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组合拳下的零售业震荡:沃尔玛发布一则重磅消息!

兔克出海 2025-04-11 15:56:43

近日,美国零售业被一则重磅消息搅动。

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宣布,由于特朗普政府新一轮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来自中国、越南等核心采购地的进口成本压力持续攀升,公司决定取消此前对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增长0.5%-2.0%的预测。

这一决定如同投入资本市场的深水炸弹,当日沃尔玛股价应声下跌3.2%,创下近两年最大单日跌幅。

图源:CNBC

沃尔玛业绩预警引发市场震荡

沃尔玛首席财务官约翰·戴维·雷尼在投资者电话会议中透露,政策变动的密集程度已超出企业常规预判周期:"以往我们通过季度数据调整采购策略,但现在关税政策可能按周迭代。"

他特别指出,中国供应链的波动已成为最大风险变量。根据沃尔玛内部测算,若5月2日取消T86清关政策的措施落地,仅电子产品类目通关时效就将延长5-8个工作日,直接冲击了其利润空间。

这场风暴的源头可追溯至2025年2月,特朗普先是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并剑指T86清关政策,又在4月祭出"关税组合拳",宣布对60个贸易逆差国实施最高67%的叠加关税。

图源:CNN

摩根士丹利研究显示,该政策将使沃尔玛销售的中国商品价格被迫上调15%-25%,而沃尔玛美国门店中约三分之一的商品直接依赖进口,其中中国供应链占比高达22%。

随着达美航空、家得宝等企业相继预警成本压力,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已连续3个月下滑,零售市场正经历2015年以来最剧烈的波动周期。

图源:BBC

跨境卖家的生死局:成本激增与策略突围

对于依赖中美贸易的跨境卖家而言,这场关税风暴无异于一场生存考验。

首当其冲的是成本压力,67%的叠加关税意味着原本利润空间本就有限的消费品类可能直接面临亏损。某主营家居用品的亚马逊卖家算了一笔账:若保持现有售价,单件商品利润将缩水42%;若涨价15%,订单量可能下滑30%。

应对策略正在两极分化,头部企业加速供应链转移,越南、墨西哥的厂房租金半年内暴涨50%。中型卖家则转向"轻量化运营",通过压缩SKU、提高单品周转率维持生存。而抗风险能力弱的小微卖家,已有近三成考虑退出美国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企业开始尝试"关税转嫁"策略,通过CIF条款将关税成本转移给海外采购商,但这种做法正在引发新一轮贸易纠纷。

此外,平台方也在调整规则。亚马逊悄然修改FBA入库政策,对高关税类目收取额外仓储费;Temu则推出"关税险"服务,承诺承担卖家30%的关税成本以争夺市场份额。这场博弈中,供应链响应速度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

图源:Google

中美博弈下的出路:开放合作仍是终极答案

历史总在重复相似的剧情。1930年《斯穆特-霍利法案》引发全球贸易战,最终加剧了大萧条。如今,特朗普的关税重拳,正在重蹈"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覆辙。中国国务院在《中美经贸关系白皮书》中明确指出:人为割裂产业链违背经济规律,只会导致双输结局。

尽管美国试图通过关税保护制造业,但2025年第一季度制造业PMI仍下滑至47.3,连续六个月处于收缩区间。而中国对东盟出口同期增长11.2%,显示供应链"去中心化"正在发生,但绝非按照美国预设的剧本。

对于跨境企业而言,未来的出路在于构建"多点开花"的全球化网络。沃尔玛已着手在东南亚培育第二供应链梯队,同时通过入股印度电商Flipkart布局新兴市场。这种"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策略,或许能为行业提供启示。

图源:Google

结语

特朗普关税政策掀起的巨浪,暴露出全球化供应链的脆弱性,也倒逼企业构建更具韧性的商业生态。

短期来看,阵痛难以避免。消费者要为商品涨价买单,中小企业面临生存考验,全球贸易增速可能进一步放缓。

但长远观之,这场危机或将催生更健康的商业模式。那些能快速适应政策变化、灵活配置全球资源、深度融入本地市场的企业,终将在风暴过后抢占先机。毕竟,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从未真正退去,它只是在寻找新的河道。

0 阅读:1

兔克出海

简介:专注中国企业的海外综合业务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