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7月的一天,焦作九里山钢铁厂中,女工晋菊清正在厂里工作。
突然,她被几个厂里的同事拉到一边,那几个姑娘神神秘秘地开口问她:“菊清,没想到周荣庆这么有背景,你可真是好命啊!”
面对工友突如其来的这句话,晋菊清不禁产生疑问:自己的对象周荣庆只是一个从北京调来,但踏实肯干的普通工人,哪里有什么背景呢?
可接下来工友的一句话,让晋菊清彻底傻眼了。
“你不会还不知道吧?周荣庆的‘周’是周总理的‘周’啊,你对象是周恩来总理的亲侄子!”
晋菊清愣在原地,她简直不敢相信:“周总理的侄子怎么会在咱们的钢铁厂当一名普通工人呢?一定是你们搞错了,我对象怎么会是周总理的侄子呢?”
“是真的呀,厂里都传开了,就连厂长都找周荣庆谈话了呢!”
晋菊清还是不敢相信,她急匆匆地告别了几位工友,准备去找周荣庆问个清楚。
周荣庆看到晋菊清来了,立马放下手中的活迎上去,还未等周荣庆开口说话,晋菊清立马询问道:“他们都说你是周总理的侄子,是真的吗?”
周荣庆看到对象急切的神情,当下便承认了他与周总理的关系:
“周总理确实是我大伯父。”
晋菊清一听,大为震惊,与自己朝夕相处一年之久的对象,竟然真的是周总理的亲侄子!
那么为什么周总理的侄子会在焦作钢铁厂当一名普通工人?
周荣庆又为什么要隐瞒自己的身份呢?
周恩溥狱中含恨而终故事还要从周荣庆的父亲周恩溥说起,周恩溥是周恩来的亲弟弟。
但由于周恩来自出生起就被过继到二伯家,所以,在外人看来,周恩来与周恩溥并非亲兄弟,而是堂兄弟。
(周恩溥,字博宇,乳名和尚)
周恩来的母亲万氏纵然心中有万分不舍,却也无法违背周家的决定。
由于母亲时常惦记周恩来,所以周恩溥从小便知道,周恩来是自己的亲哥哥。同样地,长大后的周恩来也十分疼爱周恩溥。
周恩溥成年后来到东北,在这里他认识了爽快的东北姑娘王兰芳,并与她结为夫妻。
1927年,国内形势严峻,以蒋介石发动的上海“四•一二”事变为开端,“白色恐怖”正式向全国蔓延。
次年6月,中共六大召开在即,可放眼全国竟找不到一处相对安全的地点来召开。最终,经商讨后决定,将莫斯科定为六大的召开地点。
周恩来作为中央委员,参加中共六大,在前往莫斯科的道路上,他的身边一定困难重重,危险不断。
(中共六大会址,位于莫斯科市南郊外“银色别墅”)
而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作为指定参加对象,要同周恩来一起前往莫斯科。掩护两个人逃脱国民党反动派的搜捕,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当时,到达莫斯科的交通方式一共有两种,一种是从上海出发后,沿海运路线航行到莫斯科;另一种则是从哈尔滨出发,走铁路抵达莫斯科。
这两种方法都极为危险,稍有不慎就会落入敌人埋伏。
思量过后,周总理决定放弃海路,选择陆地,从东北出发前往莫斯科。
他考虑到自己在东北生活的弟弟周恩溥,对那里情况更为了解。所以,周恩来在决定后的第一时间就联系了周恩溥。
周恩溥虽然没有像哥哥一样投身革命,却十分支持哥哥工作。他与妻子王兰芳到处在哈尔滨托人、跑关系,只为精准了解敌人动态,在必要的时刻带领哥嫂撤离。
最终,二人成功掩护周恩来邓颖超成功抵达莫斯科。
(周恩溥夫妻为革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周恩溥夫妻俩对党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但他们二人时刻谨记哥哥的叮嘱,绝不会因为自己是周家人,就走后门、搞特殊。
因此,在东北逐渐被侵华日军侵占时,即使周恩溥失业下岗,带着全家人过上了居无定所的日子,他都没有想过去寻求哥哥的帮助。
后来,周恩溥带着家人辗转到了山东,本以为这里会比东北安稳,却没想到山东形势更为复杂。
这里不仅有侵华日军,还有国民党的残余部队,他们与八路军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
家国动荡、内忧外患、同胞惨死……这些惨状,周恩溥都看在眼里,他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保家卫国出一份力!
