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4日,美国《生活》周刊刊登了一篇报道,上面附加的一张照片引起全球广大读者的关注。
只见画面中间坐着一个一岁左右的婴儿,周围尽是满目疮痍。婴儿紧闭双眼,挥舞着手臂嚎啕大哭。
从照片可以看出,他身上的衣服早已破烂,皮肤上还粘着灰尘和血迹。
这个孩子名叫王家升。
得到世界读者广泛关注的照片
那么,这个一个周岁左右的婴儿怎会单独出现在这废墟之中,他的家人又去了哪里?后来的他又遭遇了什么呢?
淞沪会战爆发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开启全面侵华战争。
随后日军兵分两路,一路从平津南下华北,一路则由上海登陆。
日本陆军大臣杉杉元甚至提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嚣张之语。
日军集结准备侵略
为了保证首都的安全,中国先后集中优势兵力准备歼灭上海的三千日军海军陆战队,并派遣海军堵塞江阴要塞,企图全歼日军长江舰队。
然而作战计划泄露,日军收到消息仓皇出逃。
8月10日,国民政府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展示了中国政府坚定的信念与保卫家园的决心。
“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在大多数日军眼里,中国军人软弱无能、不堪一击,根本不可能反抗。他们完全预想不到,中国人竟然有勇气主动发动进攻。
“三天拿下上海!”
所以,在淞沪会战打响后,日军甚至敢公开这样表示
但这次侵略上海大大出乎日军的意料。
此次淞沪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斗持续打了三个月。
日军投入9个师团加两个旅团,近30万人,先后仅伤亡4万余人。
而中国军队共投入148个师,70余万人,最后伤亡竟达30万余人。
这次淞沪会战堪称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双方战略进攻路线图
中国军队虽伤亡惨重,但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美梦。
在此战役中,日军无法适应中国军队的战术决策和破坏,使得军事计划发生了混乱,其一度失去了对战场的控制,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中国军民在此战展现的抵抗精神成功为后续抗日斗争提供了信心和支持。
可毕竟还是没有守住上海。
劫难来临自开战以来,日军不断派遣空军向上海投下不计其数的炸弹,将上海这座繁华城炸的满目疮痍,到处都是倒塌的房屋与绝望地哭喊。
旧时繁华的上海
越来越多的人准备去外地避难,但因为日本人封锁了许多出口,所以大多数人聚集在上海南站。
当时的王家升一家也是如此。
1937年8月28日,王家升及其家人正奔走在上海南站内,准备乘火车去往桂林,
没想到,一场天大祸事从天而降。
“轰隆”一声,车站一处瞬间塌陷。没有来得及避开的人瞬间被砸下来的建筑物碎片埋没。
丧心病狂的日本人竟然会选择炮轰上海南站,将枪口对准手无寸铁的普通居民。
“爸爸,我们要去哪?”
“我们去别的地方生活”
“什么时候能回来?”
“不知道,或许永远不回来。”
……
这样的对话在无数个家庭内上演。
哭嚎声、求救声、呻吟声相互交织;奔跑声、抢夺声、重物砸地声接连出现。
一瞬间,人声鼎沸的上海南站好似炼狱,无数人争着、抢着、跑着、骂着,想要抓住生的希望却事与愿违。
黑烟弥漫一阵又一阵,不知模糊了多少人的眼睛。人们想要上的列车被拦腰轰断,列车中也不知死伤凡几。
因爆炸产生的滚滚浓烟模糊了人们的视线,
那一天,十二架日军战机在上海南站周围丢下了二十多枚炸弹,多少人猝不及防之下丢了性命。
灾难过后,到处都是焦黑的尸体、倒塌的建筑物,血流成河,断壁残垣。
沪杭铁路,这个寄托着多少上海人希望的纽带,被日本侵略者撕得粉碎。
当时的上海南站
几天后上海《立报》评价那场发生在南站的轰炸用了“景象之惨,无以复加”来形容。
700多人当场死亡,超300人受重伤,一千多无辜百姓,那是多少家庭的破碎。
孤零零的王家升坐在站台上,周围是废墟,是破败,是再也看不到爸爸妈妈的以后。
一线的记者王小亭在上海南站被轰炸之后,在其周围的不少人也开始了逃命,王小亭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美国赫斯特新闻社的一名驻外记者,也是中国人投身于新闻摄影界之鼻祖。他曾拍摄了大量具有新闻价值的佳作,如《西北战事真相》等。
王小亭记者
“赶紧逃吧小亭,上海南站已经被炸得面目全非了。”
那天,社里的同事收拾着东西,对王小亭语速飞快劝道。
王小亭为了行动方便,并没有带很多东西。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他的宝贝摄影机。
最初,他只是求上帝保佑炮弹不要波及到社里。然而,很快他便改变了想法。
当他推开门时,街上的景象让他遍体生寒。
“这简直就是地狱!”
