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才是房地产的关键,政策才是掌控房地产的生死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经典名言“除了地段,还是地段”这个话是没错,问题是要看应用在哪个国家,哪个城市,不同的政策,不同的土地所属,不同的建造思维,产生的效果完全不一样。
在我们这最大的就是政策,政策可以改变一切,只要限购限贷限价指导售卖等一些列政策出台,不管多好的地段都逃不过下跌。只要规划一改各部门办公地点一换,普通的地区也可能成为下一个二十年的王者。
我们的楼盘寿命平均也就20-30年左右,而其他国家20年的房子和新的一样,这是建筑理念的差异,什么翠苑、朝晖,什么苑、园楼盘地段都不差,但价格低的一塌糊涂。
特别是这几年高周转之下的房企开发,真的觉得可以维持20年,就算地段依旧核心,这样的产品20年后还会有人买么?你都下不了手,凭什么觉得其他人能高价接。
核心地段还需要搭配主流资产,否则没啥价值
西湖边附近的老房子好不好?城隍山附近的老房子好不好?望江门附近的老房子好不好?武林门附近的老房子好不好?好应该有人会说好,但价格呢相信大家都知道,没一个人会认为可以卖高价。
这是为什么?核心因素是核心地段只是一个方面,在我们目前施工质量和产品品质来说房屋的价值基本就10年左右,超过10年都是下行的,特别是超过20年,乃至30年那种再核心的地段也没价值,又不是古建筑。
主流产品+品质楼盘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地段,因为每个区域都有富人,哪怕在临安,哪怕在富阳也有一批富裕人群,他们可以撑起一定价格,纯地段论明显不受市场价格认可的。
不要迷恋一个因素,所有因素都留存于时代行情
很多老杭州人现在反而不如外地人,特别是外来的精英群体这是为什么?包括很多老杭州拆迁户都要输给外地人,这个在全国其实都这样,外来精英们超越绝大部分的本地土著人群。
本地人具备先发优势,具备一定的初始资源,但大部分土著其实反而困守在了这一亩三分地之中,我们生活的国家,我们生活的城市每天都在进步,一直在变化,土著们更了解、熟悉这座城市的历史和发展,反而其实是害他们,让他们的绝大多数的人停留在以前。
90年代的文教区兴起之时,之前都是鸟不拉屎的地方,这么偏怎么能买。新世纪滨江崛起之时,滨江之前是萧山,跨江怎么能买。钱江新城要变市府中心之时,之前都是菜地农民,怎么能买。申花开发之时,之前都是化工厂,要命的啊怎么能买。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身边有土著朋友应该听到过吧,地段在发展城市化过程中一直在变的,用老旧的眼光来看,用原有的地段论,明显是错误的,这也是绝大多数土著们失败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