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案:2006年5月,一王姓妇女经人介绍找到我,请我出诊,诊治一位外阴癌患者。我说这病恐怕看不了,她说,西医现在没办法,你就给看一看吧。盛情难却,只得硬着头皮跟她去了。
到了医院,在重症监护室看到患者,系一老年妇女,七十多岁,高个,白胖,处于半昏迷状态。其女儿为我介绍了病况,患者经两次外阴手术,现经过植皮外观已愈合,但腹腔内感染,少腹胀大,靠近腹股沟处有一小口,经查看,溃口不红肿,但稍一动就从里向外流脓,最近每天都要排出一小碗脓液。
西医给予大量抗生素仍控制不住,认为癌细胞己扩散,无法救治,动员患者出院。我仔细做了查,外阴部刀口缝合都很好,仅是腹腔内严重感染,发热流脓不止,脉象略为小滑,舌质干红,苔白厚,呼吸缓慢,痰多,旁边的呼吸机一直开启,神志半清醒,虽问话但不能回答,从眼神能看出来,她明白我所说的话。饮食尚可。
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只要控制住感染,就有希望痊愈。此时我已心里有底了,根据我的经验,觉得采取补气清热、化痰排脓应该可以。首先我就想到了鲜竹沥,用其清热化痰,一举两得。
处方:生黄芪120g,当归15g,高丽参30g,桔梗15g,生薏苡仁100g,3剂。水煎服。另,鲜竹沥每次10支,每支20ml。每日服4次。
第2天,其女儿打电话告之,热已退,伤口流脓明显少了,人也有点精神了,简单的问语能回答。我说只要不腹泻,加大鲜竹沥用量,每2个小时1次,每次100ml,每日5次。中药煎剂停服。
1周后,患者腹内的脓排于净了。半个月后,伤口愈合。1个月后出院,后又生存了3年。
【按】也许有人要问,你怎么能想到用鲜竹沥口服液治重度感染呢?实话告诉大家,这并不是我的发明,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厚积薄发,平时脑子里就装了大业的名医医案,临床上只要碰上同样的患者或类似的患者就可以套用。这个患者的治疗方案就是10年前学习四川已故名老中医江尔逊的经验。
江老在《豁痰丸抢救痰热伤津危证的体会》一文中,反复读到用鲜竹沥治疗重症感染的神奇作用,尤其是治疗一位涂姓青年妇女,因急性阑尾炎穿孔导致全腹膜炎,高热40℃,阴道流脓性分泌物一案,经用豁痰丸加大量鲜竹沥治愈,我的印象极为深刻,后来我在临床中反复大量地验证其清热化痰解毒的作用,基本上不用加其他清热解毒药,照样收到佳效。
在平时治疗小儿痰多,气管或肺部感染不能喝中药的情况,就可用鲜竹沥口服液,令其多饮,每每有药到病除之效,成人亦然。各位同道不妨一试。
附:竹茹味甘性微寒。功能清热除烦,化痰止呕。
对胃中有热引起的呕逆心烦、食入即吐、舌苔黄、口渴、脉数等,常以本品配合黄连、橘皮、半夏、茯苓等同用。如中焦痰热上逆,症见呕吐胁胀,惊悸不眠,中焦烦乱,呃逆,口苦,呕吐物呈痰浊样黏液,或带臭味者,可以本品配枳实、半夏、橘皮、茯苓、甘草(《局方》温胆汤)、黄芩、枇杷叶等同用。如胃虚有热而致的呕逆、心烦,本品最为适用,味甘能和胃,性寒能清热,常配合橘皮、党参、甘草、大枣(《金匮》橘皮竹茹汤)等同用。
妊娠恶阻,呕吐心烦,常用本品配黄芩、橘皮、茯苓、紫苏梗、淡竹叶等同用。
淡竹叶清上焦烦热,凉心利水;竹茹清中焦烦热,和胃止呕。
半夏温燥,化湿痰而止呕;竹茹甘寒,消热痰而止呕。枇杷叶清肺胃之热,偏用于风热实火所引起的咳嗽、呕吐;竹茹清肺胃之热,偏用于虚热痰浊导致的心烦、呕逆。
用量一般为4.5~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