他在哥哥周恩来的建议下将自己的名字,从“周恩溥”改为“周博宇”,这样不仅能更好地隐藏身份,还更方便于收集情报。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自己身边出现了叛徒,叛徒将“周博宇”与周恩来是亲兄弟的消息,告诉给了国民党反动派。
1945年,周恩溥不慎被捕入狱,有了“周恩来弟弟”的身份加持,周恩溥在狱中尝遍了苦头,敌人不惜动用一切手段,企图撬开他的嘴,得到周恩来的下落,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气急败坏的敌人,一怒之下将周恩溥残忍杀害,那一年他只有46岁。
周恩来教导侄子,帮衬弟媳周恩来在得知周恩溥的死讯后,悲愤交加,始终觉得是自己对不起弟弟,更对不起弟妹王兰芳。
所以,在周恩溥牺牲后,周恩来便找到王兰芳,让她提前退休。
原来,王兰芳早些年参加革命,东奔西走,条件艰苦,身体情况已然不适合再继续工作。
周恩来心疼弟妹一边拖着生病的身体工作,一边还要照顾侄子周荣庆。
当即劝说王兰芳退休,自己则从每个月400元的工资中,拿出50元给她们母子二人。
此外,周恩来还主动承担起了王兰芳看病吃药的全部费用,直到王兰芳离世。
周恩来与夫人邓颖超心中时刻牵挂着王兰芳母子,
而周恩溥和王兰芳的儿子周荣庆,也在周恩来的教导下,放弃北京优越的办公环境,下到基层锻炼学习。
周荣庆在离开北京时,周恩来还写了一句话送给他:“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
这句话时刻勉励着周荣庆,让他更好地融入基层,不因为自己的身份就忘乎所以。
正是周恩来的悉心教导,周荣庆抵达基层后,不怕苦不怕累,他先后做过卫生学校的宣传人员、焦作轮胎厂的工人,后来被分配到九里山钢铁厂中工作。
也是在此处,他结识了他的爱人晋菊清。
周荣庆在基层工作的几年里,没有走过后门,没有靠着自己“总理侄子”的身份,得到一点好处。
包括晋菊清在内的其他人,都以为他只是一个来自北京的普通工人。
直到今天,周荣庆的身份“暴露”。
作为女友的晋菊清十分生气:
“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你是周总理的侄子,我就是个工人,根本配不上你,我不跟你谈对象了!”
周荣庆一听急忙解释道:“伯父从小就告诉过我,不能因为是他的侄子就沾沾自喜,搞特殊,除去总理侄子的这个身份,我也就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我们真心相爱,你怎么会配不上我呢!”
晋菊清听完后,还是有些不安,同时心中又在不停犹豫:
一方面,自己是真心喜欢周荣庆的,他踏实肯干,为人靠谱;
可另一方面,自己与周荣庆的身份差距太大了,他是周总理的侄子,自己一家都是农民。
(晋菊清捐赠邓颖超送给她的蓝色大衣)
周荣庆看出了晋菊清内心的犹豫,便请来母亲王兰芳,让她出面劝劝晋菊清。
王兰芳也十分喜欢晋菊清,她对晋菊清说:“傻孩子,周总理是周总理,我们家是我们家,怎么能因为荣庆是周总理的侄子,就不谈了呢?
