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泰顺守着温州的大水缸,什么时候才能摘掉“山头人”的帽子

温州故事大叔 2025-04-27 21:14:54

今天,妻子从娘家回到温州。为了想她给我点个赞,我一早起来,就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我和妻子都是农村长大的,虽然妻子在童年时,十分在意自己户口,希望自己能跳出农门。但是妻子身上却见不到那种自惭形秽的自卑感。反而是我,虽然户口的差异没有给我带来自卑感,但是,外出时一直被周边县市区的人称为“山头人”,这着实让我受伤害。

我是文成人,从小在飞云江边的山区长大。每到夏天台风季节,飞云江就咆哮起来,飞云江下游的冲积平原的农田经常要被山洪冲毁。辛苦了一年的农民往往颗粒无收。听长辈讲,瑞安马屿、仙降一带的农民,遇到灾年,经常沿着飞云江溯江而上,逃荒要饭。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靠近飞云江入海口的沿海平原的农民,如果一年之中有多个台风登陆温州,那整年都要过苦日子了。

温州的地形,东面是平原,西面是山区。西部山区的饮食通常以山珍肉类为主,而东部平原地区以海鲜鱼类为主。山区与平原不仅饮食有差异,语言也有些许差距。同是瓯语系的温州人,靠近飞云江上游山区的人说的是准瓯语,和下游平原地区的人的瓯语还是有些许不同,只要语速稍快,就听不懂彼此的语言。

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改革开放之后不久,山区和平原的差异在经济层面也开始扩大。当文成山区还是一潭死水的时候,靠海的瑞安和平阳一带家庭作坊里的机器已经开得轰隆隆响了。两地居民的谋生手段和生活方式渐渐地不一样了起来。

记得在当初,只要有人去沿海的瑞安市区等地,都会带来一些我们从没见过的东西。喇叭裤、双卡录音机、电子表这些都是从沿海的平原传到山区,成了我们“山头人”竞相追捧的时髦货。

这样过了几年之后,沿海与山区的差距又进一步扩大了。当沿海的瑞安、乐清等平原地带的村民纷纷因经商办企业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文成和泰顺却成了国家级的贫困县,山区农民的日子依然过得苦哈哈。

看着原本逃荒要饭的周边农民都抓住机会,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身处山区的文成、泰顺人也不甘接受命运的摆布,纷纷外出寻找机会。

毗邻青田的文成玉壶人开始大量的前往西欧,后来出国风渐渐地吹遍了这个县。我现在的初中同学中,估计有大半在欧洲赚欧元。现在文成市华侨人数仅次青田县,全县的外汇储备也高得惊人。

而泰顺人外出后,在全国各地开办市场,前些年也是混得风生水起,名声在外。坊间传言,一年春节,泰顺街头多了数台外地牌照的劳斯莱斯。

然而总归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对文成泰顺当地的经济并没带来多大起色。大量外汇的涌入,也让文成县城的房价高企,普通人只能望房兴叹。

虽然这些年不断在文成泰顺山区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文成和泰顺都开通了高速公路,然而文成泰顺人守着飞云湖,守着600万温州人的大水缸,举步维艰,文成、泰顺两县的GDP仅是乐清的十分之一,好像有点让人心寒。

不知文成、泰顺人头上“山头人”这顶帽子什么时候才能摘除?

0 阅读:2

温州故事大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