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23年,彼时的一个主题是国产品牌会彻底统治MPV市场,销量登顶的腾势D9,来势汹汹的岚图梦想家、极氪009,以智能化为特色的小鹏X9,还有瞄准了24年的理想MEGA、红旗HQ9、极氪MIX、星海V9等等,彼时从舆论到新品都呈现出一股要彻底终结海外MPV的势头。
可时至25年初,赛那、GL8以及价位更高的埃尔法都没有被终结,反而还加入了一个新选手格瑞维亚,再加上一口价的威然也有所起色,国产品牌并没有实现对MPV市场的统治。这个时候,带着顶级流量的比亚迪夏入场了。
由于眼下的确不同于当初国产品牌势头正盛的时候,比亚迪夏的市场前景,就得根据最新的局势来预判。而基于赛那、格瑞维亚等选手守擂成功的经验,可以发现两个关键点:第一就是合资品牌积极参与价格战之后,原本向国产一边倒势头很快被遏制住了,所以相比于啥都有的配置性能,价格仍是更重要的因素;其次,相比于商务风格浓郁的新国产MPV,更偏向于居家属性的赛那和格瑞维亚,证明了MPV市场的新主力仍旧是家庭用户,毕竟经济下行期流行的必然不是创业、开公司,而是把日子过好。
而比亚迪夏,抓住的也是这两个关键点。比如对于价格,当初官宣30万级的它,在舆论上其实受到了争议;如今,价格落定在24.98万起之后,仍手持价格屠刀的夏,再次成为了合资对手的难题。
因为从现状来看,赛那、格瑞维亚以及GL8的终端起步价仍在27万,比早年间确实明显有所降低,但接近30万的落地价,已经是像比亚迪夏的顶配版本看齐。
至于如何锁定家庭用户这个问题,除了有气场却不会那么商务范的造型之外,比亚迪夏这次在配置安排上也不同于以往的常规国产高端车思路。在它之前,国产MPV的普遍策略是:彩电沙发近乎一次性拉满,然后通过性能、续航、智驾等项目区分高低配。
这带来的结果是:享受型配置都很高,但价格也普遍超过30万,对于续航等刚需项目,基础版车型的表现却还没能让人彻底满意,或者让人处于一种“望着中高配的续航眼馋,却又不想再加预算”的状态。
可从结果来看,赛那、格瑞维亚等合资车型中低配连电动座椅调节都不给的策略,虽然乍一看让人觉得“寒酸”,但它们在整体的配置安排上却更懂家庭用户的心理。那就是它们保证了在性能、续航等刚需项目上的一视同仁,低配车主不需要羡慕高配能跑更长的里程,至于各种享受型配置,一方面老司机并不真的会过于矫情那一年动不了几次的座椅到底是手动还是电动调节,另一方面也给了车主选择自由权:是加钱上高配还是提个裸车然后直奔汽配城,或者就那么用都没问题。这种体验下,车主的感受就不再是纠结于低配配置如何如何,而是不同的需求都能各得其所。
而比亚迪夏的配置、价格,最终就变成了“中西结合”。不再那么盲目的把按摩、高端音响、后排屏幕全部拉满,毕竟这些的确是看起来很爽但实际利用率并不高的装备,最终带来的24.98万起售价,对刚刚找到价格优势的合资对手再次形成威胁。
同时,它又不像合资那样连电动座椅调节都舍不得标配,膝部气囊、甚至是前排中央气囊,还有全景天窗、电动尾门等等它都标配了,加上全系一碗水端平的DM-i动力,它不再像以前的高端MPV那样搞强行捆绑;至于仍做出了差异化的续航,考虑到夏的顶配才30.98万,对付那些落地同样要小30万的合资选手绰绰有余……这简单明了的四种配置选择,不得不让人佩服比亚迪对MPV市场变化的敏锐。
也就是说,比亚迪夏的杀手锏,已经不能简单归结于价格屠刀或者把钱花在刀刃上了。这两年,项目团队除了推进比亚迪夏的量产、上市,也以一种接地气的方式在密切关注市场和消费需求:沙发彩电虽然是大热门,但除此之外的按摩、音响等等,也成为刚需了么?
比起在配置上不断堆料,消费者是不是更喜欢一种配置刚好多过够用,价格也完全可以接受的中间状态?对于一台追求舒适为主的MPV,超高的加速性能真有必要么?面对一系列的灵魂拷问,比亚迪团队找到新的答案。
总的来讲,相比于刚刚发布时“30万级”售价带来的捏一把汗,比亚迪夏最终的上市却完成了的巨大的反转。因为不仅是价格符合预期,实力也符合定位,它也没有被其他国产那种“满脑子都是高端”的思路所裹挟,视角回归家庭用户之后,它抓住了新的市场主力,也让刚刚得一夕安寝的合资选手再次紧张。
那么对于这堪比一波三折的比亚迪夏,结合价格和产品力,你觉得它会不会成为国产统治MPV市场的新王牌?或者说引发新一轮的价格地震?
比样地一家独大,全部干死,牛逼牛逼,谁敢说一句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