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挑夫投奔红军后透露姓名,后任警卫连连长,最终成为开国中将

敲响纪元的尾声 2025-02-20 20:57:11

1955年,担任着总后勤部副政委的李耀将军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作为新中国的开国中将,李耀将军的名气似乎不是很大,但是在李耀将军的革命人生历史中,其实能找出一种这些开国将军们人生的共同点:

那就是胆大心细。

很多后世人开着“上帝视角”回看过去的革命历史,总觉得如果是自己代入这些将军们的革命生涯之中,似乎能比他们做得更好,可事实上,这些将军们后来在一个个关键岗位上进行指挥,依靠的也是前期在前线中不断积累的经验以及功劳,从而上去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李耀将军的红军岁月里面,就有那么一件故事,说明了李耀将军能够成为开国中将的过人之处。

这件故事,就是他当国民党挑夫的经历。

1933年的三月,李耀担任红25军队伍中的一名代理营长,当时西北军阀马鸿逵派遣到河南的两个团到达了光山地区,红25军想要一次性吃掉对方的两个团,于是在缜密的布局之下,我军在郭家河地区直接歼灭掉了敌军的两个团,缴获了十几万发子弹,就连山炮以及重轻机枪都不少。

这一场胜利可以说是大胜,只不过在战斗的过程中,李耀也受伤了,而且伤得非常严重,为此,组织命令他他只能前往后方进行休养,李耀一开始并不愿意,但伤势严重,这件事情并不能拖。

李耀也只能服从命令。

随后,李耀到了当地的一些百姓家里面居住,红军之前在这里是有群众基础的,李耀本人虽然担任营长,可是他做事非常爽快,而且力气也很大,常常帮着百姓工作,久而久之,百姓还舍不得李耀,让他留在这里好好养伤得了,对此,李耀也只是笑笑回应。

渐渐地,李耀的身体好得差不多了,可他忽然发现一个问题,大部队不知道去了哪里,听说最近又在作战,李耀如果孤身去寻找部队,这就会暴露了自己,也正好是在这个时候,国民党军在周围的村庄里面招兵买马,李耀听到这个消息,顿时觉得是个机会。

他做了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去当国民党的挑夫,然后跟着国民党军,一路找到大部队,最终跟大部队汇合。

可想而知,这种思路以及决定,不是一般人能够想出来的,需要多强大的心理素质以及应变能力,才敢这么做呢?

反正李耀将军是敢这么做。

于是乎,李耀加入了国民党的三四一团,他跟随着这支国民党军队一路前进,最终真的找到了我军的部队,李耀找到一个空档机会脱离了国民党军,穿着国民党军的军服来到了我军阵地前面,在一开始,警戒的红军士兵还以为敌人突袭,李耀看着战士似乎要开枪,于是大喊:

“我是红军,可以找来首长跟我确认”。

就这样,部队首长确定了李耀的身份,不得不感叹李耀胆大心细,李耀也因此回到了部队,担任了红28军的手枪队队长兼任指导员。

这个故事,也是李耀将军人生的经典故事之一。

1911年12月24日,李耀诞生在安徽省金寨县双河区桃岭乡东岳村一个雇农家庭,生活贫困,童年的他早早就体会到了世间的艰辛。

四五岁时,便随母亲四处讨饭,六七岁起则在财主家放牛,一路风餐露宿,生活的磨砺从未停歇。对于李耀来说,艰难的生活不仅没有让他屈服,反而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激发了他改变命运的决心。

1928年10月,年仅17岁的李耀做出了一个人生的重大选择,那就是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不到一年,1929年11月,李耀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加入了红军之后,李耀不断成长,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兼政治指导员、营长兼政治委员等职务,不断突破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证明了自己的忠诚与能力。

香火岭、郭家河、瓦屋基等战役,成为了他成长的试金石。

早期让李耀在部队出名的,是他在鄂豫皖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的表现。

那时,他单身一人扛着重机枪,坚决追歼逃敌,即使因为疲劳到吐血,他依然毫不退缩,毅然向敌人追击,最终大获全胜。

李耀的这一壮举在红军中传为佳话,大家都记住了这个英勇的机枪手,记住了他为了击败敌人,独自一人追击敌军的身影,也正因如此,李耀被迅速提拔,成为了红军的代理营长,后来加入了红25军,为进一步的战斗做好了准备。

不过也是在郭家河战斗受伤之后,李耀停歇了一段时间,但这种停歇,并没有让他的革命人生有所下坡,反而是因为他的机智敏锐,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

那么当时加入了国民党341团的李耀究竟是怎么逃跑的呢?

