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中医辨证诊断,大家一般都习惯于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八纲病机辨证,这是不错的,中医界谈得也比较多,但是有一种很实用很简捷的辨证诊断谈到的却不多,这就是特异症状诊断法。所以很有必要谈一谈。
所谓特异性诊断,是指一个证或一种病所特有的、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意义的症状和体征即可确诊。换句话说,就是一个症状,一个体征就可以确定一种证候或一个病。如临床上只要见到目睛干涩一症就可以确诊肝阴虚,夜间嗌(咽喉)干就可以认为是肾阴虚,晨起口苦就是胆火上溢,拇指瘪陷不起为肺气肿,经前痛胀、行经痛减为气滞,行经后痛为血虚,行经初痛为血瘀,如胁痛患者,若纳少厌油腻为湿热,不厌油腻为脾虚,心悸者若伴心空感为气虚,伴心烦为血虚,尿频者若伴急热痛为湿热实邪,若无急热痛但尿频为肾虚而无实邪,腰痛者若伴阴囊湿冷为阳虚,若湿痒为阴虚有热等,不必更多症状支持。但是有了其他症状更好,但都不如这种特异症状的诊断来得更准确、更直接、更省事。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特别重视特异性诊断,并据此施方用药,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舌诊中无苔必诊为胃阴虚,舌根无苔必诊为肾阴虚,舌干红无苔,舌尖满布绛色小粒,乃肺性脑病先兆,遇此情况,往往多弃症从舌;如在脉诊中双关部滑如豆,我即诊为肝胃不和或湿食阻滞;如右部沉弱,左部正常必诊为气虚,反之左部沉弱,右部正常必诊为血虚,此时我往往弃症从脉,调和肝脾或峻补气血。类似此症临床上甚多,见心悸知心病,见胁痛知肝病,见口甜知脾病,见尿频知肾病,见气喘知肺病等时,常弃脉舌从症,从而达到以一代十,以单代全,加快诊断,准确无误。
在这方面各个老中医都有多多少少自己的独特诊断高招,可惜的是都不成系统,流散在各个医案中,很值得学习和发掘。下面举两病例以示之。
病案1:周某,55岁,男,高级工程师。原先有高血压高血脂病,经过我一段时间的中医调理已基本痊愈,时隔一年未见,一日突然找到我说给号号脉看看有啥大问题。因是熟人了寒喧一番,就摸了摸脉,一摸感觉和过去大不一样,右手沉微几无脉象,左手浮濡,我大吃一惊,问最近得过什么病没有?告之,半年前检查身体时,医生说有轻微的心梗,给安了两个支架,叫服了几个月的西药和通心络胶囊及丹参救心丸,就成这样了,乏力出汗易感冒,血压偏低,觉得大不如以前,故来找你看一看。我说你这问题有点大,原来脉象双手弦滑又大,现在搞得竟一手几近无脉了,长此以往恐要出大问题。现已出现明显的气虚,系长期服用扩张血管药和中成药行气破气药所致。周某问现在怎么办?我说停服所有中西药,用汤药调理,争取右手脉恢复即可。
10日后,二诊:右手脉象略起,还是沉弱,但已有效,本效不更方原则,上方加淫羊藿30g,鹿衔草30g,又20剂,右手脉起,乏力出汗亦愈。后以十全大补丸善后。
按:此乃误治之案,本无大恙,做了支架,又令长期服用破气活血之药,伤人元气,长此下去很容易引起心衰,临床上常见一年四季口服丹参救心丸而致胸闷气短体力不支而亡之人,实不知该药中之冰片常用有破气之害。此患者就是此类药长服所害,幸治疗及时、免于一祸。此案辨证治疗,就是用的特异诊断法,抓住右手几无脉象一证,断为气虚,常言右手主气为阳,左手主血为阴。大剂峻补中气,复元扶正而获效。临床上我常以左手脉象沉弱而舍其他症用大剂左归丸治之收效颇著。此乃个人心得,提出仅供同道参考。
病案2:鲁某,女,45岁。就医我处,自诉近日眼睛干涩,两胁不舒,睡觉多,全天他郡,舌略红苔薄光,脉弦细。此乃肝阴不足。
按:此案即抓住眼晴干涩直断为肝阴不足,重用峻补名方一贯煎速收成效。临床上此类案例很多,诸位同道不妨多收集整理,以便快速直接辨证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