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智能音频设备市场持续升温。
据Canalys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个人智能音频设备出货量预计突破5.33亿台,年增长率达8%。
图源:Canalys
面对这片红海,深圳品牌Tribit以“差异化平替”策略突围,在国际大牌林立的蓝牙音箱赛道中撕开了一道口子。
在2022年,仅用12天,营收便突破了百万。全年增长率更是达到了20%,并在亚马逊同品类排名上位列前10名。
旗下产品获海外知名媒体超百次的推荐,还斩获了德国红点奖、日本VGP金奖等多个国际奖项。
图源:Tribit
靠优质平替突围,避开巨头锋芒
据了解,Tribit品牌的母公司深圳千岸科技自2010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跨境业务,涵盖运动户外、蓝牙音频、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
为了在海外的蓝牙音频市场中进一步分割市场份额,深圳千岸科技于2017年创立了Tribit品牌。
图源:Tribit
品牌创立之初,创始人何先生便将其定位为“纯音频”品牌,专注于音频领域,避免了多领域竞争带来的资源分散。
在竞争激烈的音频市场中,既要避免陷入低端市场的恶性竞争,又要突破国际大牌的市场垄断,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此,Tribit品牌采取了一种灵活而稳健的战略,即从差异化的大牌平替出发,逐步向高端品牌过渡。
通过“与大牌打游击”的方式,在大牌产品边缘的功能上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差异化体验。品牌聚焦于细分市场和长尾需求,例如高防水性、长续航、便携性等产品特性。这些特性往往被国际大牌忽视,正好为其提供了市场突围的机会。
以Tribit品牌的最新旗舰产品StormBox Blast为例,这款产品专为户外运动和聚会娱乐场景设计,是一款优质的派对音箱,满足了欧美“派对客”群体对音箱的众多需求,即有强大的续航能力、可靠的防水性、便携性,以及良好的音质。
凭借这些差异化功能,StormBox Blast产品成功吸引了目标用户群体,成为了大牌产品的优质平替,使Tribit品牌成功找到了与大牌竞争的立足点,实现了品牌的差异化发展。
图源:Tribit
玩转社媒营销,承载社媒流量
让产品走差异化路线,成功做到了让目标消费者买单,只是第一步。如何触达更多的潜在用户?Tribit品牌的答案是:多平台社媒矩阵+真实的场景化内容展示+达人合作推广。
1.TikTok:
为了精准覆盖不同国家的用户群体,Tribit品牌在TikTok上建立了账号矩阵,为马来西亚、美国、斯里兰卡等主要目标市场分别建立了对应的账号。
图源:TikTok
其中,做的最成功的账号就是针对马来西亚市场建立的Tik Tok账号@tribitmalaysia,主要用于展示品牌产品在各种各样场景下的应用视频,已经累积了2.49万的粉丝,获赞量为5.85万。
图源:TikTok
该账号的爆款视频,大多聚焦于展示蓝牙音响的高防水性能,这些视频通过在室内水箱或户外雨中进行防水性测试,向用户展示了其产品的高防水性能。
这种真实且贴近生活的展示方式,能够自然地融入用户的日常使用场景,让用户直观感受到产品的实用性,对激发潜在用户的购买欲望有很大的帮助。
图源:TikTok
2.YouTube:
在YouTube上,Tribit品牌主要是合作达人发布其产品的测评视频,为自身产品与品牌吸引流量,扩大知名度。
例如,Tribit品牌与科技博主Picky Audio合作,为StormBox Pro产品拍摄了测评视频,截至目前,观看次数已达到19万次。
图源:YouTube
很多用户都在视频下方的评论区留言。
有人说“前3分钟就涵盖了所有功能,然后剩下的内容是与其他扬声器进行超级详细的音质比较,这真的是迄今为止对StormboxPro的最佳评测!”
还有已经购买的用户表示“我在他们打折出售时买了,在第一次测试声音时就爱上了它。”表达了对产品的喜爱。
更有很多潜在用户在看完这个视频后被种草下单,还留言说“我买了,现在正在使用,真的很满意,谢谢你的推荐。”
由此可见,达人推广的这种形式,更容易让用户种草并下单尝试。
图源:YouTube
布局独立站,掌握流量主动权
为了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Tribit品牌并未完全依赖第三方电商平台,而是积极布局独立站。独立站的建设让Tribit品牌在面对第三方平台可能出现的购买限制时,能够为用户提供更灵活的购买渠道,用户可直接在独立站下单。
同时,Tribit品牌深知流量对于独立站的重要性,其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吸引流量,并将流量精准引流至独立站。这种引流方式能为产品的优化提供宝贵的用户反馈,也为产品的销售提供了较为有力的支持。
图源:Tribit
结语
对于有出海计划的国内企业来说,Tribit品牌的成功经验揭示了一个重要事实:海外市场并非遥不可及!
当前,全球消费电子市场仍有许多未被充分开发的领域,从环保材料耳机到AI语音助手配件等,中国品牌凭借强大的创新能力和供应链优势,完全有能力将这些优势转化为出海的强劲动力。
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有勇气迈出这一步,敢于在海外市场大胆尝试、积极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