这其实就跟李耀敏锐的观察力有关。

加入三四一团的时候,李耀就清楚发现,他说在的排,排长和代理排长正在权力争斗,这就导致了部队动不动就出现了混乱,这种混乱也形成了一种规律,这种规律,为李耀提供了逃跑的机会,所以他抓住空档趁机溜走,顺利回到了红军阵地。

当他回到红军阵地时,面对严密的红军战士检查,李耀让通讯兵通过电报联系上了他的上司郭述申,随后确认了李耀的身份,李耀终于重新归队。

1934年11月,随着红军长征的号角吹响,李耀毅然踏上了这段艰难的征程。

此时的李耀作为红25军第223团连指导员,他和战友们一路跋山涉水,饱受困苦。

沿途环境恶劣,而且条件艰苦,但李耀始终没有丝毫动摇。他深知,这段艰难的长征,不仅仅是体力的考验,更是信仰的洗礼,直到长征抵达陕北,李耀依然满怀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不曾有过一丝一毫的犹豫。

1936年,李耀进入了红军大学学习,为期两年的时间里,他不仅学习了军事理论,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革命的根本问题,他学到的,不仅是如何打赢一场场战斗,更重要的是如何从全局出发,为革命事业作出更加长远的贡献。

1937年8月,李耀继续学习进修,进入了抗日军政大学。

在那里,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国革命的延续,更是民族解放的关键时刻。

此时,战争的形势愈加严峻,李耀深感身上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他很快被派往河南西华,担任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的参谋长兼干部训练大队大队长,在那里,李耀组织指挥抗日自卫军与敌军展开了多次殊死搏斗,为捍卫家园、保卫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1941年,李耀又进入了延安军政学院和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亲身参与了延安整风运动。

1945年1月,李耀担任了河南军区第二军分区(又称豫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兼中共豫西地委组织部长,因为这里是一个新的军分区以及根据地,

作为一个新区,李耀要做的事情显然很多,首先,就是安排地委和军分区发动群众,建立基层政权的工作。

其次,军分区派出兵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打击当地反动势力,壮大人民武装力量。

也是在合理的整合之下,也在整个河南地区的八路军、新四军密切配合下,经过半年艰苦努力,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打退了顽军的进攻,而且开辟了豫西,发展了河南南部地区,扩大了中原地区的根据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河南西部的抗日根据地,已经发展到20个县,多达300多万人。

1945年的下半年,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但因为国民党的野心,国共又开启了第二次内战,也是我们常说的解放战争。

在解放战争时期,李耀的革命事业更加广阔,他担任了太岳军区独立旅政治委员、第24旅政治委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第12旅政治委员等重要职务。他带领部队参加了白晋路反击战、闻夏战役等多个战役,屡次获得战斗胜利。

在这些战斗之中,表明了李耀的指挥特点。

首先,李耀指挥部队的时候不仅精确高效,而且非常注重统战,善于运用战术来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7年,李耀亲自率领部队南渡黄河,挺进豫西,继而出师陕南开辟了解放区。解放战争已进入战略进攻阶段,李耀和他的部队在这片热土上继续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

至1948年,李耀已是中原军区鄂豫陕军分区政治委员,并兼任中共鄂豫陕地委书记,负责了一大片区域的政治工作以及管理工作,由此可见,李耀的才能不仅仅是在军事上,在政治方面也非常不错。

1951年,李耀将军担任第一步兵学校的政委,主要是为了西北军区培养基层干部,因为胆大心细,李耀在1955年担任后勤部的副政委,也是依靠着这么些年的功劳,李耀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成为了开国中将之中,一个看似名气不大,却非常有人格魅力以及传奇革命人生经历的将军。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