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20万以下智能化市场,单SoC舱行泊一体「站上」风口

高工智能汽车 2024-07-10 09:33:17

进入2024年,无论是芯片厂商、软件厂商,还是Tier1、车企,都在积极推动“舱驾融合”的量产落地。

《高工智能汽车》了解到,哪吒、博世、北斗智联等主机厂以及Tier1均推出了舱驾融合产品,无一例外都瞄准了10-20万价格区间的中端车型市场。

在2024业内人士一致认为,「舱驾融合」要快速实现规模化,正确的落地思路应该是“舱融驾”,并且要瞄准客户需求和市场份额最大的主流市场——中端车型市场。

众所周知,舱驾融合最为核心的本质就是:通过传感器、芯片等硬件的复用,降低整车设计和制造的成本。但要实现舱驾一体的落地,不仅面临着软硬件层面的各种挑战,还需要主机厂和Tier1在人才、组织层面进行变革。

“从智能座舱开始,融合基础的L2及L2+功能,将是当前舱驾融合产品的主要落地方向,从系统复杂度来看,更具量产可行性。”在2024高工智能汽车开发者大会上,包括长城汽车舱驾融合高级架构邱向前在内的企业人士如此表示。

而在走向高阶智驾的道路上,短期内不会「合一」。

很显然,「舱驾融合」的落地方向、市场风向正在逐步清晰。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舱驾融合并不是从0开始,一旦高性价比舱驾一体方案实现产业化落地,装车量将呈指数级提升。而舱行泊一体整体的市场空间将突破「600万辆」。

01 落地方向

行业理想的 “舱驾融合”方案是,车企主流旗舰智能车标配的高通8155+英伟达Orin的芯片组合将被一块芯片所替代,从而实现软件和应用的全面打通、硬件成本的降低。

然而,舱驾融合的量产落地,难度堪比“上青天”。

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原本分属两个域控制器,各自对于功能安全、算力、中间件等要求都不同,并且这两大域控由两个团队负责,每个团队都可定义自己的产品形态。如果要用一个域控制器,同时支持座舱域和智驾域的硬件,在整体设计上面的难度可想而知。

对此,北斗智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斗智联”)副总裁、智驾BU总经理王凡指出:“智能座舱域触角延伸比较广,系统相对更复杂。因此,把智驾看作一个大型APP通过虚拟化隔离技术植入到座舱域当中,无论是在技术复杂性,还是成本上来说,都更具竞争优势。”

从智能座舱开始,通过增加算力和虚拟化技术来将座舱与智驾相关功能进行融合,量产的可行性更大。这种做法在某种意义上来看,智驾就像是座舱里的一个“APP”。只不过这个APP对安全的要求极高,开发难度极大。

这背后的原因在于,座舱更擅长软件,且功能已经开始固化与成熟;而智驾则重算法,且变化跌宕起伏。正如长安汽车芯片开发总工程师李长青所言,智能驾驶的算法还在不断发生变化,在这其中不仅牵扯到数据、落地工程化、芯片等,目前整个生态还未达到成熟的状态。

另外,与智能驾驶相比,智能座舱的增长较为明显,且渗透率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座舱域控制器交付349.01万辆,同比增长114.43%,前装搭载率突破了16%;而智驾域控制器则为173.48万台,前装搭载率8.22%。

“座舱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一旦采用高性能智能座舱芯片方案后,各大厂商基本上都是全时使用。但智能驾驶落地后实际使用的时间、芯片可靠性验证等都还没有完整的数据支撑。”有企业人士如此表示。

总体来看,趋于固定的L2及L2+部分应用,传感器配置、性能、算法等都已经相对清晰化,与智能座舱系统融合的量产可行性最大,这也是行业目前舱驾融合方案主流的落地方向。

02 主攻20万以下智能化市场

多位企业领导表示,现阶段,舱驾融合更适合在10-20万价格区间车型中落地。

一方面,L2及L2+级ADAS正在下沉至20万甚至15万以内车型。比如小鹏P5、哪吒S、荣威RX5等搭载NOA的车型价格已经下探至20万元以内。其中,荣威RX5已经把NOA拉到15万价位的燃油SUV。

另一方面,在市场上70%的车价格都在20万元以下,但智能化却主要集中在20万元以上车型。黑芝麻智能高级产品市场总监王治中表示,伴随着智驾体验在终端用户的接受度增强、装配率提升,智能化需求必然将下沉到10-15万元级别车型。

“每年都会有诸多全新的智能化应用被筛选出来,并且逐步下沉到中端车甚至是低端车型市场。比如高速NOA、类似8155的座舱体验等,在未来1-2年将成为绝大多数中端车型的标准化配置。”

王治中表示,“这些强需求的功能配置,在独立域控制器市场的价格已经很透明了。而通过单芯片进行跨域融合之后,不仅可以做到功能的整合,还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这对于中端车型市场还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而李长青也表示:“我认为舱驾一体,座舱提供一些类8155的功能就够了,智驾就是一些L2的基本功能,不需要做太多算法的更新迭代。而针对高阶智驾市场,会慢慢接近L3、L4自动驾驶能力,所以这个市场在短期内还将采用分离式域控架构。”

事实上,北斗智联、车联天下、斑马智行等推出的舱行泊一体方案,瞄准的同样是10-20万价格区间车型。比如,车联天下与合作伙伴基于高通8775打造的舱行泊一体方案,主要定位的是10-18万元车型,提供高速NOA、记忆行车等智驾功能,以及大于高通8155的座舱功能。

而北斗智联也推出了基于高通8775平台的智驭2.0 舱驾融合方案,可实现高速NOA、MNP记忆行车、HPA记忆泊车、AI语音大模型等功能,瞄准的同样是10-20万区间车型市场。

可以看到,舱驾融合不仅代表了汽车电子架构的升级,更是主机厂实现智能化普及和降本的主要路径。

对此,博世中国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专家罗艳龙表示:“我们内部测算了一下,以高通8775为例,相同算力,两个域控加在一起总体成本能降低30%,这只是域控的成本,OEM可能还有些额外的中间件、散热结构,也会有些额外的成本降低。”

而从芯片端来看,市场上能够支持“舱驾融合方案”的芯片主要三大派系:一是高通SA8775阵营;二是英伟达Drive Thor阵营;三是黑芝麻智能武当C1200家族、芯驰科技X9CC、芯擎科技“龍鷹一号”为代表的国产化芯片。其中,高通8775平台、国产化芯片已经成为了舱驾融合“攻入”中端车型市场的主流选择,而英伟达Thor则重点面向高阶智驾市场。

有Tier1企业高层向《高工智能汽车》直言,基于英伟达Thor确实凭借高性能打出了名头,但舱驾融合不仅只看「性能」,还要重视「性价比」。此外,智能座舱涉及到多模态交互,不仅需要更强的CPU、GPU,还需要软件虚拟化来支持多操作系统。基于英伟达Thor开发舱驾一体平台,整个系统复杂性更高,且涉及到座舱应用还存在诸多的开发问题。

很显然,舱驾融合的市场大战已经全面打响。正如芯擎科技 战略业务发展副总裁孙东所言,“谁能解决的问题越多,谁能用更低的成本解决,谁就能赢下舱驾融合这个市场。”

孙东表示,基于芯擎科技龙鹰一号,不需要外置更多的硬件,只需要进行软件更新,即可配备ADAS、自动泊车等功能,实现舱驾融合产品的开发,有望让50%市场份额的主流车型都实现智能化升级。

0 阅读:0

高工智能汽车

简介:专注智能汽车产业链的市场研究、媒体会议和投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