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可引领城市向好、向强发展的产业型新区,赋予所在城市经济增长、活力四射的重要时刻,每一次大批量土地供应,都会成为城市重磅级“热点新闻”,经开区作为西安最早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依然如此,毫不例外!
2024年4月17日,西安经开区召开的《2024年西安经开区土地推介会》,一次性推出千亩供地的背后,是经开区深耕主城中心区和重仓高铁新城的信心,再一次让人重新审视经开区的西安经济地位及快速发展逻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694db864544ba2ac6d299445c6ef850.jpg)
▲2024年西安经开区土地推介会实景
01.地产西安
产业兴城,经开不负期待
开发区是城市优化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能级的重要阵地,也是决定城市未来发展格局的活力展现。经开区作为西安最早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历经三十年砥砺发展,已然成为当下西安“万亿经济”发展支柱型新区。高质量发展,实至名归。
经开区在城市的功能发展中,担当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2023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0强揭晓,不负所望西安经开区位列全国230家国家级经开区第23名,是西部地区唯一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的国家级经开区。其在经济发展质量、开放带动作用、科技创新能力、绿色低碳水平、区域协调发展等多项发展提升中,皆有不俗表现,占位国家级经开区30强,实至名归。
同时,在《全国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西安经开区位列前十。良好的营商环境迎来产业链招商的重大突破,隆基、陕汽商用汽车创新中心等百亿级项目步入经开区,采埃孚、依必安派特等一批外资制造业高质量项目落地,加速了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链进一步强链延伸,创造了外商投资经开区的历史新高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b36aafc96a623f1fd750f6f217eac28.jpg)
▲2024年经开区实景图
从产业兴城,到千亿经济规模。经济如同城市血液,产业如同经济脊梁。产业基础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发达与否和经济繁荣的重要指标。经开区产业规模“破千亿”。其坚持“产业立区、工业强区”的发展宗旨,从1993年引入第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可口可乐开始,到当下入区企业近10万家,其中“五上”企业1459家,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较1993年增长了2250倍。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1146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工业总量占全市四分之一, 综合实力在全市“遥遥领先”,成为西安经济发展重要引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79455818ea4d505864f83ff43b102c2.jpg)
▲经开区发展建设实景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80092fd1e376e41452d6fe0c3e60135.jpg)
▲陕汽集团焊接车间
02.地产西安
产城融合,经开繁华可见
其一,产城融合,大西安北门户。在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赋能下,经开区占据西安行政中心优势,依托渭河得天独厚的城市资源,所形成的中心片区、高铁新城,泾渭新城、渭北新城四大片区沿“一河两岸”空间进行产业布局。在2023年“北跨”号角吹响后,凭借绝对优势的“桥头堡”占位,虹吸大西安建设最强红利,聚焦打造大西安“都市新中心”。同时也突出人居发展方面的提升,在千亿级新区新平台之上,伫立“北跨”产城一体发展潮头及大西安新门户。▲经开区“一河两岸四片区”布局图其二,配套成果,人居环境双一流。随着经开区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在城市配套建设方面也是“锋芒毕现”。积极推进西安主城区与泾渭新城、渭北新城轨道交通、快速交通等互联互通,强化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供给,构建“北跨”发展南北呼应的崭新“产业+人居”和谐发展空间格局。