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祖坟为溧宁高速让路!家人同问:清明扫墓还能传几代人

温州故事大叔 2025-04-08 16:50:42

清明节三天,辗转三地,跑了400多公里,回到了文成,又去了泰顺。虽说是去扫墓,但是大部分时间是与亲友聚会。我又好酒,酒杯一端,就什么事情都忘记了,原本铁打的每日一文也中断了好几天。

第一天没写小作文,如同小学生没交作业一般,内心惴惴不安。第二天的时间花在陪长辈聊天上,便觉得心安理得了。只是今天提笔开始写的时候,才发现脑里一片空白,不知写什么内容。猛然想起来一句话:“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唱口生。”

在温州市区,扫墓是要在清明之前的,因此许多人在大半个月前就开始扫墓了。而在我家族,扫墓就定在清明当天,有了清明假期之后便雷打不动。

我们家族的墓地原先在一处山脚,五代十几位长辈都埋在那里。在2018年修建高速公路要经过那个山脚,长辈的坟墓都需要迁移。记得当初村里新的公墓还没有建成,家人没有一句怨言就把十几位长辈的遗骸迁入一个临时的周转简易棚屋内。在温州民间,修路是被看成一件能积功德,庇佑子孙的事。更何况,当年家里几位伯父求学时,都要徒步走上60公里的山路。因此,当高速公路建设需要迁移祖坟时,大家都没二话。

随着故去的伯父越来越多,回乡探亲的队伍越来越庞大,许多亲友都提前一天从省外赶来,扫墓的队伍也增加到60多人。

因为清明前一天下午,我被事情耽搁了,无法在当晚赶到文成。虽然温州到文成的高速已经建成通车,清明那天,我还是特意起了个大早,希望能早点赶到文成村里的公墓。因为在文成开通高速以前,平日里只需两小时的车程,到了清明节,通常要开车四个小时以上才能到家。因此,我还是很担心清明节高速上也会因为车流大,导致我无法按时到达。真是怕啥来啥,到了高速入口,因为限流,路上又耽误了不少时间。

由于是公墓,少了清除杂草的环节,让扫墓变得十分轻松,只需简单地祭拜。到了中午聚餐的时间,天南海北的家人回乡聚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说得最多的还是今后扫墓的事情。

我们这一代,大部分堂哥已步入花甲之年。在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下,大多只有一个子女,而且部分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说起若干年之后,倘若我们故去后,不知道晚辈会不会像我们一样,每年都会结伴来扫墓,也不知那些在千里之外大都市里工作的晚辈是否有时间赶到交通不便的山沟沟里特意给长辈扫墓。

席间,大家都说要把墓地都买在一起,这样可以让方便来扫墓的晚辈。万一有晚辈赶不回来,也会侄辈来扫墓。

说起买墓地,只能是买在村里公墓。村里新建的公墓,在高速公路隧道的旁边。我们几代长辈坟墓一字排开,爷爷的墓碑刻上八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以及他们子女的姓名,显得格外宽大,在公墓里特别显眼。几个已故伯父的坟墓围绕在爷爷的旁边,让我们感到他们在另外一个世界依然团聚在一起,也让我对生死有了另外一种体会,好像他们从没有离开我。

我站在爷爷刻满子孙姓名的宽大墓碑前,望着远处高速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流,忽然觉得这场景就像家族记忆的河流——隧道里呼啸而过的现代车流裹挟着光阴疾驰向前,而山坳间的石碑却沉默地托起代代相传的姓氏与血脉。伯父们当年徒步六十里求学的山路,早已化作沥青路面上的一道标线;那些为修路让位的祖辈遗骨,此刻正枕着机械轰鸣声沉睡在隧道旁的黄土中。或许某天我的名字也会被刻上某块青石,那时清明祭扫的香火,便成了丈量时光的另一种里程。

0 阅读:9

温州故事大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