周总理从小就教导荣庆,要低调行事,将自己当作寻常百姓,荣庆也从来没有用自己总理侄子的身份,做坏事。
所以,你就把我们当成同你们一样的人家,和荣庆好好相处。”
晋菊清被王兰芳的一番话说服,决定放下关于二人身份的成见,与周荣庆像从前那般相处。
最终,两人于1959年5月10日,在焦作钢铁厂等一众工友的见证下成婚。
当远在北京的周总理,得知周荣庆大婚的消息后,十分高兴,立即写了封信寄往焦作,庆贺二人大婚。
多年来,周恩来夫妇早就将周荣庆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了,邓颖超也专门给小两口寄了一条烙花被,一对鸳鸯枕头和一条纯羊毛毛毯。
婚后,二人过上了平淡又幸福的生活。晋菊清发现周荣庆一点没变,依旧是那个踏实肯干的普通工人。
即使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也从未想过用“周总理侄子”的身份走后门。
共产党不是为周家服务的1968年,彼时的小两口已经有了三个孩子。这天,王兰芳坐在摇椅上回忆过去,突然同晋菊清说:
“我好久没见过你大伯父、大伯母了,人老了,有时候总是会对他们格外想念。”
(周恩来与邓颖超手牵侄儿侄女漫步)
周荣庆知道后,向朋友借了一辆车,将母亲、妻子和三个孩子送到了焦作火车站,目送着她们登上了从焦作开往北京的火车。
晋菊清带着三个孩子和婆婆王兰芳,硬生生熬了一天一夜,才到了北京。
邓颖超早就已经等在出站口,远远地看到王兰芳一行人,便快步上前接过晋菊清手里的小儿子,边摸孩子的脸蛋边说道:
“一天一夜的路程,累坏了吧,快到车上歇歇,家里已经做好了饭菜,也不知道合不合你们口味。”
邓颖超关切的询问令晋菊清十分紧张,要知道,此时站在她面前的,可是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
王兰芳看出了儿媳的紧张,拉着她的手说:“你大伯母人很好,跟你还是老乡呢!”
晋菊清这才放下心来,邓颖超一路上都在关心王兰芳的身体状况,还在她们来之前,特意为王兰芳预约了身体检查。
听到这里的晋菊清十分诧异,开口询问道:“大伯母,您和大伯父看病也像老百姓一样预约问诊吗?”
早已将晋菊清视作亲生闺女的邓颖超,听到她的疑问,笑着回答道:
“我和你大伯父就是普通老百姓,去医院看病也要提前预约,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去谋取任何特权。”
邓颖超的回答,令晋菊清敬佩不已。
忙完工作的周恩来到家后,看到王兰芳一行人,顿时百感交集。他看着三个侄孙,心里喜欢得不得了。
在得知三个孩子的名字后,周恩来大手一挥直接将三个孩子改了名。
老大由“周中印”改为“周志勇”,老二由“周小莉”改为“周志红”,老三由“周中越”改为“周志军”。
在北京住了一段时间后,晋菊清便带着婆婆和孩子回到了河南。邓颖超十分舍不得,临走前还给她们准备了许多衣服鞋子,叮嘱晋菊清照顾好王兰芳。
在周荣庆与晋菊清的三个孩子中,大儿子周志勇因年岁偏大,所以隔三岔五便被送到北京长住。因此,他与周总理、邓颖超的关系也更为亲近。
在周志勇的印象里,父亲周荣庆曾经因为托关系买了一辆二手红旗车,而被周总理狠狠训斥了一顿:
“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为周家服务的!”
此后,周总理专门制定了十条针对周家亲属的家规,其中明确要求“任何场合都不能说出与周总理的关系,不能炫耀自己”“生活要艰苦朴素”等。
周荣庆也因为家规中“晚辈不能丢下工作专程进京看望周总理”的规定,错过了周恩来的最后一面……
而就在周总理去世前50天,周恩溥的妻子,也就是周荣庆的母亲王兰芳也离开人世了。
那天,周荣庆哭着打电话给周恩来,希望能将母亲王兰芳与父亲周恩溥合棺同葬,因为当时周恩溥在山东牺牲,所以便在山东为他建了碑。
当时的总理已经病入膏肓,但他依旧谨记共产党不是为周家服务的。
(1976年周总理逝世)
所以他告诉周荣庆:王兰芳的葬礼一切从简,听从焦作市人民政府的安排。
最后,王兰芳被葬在了焦作市凤凰山陵园。
那里风景秀丽,环境极佳,可就是没有周恩溥。
直到2011年10月,周恩溥的棺椁终于被运回焦作市,这对相爱却不能相守的夫妻,终于在半个世纪后,再次团聚。
从此以后,他们相濡以沫,永不分离……
-END-
【文|江晨】
【编辑|长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