,如枸杞、花生、大枣、桂圆,以及樱桃、草莓等水果,也可多食用。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春季不宜滋补,也不宜进食大鱼大肉等味厚重的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会压抑阳气的升发,碍脾胃,也不利于肝的养护。

3春分情志·宣泄有度
春分之时,春意正浓,肝气也旺,人体肝阳升发,肝火偏盛,阴阳平衡极易被打破,特别是情绪方面容易波动,常常表现在待人处事不耐烦,浮躁易怒。
春分调养以平为期,此时应顺应节气的要求保持心境平静,戒怒戒嗔,处事随和,淡泊宁心,避免扰动肝气,引起阴阳失调。
在保持心境开朗的时候,注意保持情绪的平衡,即情绪既要发泄,也要有节制。心中有怒火,当发泄出来,但不能一发而不可收拾;心中有喜悦,要由衷表达出来,但不能喧笑无度。
周末休息之时,可踏青郊游,寄情山水,在清新自然中培植良好情绪;或工作之后、下班之时,约上三五知己,聊天喝茶、打球娱乐,同样能愉悦身心。

4春分运动·内外调和
春分时节,大自然阴阳各半,运动也宜内外调和,适宜多到郊外、公园等地踏青游玩,既可锻炼身体,又使心情愉悦,一举两得。
春天最好多在阳光充足、绿化好的地方活动,多做些深呼吸,给大脑提供新鲜充足的氧气,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消除困倦。
放风筝是春分的一种常风民俗活动。春分时节阳光明媚,是户外活动的好时机。此时,外出放风筝,在户外奔跑、运动,既能够促进气血的运行,有助于阳气的生发,同时,户外放风筝,能够使心情愉快,有助于肝气的疏达,对于春分养生颇有益处。

5春分保健·解乏头皮操
春分时节是大自然阳气萌生、升发之时,人体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张,代谢旺盛,生长迅速。
趁此时节,晨起多做解乏头皮操以刺激头部诸多经络穴位,能让体内阳气升发舒畅,经络气血畅通。

按摩来套头皮操操作:
①双手十指自然屈曲并拢,将指尖皮肤轻触于头皮上,自前向后、自中向两侧,对整个头部皮肤有力地划摩数次,直至自我感觉头部皮肤放松,微热即可。
②按照上述自前向后、自中向两侧的顺序,对整个头部皮肤进行较有力的一点一点按压10次,按压时宜用指腹,切忌用指甲按压。
③依然按照上述顺序做短距离往返搔抓,类似于洗头时候的动作,每个区域抓8下,整个头部往返搔抓5次。
④最后轻轻按摩头部。
每天做做头皮操,能很好地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提高记忆力,缓解头晕头痛的症状,达到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消除疲劳困倦的目的。

春半分


春分和秋分相对,是一年中仅有的两个阴阳相半、阴阳平衡的日子,都是寒暑平而昼夜均。
春分,一个“分”字就道出了春分的特点。
《明史·历一》中说道:“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
春分日正好是从立春到谷雨,这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世事变化无常,而春分不偏不倚,将“春”一分为二。
由于这天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春分又称“日中”、“日夜分”。
所有的节气都不仅仅是一个节气,它也可以看做是人的生命阶梯。
在春天的一半,回望初春,万物萌发,带给我们的都是生生不息的希望。
人生的起伏也像四季轮转,有其自然的规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昼夜长短,天气变化,气候转变,就像人情总有冷暖,世态总有炎凉,人生总有是是非非,起起落落。
四十岁左右,是人生的一半,是一个人思想、意志成熟的最佳时期,在这人生的中途,回望过去,把握未来,应该努力做到孔子说的“四十不惑”。
每一个当下都是时间的分界。
背后,是可念不可追的往事;前方,是可期犹可追的未来。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惠风和畅的大好春光里,莫负时光,奋发有为正当时。

天地和


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一候“玄(元)鸟至”,玄鸟就是燕子,这是说春分后,燕子便从南方飞回了。
在古人的观念中,燕子是神鸟,“玄鸟司分”,即由燕子来定春分、秋分,并认为是燕子带来了春天的雨水,带来了风和日丽、春暖花开。
二候“雷始发声”,三候“始电”,这是说春分后不久,下雨时天空会有“隆隆”的雷声并发出闪电。
龙的起源有一种说法,认为是起源于闪电打雷,先民将闪电看作是一种动物,用隆隆雷声来命名,称之为隆,成为后世龙的起源。
雷的“轰隆隆”之声似龙吼,电的形状似龙形,龙因此具有水性。春雷春雨贯通地气,所以大自然也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姿态。
《吕氏春秋》:“天地合和,生之大经也。”
古人把春天万物生长、生命繁荣归结为天地的作用,称之为“天地合和”,又有“天人合一”的观念。
在天人合一的观念里,天与人都是一个宇宙,只有大小之分:由于天圆地方,因此人的头圆而脚方;天上有日月星辰与风雨雷电,所以人有五官与七情六欲;地上有九州,所以人有九窍。
人的身体不但对应于天地,人的生命节奏也应该同步于自然。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春耕、春种将进入繁忙阶段。
有准备的人,懂得顺应规律,在春天做好播种,才能在秋天收获丰硕的果实。

人大同


阴阳,恍如奔流不息的血脉,悄然勾勒出天地、风云、山水、众生。
在古人的观念里,任何一种事或物,不管处在什么时间、空间,都能还原到阴阳上来。
一些易学的流派认为,春分节气对应的是《易经》中的天火同人卦。
同人卦,上卦为乾为天为阳,下卦为离为火为光明。
《象辞》说:“同人之卦,上卦为乾为天为君王,下卦为离为火为臣民。”
意思是:君王上情下达,臣民意志和同,打破小家的狭隘与界限,同心同德同劳动,共同追求美好未来。
天下有火,凡在自然山川艰难跋涉者,在渺无人烟孤苦无助之际,如果看到不远处有火光、烟火的信号,就知道有自己的同类。
同人卦辞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君子效法这一卦象精神,明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明辨事物,求同存异,团结众人以治理天下。
所以,天火同人最大的启示就是彰显人道的大同。
要成就事业,就必须团结志同道合的人,同心协力,集中同人的智慧和力量。
而团结别人的前提是,自己能够刚健文明、中正而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