中心区繁花至上。在城市中心区围绕未央路板块打造的政经中心,熙地港、王府井、未央国际、大融城、汉神购物中心等商业综合体鳞次栉比;地铁2号线/4号线穿城而过,经开系优质教育、医院资源等更是数不胜数。高铁新城康养宜居。在高铁新城,依托“西安北站”打造辐射全市、全省及全国的“交通枢纽”,区域内分布有西安市儿童医院经开院区、西安市红会医院北院区、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经开区第一幼儿园、经开第一小学、经开第一中学、经开第一学校初中部、经开第六小学、西安高级中学(博爱校区)等优质教育配套,以及西安湖、紫薇湖等多个生态公园。此外,约15公里渭河岸线在全市各大板块的生态版图中更是难以复制,足以擎化出西安“超级河居”生活新方式。![](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0117e61226a0af3199cea895936b027.jpg)
▲经开渭河生态走廊实景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c6ae4e04148dd3368d7844f8e4afcc7.jpg)
▲红会医院高铁新城院区实景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df1533758775c4f98dc5736de2cb737.jpg)
▲西安市经开区第一中学实景图
可以看出,在经开区总体空间格局发展中,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创新、突破、引领发展路径,在大西安北门户开辟出一条“产业兴城”的康庄大道,犹如镶嵌在“北跨”万亿工业大走廊上明珠。03.地产西安
千亩供应,经开再度发力
在经开区“北跨”提升“产业创新发展”之时,所召开的《2024年西安经开区土地推介会》,围绕“中心区、高铁新城”释放的22宗约1114亩土地供应,在全市又一次刷屏。
值得注意的是,一次性释放“千亩供地”的背后,更加笃定了经开区在“北跨”号角吹响后,在新发展机遇中优化更全面、更高质量、更具活力的发展新篇章。其一,低密发展,住宅嵌入产业。众所周知,经开区跨越北二环从凤城二路起步,依托未央路一路向北扩张,时至当下中心区“产城一体化”布局已然成熟可见,住宅用地融合产业分布发展和谐统一。正在“高速发展”的高铁新城以“西安北站”为板块核心区,区域拥揽渭河生态,拥有隆基绿能等行业龙头企业的产业园区,住宅用地嵌入产业发展分布中,必会催化区域“产城一体化”低密居住发展环境。![](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6d43b8267b8c3c672396f6f4958b0c9.jpg)
▲经开区千亩供地位置分布
其二,低容积率,高端住宅聚集。在高铁新城新供应的14宗合计1014亩住宅用地中,容积率普遍为2.4-2.8之间,尤以高铁新城“北客站”板块为主,配合着板块内的交通网络、教育资源、商业配置等配套,这里依然成为高品质繁华宜居生活聚集地,可见高铁新城住宅开发也进入到精细化、高品质发展时代。![](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3e5ee0b056446c18e44fb88a64b73f8.jpg)
▲高铁新城“北客站”板块供地分布图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围绕着占地约2000亩的西安国际高尔夫板块,全市稀缺的容积率1.5-2.5的高品质居住区正在形成,整体住宅用地以低密为主。该板块内的经开三小、GT15地块的约80亩商业规划用地、北侧近邻万亩渭河水岸线及区域内聚集的医疗康养资源,可谓是西安难得一见“超级生态+名校教育+商业繁华+医疗健康于一身”的稀缺宜居地。![](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7553464dd4f1254f2800cacfb8719eb.jpg)
▲高铁新城“国际高尔夫”板块供地分布图
其三,重仓门户,高铁新城崛起。当下经开区中心板块发展日趋成熟,发展重心也已经转移至以西安北站为核心的高铁新城板块,从本此推介的19宗合计1014开发用地,经开区重仓高铁新城发展显而易见。从城市发展战略看,“西安北门户”的高铁新城,不仅仅是西安真正意义上的立体交通枢纽区域,而且是城北向北扩张发展的核心重点发展区域,更是“北跨”的“咽喉要塞”,只有高铁新城崛起,才能实现大西安北部区域的全面发展。![](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31e097fcc042e8f10aa3d771ea5fa0a.jpg)
▲高铁新城“西安北站”板块效果图
经开区“产业为根,人文为表”是最终实现真正繁荣的必然发展途径。从经开区在“工业立区、产业强区”蓬勃发展的同时,对于人居住宅发展方面的“供地设计”中“产城一体化”的布局发展就足以说明。可以预鉴的是,在当下大西安势不可挡的浪潮中,“北跨”拥河发展时代已经是“离弦的箭”,城北万亿工业大走廊C位的经开区发展爆点和潜力,已经被触发。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