日本的做法让他气愤不已,“百姓们一丝反抗的能力也没有啊!”
王小亭当即改变目的地,准备奔赴上海南站,去往新闻一线。
被轰炸过后的上海
“那里太危险了王记,你不能去!”
“不,传递真相是一名记者的职责,我有义务将这次事件完整呈现给的大众。我必须去。”
在浓重的黑烟中,王小亭已经完全认不出哪边原本是路,哪边原本是墙了。
他只能小心穿梭在一声又一声痛哭中,踏进黑暗。
在车站内,他看见了坐在站台上哭的嘶声力竭的王家升。这个孩子身上的衣服破损颇为严重,属于孩子的清亮嗓音也在一声声哭泣中变得嘶哑。
王小亭赶忙抓拍了他。这时,紧靠上海南站的苏联驻中国领事馆派出的救援部队赶来,工作人员将哭泣的王家升救起。
王家升被抱起
孩子本就细皮嫩肉,更遑论王家升还这么小。他白皙的皮肤上赫然出现的血痕清晰却也扎眼,一些伤口内部还夹着小石子,而一些伤口早已化脓。
因长时间的哭喊,王家升的眼睛已经肿的像核桃一样睁不开。小小的他躺在担架上,从此再也没有父母陪他一起玩乐,伴他一起成长。
躺在担架上的王家升
那幅被王小亭记者抓拍的照片命名为《中国娃娃》。
灾难过后,载有中国娃娃图像的胶片被美国海军军舰送到马尼拉,又由飞机送往纽约。
当年10月,这幅照片一经刊登就引发世界人民的关注。不少人对这个还不会说话就失去父母的孩子表示同情,同时也谴责日本的恶劣行径。
世界舆论向越来越不利于日本的方向发展。
当然,日方没有承认自己的罪行。
起初,他们谎称这次爆炸是军事误炸,将上海老百姓误认成了军人,但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拙劣的谎言。
随后,日本又将矛头对准王小亭:
“这幅图片是假的,肯定是他伪造的,那个孩子是他专门抱过来的!”
很快,王小亭就拿出证据。
他将拍到的其他照片一起公之于众,婴儿痛苦哭喊的脸庞深深印在每一个美国人民心中。
原来,当时王家升本该与父母一起逃到桂林。但因为父母粗心大意,他被遗留在车站内。
正当父母返回想要找他时,却在炮弹下失去了生命。
无数美国人意识到,这场战争中国带来的不只是废墟、屈辱,还有无数家庭的破碎。
数不清的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父母,数不清的父母也正失去自己的孩子。
面对铺天盖地的谴责,日本恼羞成怒,令特务机关悬赏15万缉拿王小亭。
所幸王小亭一家在英国政府的保护下顺利抵达香港,避过此劫。
王小亭工作照片
1938年,为表扬王小亭在战争中的所作所为,美国新闻协会给他颁发了奖章。
正因此,日本更是对他恨之入骨,将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悬重赏通缉。
王家升的后来成功活下来后,王家升被苏联驻中国大使馆送到了苏联生活。在当地的孤儿院里平安长大。
长大后,他成为一名反战人员,一直致力于世界和平的事业中。
“我想对全世界呼吁,救救孩子们,把战争推向万丈深渊吧!把和平拉过来与我们同行吧!”他坚定地说道。
李维曾说,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
人们常言一岁的孩子记不得事儿。然而,这次空袭事件却一直扎根在王家升的心里,从不忘记。
他只是千千万万在战争中失去父母的儿童中的一个,却也正是他们的缩影。
战争无情,人却有情。不光无数深受战争苦楚的百姓永远铭记,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要铭记。
让和平鸽永远翱翔于蓝天,这不仅是王家升一人的责任。
-END-
【文|书墁】
【编辑|长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