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奥:我心中的摩西、穆罕默德、佛陀、耶稣和老子

问道化鸣 2024-05-04 05:52:24
佛陀、耶稣等人是纯粹的、完美的,但都是单一的

他认为印度思想家和西哲人物都是纯粹的、完美的,单调的。而中国的老子却不同,他不纯粹但混同,不完美但完全,不单调而丰富。

“他”这个人,受平台限制,我在这里只能简单介绍一下:他是印度并肩于甘地圣雄、佛陀,因热衷于传道,离开哲学教授岗位,到各国演说并发展事业,他对各民族文化都有深入研究。 因为是印度人,本文就称他“印奥”吧。

印奥说:我谈论摩诃毗罗(耆那教创始人),如同谈论这世界的任何一个人,没有特别亲近的感觉,作为耆那教徒,我只是还债,尽管他是伟大的,开悟的,但他却像一个沙漠:刻板而没有诗意,没有绿洲。

摩西和穆罕默德也是这样。我的中东弟子们会经常问我:先生为何不谈谈穆罕默德和摩西呢?我很难跟他们解释。

他说,我觉得他们是同一种类型:算计,极端主义者, 他们只想着纯粹,而世界的真相却是丰富多样的,他们忽略了另一面,如同单一的音符,只是简朴的美。

我谈论克利希纳,感觉在享受一个美丽的故事,因为他是多重向度的,是不可思议的超人,仅此而已,那是一个适合漫无边际的聊天内容,就如同聊一个神话故事。

我谈论耶稣基督,只是出于同情他的悲伤,他的沉重,他背负着人类的痛苦。作为思想的传播者,我愿意分担他的痛苦,我还愿意帮他背十字架。然而平行的两人不会相遇。

我谈论佛陀,心中充满温暖和爱,因为他是美的化身,他是那么精纯,那么高贵。遗憾的是,他不在地球上,他存在的意义在于引导人们进入天堂。但是世间和天堂是平行的,要天堂,就意味着放弃世间。

所以,他在天上,我在这里,距离还是蛮远的,因为遥远,所以如梦如幻,这种爱受到了距离的挑战,有时难免痛苦。

上述人物,在印奥眼里,都是完美的,但完美就意味着缺憾:要么是单调的、悲伤的,要么是遥不可及的神话故事般的人物,要么是高不可攀的。但是说到老子,他话题大开:“我谈论老子就完全不同了”。

老子是多向度且一致的,他的世界是一个“和声”,一个万花筒

我的生命跟老子的生命完全在一起。他说,我对佛陀身怀敬爱,但对于老子却没有这种感觉,因为他的思想融入内心,你怎么可能敬爱你自己呢?“我完全跟他在一起。似乎这么说’也不准确,还是“我就是他,他就是我”更准确。

有人怀疑他的存在,但我从不怀疑,因为我是存在的,我怎么可能怀疑我自己的存在呢?“我的存在跟他完全合而为一”,怀疑他,就是否定我的存在。

老子不是数学的,他的逻辑甚至是荒谬的,是悖反的,因为他的“道”跟世俗总是相反的。所以黑格尔会认为老子的悖反逻辑不符合他的“小逻辑”。

道生万物,所以它容纳一切,涵盖一切,单向度思维永远不理解老子。所以,以蠡测海的人,会认为大海里面的水不是水,因为它只能用来测量一只碗。

要理解老子的逻辑,你必须开慧眼。摩诃毗罗的逻辑,你很容易理解。但是“要理解老子的逻辑,你必须开慧眼。它是非常微妙的:幽兮冥兮,其中有精,它不是逻辑学家的普通逻辑,它是一个隐藏的、一个非常微妙的生命逻辑。”

老子的话,你若停留在表面上,那就是荒谬的;当你走近他,你会发现“一个非常伟大的一致性”活在深处。你理解耶稣、摩西,你只要沿着一条直线就可以,但是老子的思想根本不是一条线,他忽东忽西,似乎没有方向感,你感觉他在向东走,可能他正在向西走,或者向任何一个方向走。

因为在老子的世界里,没有是非善恶,它们是一致的,当你认为这个是善的时候,其实你内心易经生出“恶”了。世间万事万物都是这样的,生命也不例外。所以,你不能按世俗的逻辑来看他,不能用世俗的逻辑来套解他的逻辑。

老子的思想跟任何人的生命都不违逆,他只做生命逻辑代言人。印奥说,老子是一个生命的发言人,他的思想就是这个世界的的真相,他的逻辑就是生命的逻辑,他不掩饰也不夸张,也无所偏向,他只是原原本本地反映生命的逻辑。

佛的灵性就在那里,而老子的灵性你看不到,“一个佛从你身边经过,你会认出那是一个超凡的人,因为他散发着光芒,有着超人的魅力。

但你面对老子时,你可能会错过他,因为他和光同尘,与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他的思想跟任何人的思想都不违逆,你会认为他跟你的邻居没什么区别,他的平凡掩盖了他的伟大。那是”被褐怀玉”的美。

要变平凡为也不难,但要把不凡变成平凡,才是真的非凡。要想不平凡,经过训练,慢慢培养即可,你甚至可以把自己提炼到非常精纯的程度。

但是,要从不凡变得平凡,那才是真正的不平凡。努力与训练,方法与手段都没有用,我是说,“要成为一个佛,静心是有用的。但你要成为一个老子,甚至静心也没有用,因为他只要悟性。”

这就是老子说的“自然”,你只要按照生命本来的样子去领悟它——但不是你以为的样子,去经验它;你不能无视它的样子,你不不要逃避,你需要勇敢地面对它,不管它是什么。所有“好的”或者“坏的”,“神圣的”或者“邪恶的”,“天堂”或者“地狱”,都是你自己的定义。

孔子是一个虔诚的道德家,他去拜访老子,问老子如何看待道德,怎么才能培养好的品质。老子告诉他: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有德的人不担心德的问题,只有念念不忘德的人,才会出现德的问题,你越是想得到它,它就越会远离你。

因为道和德都是自然的,你顺应着它,它会自然而然的属于你,你违背了自然,它当然会远离你。

老子是一条上天入地的龙,他可以出神入化为一切存在

孔子见过许多国王,从没有像见老子那么紧张过,后来他告诉弟子:那个看起来其貌不扬的平凡老人就是一条上天入地的龙。

“上天入地的龙”就是老子,他可以在天上,像佛陀、克利希纳一样在九霄,在天堂,神秘高贵,但他还可以在地上,在中国在印度,在任何一个地方,他光芒万丈,但他和光同尘于任何事物。

恒河,印度的圣河,这里诞生了很多圣人。但是它有边界,有向度,你在它里面,必须受到河岸的限制。大海没有向度,他的边界模糊,你不知道海之角天之涯到底在哪,老子就没有向度、没有边界的大海。

举例来说吧,耶稣背负着全人类的苦难,他是沉重的,悲伤的;佛陀总是慈善的,微笑的,他们的表情是有向度的,要么总是微笑着,要么总是悲伤着。

老子跟他们不一样,他随方就圆,自然而然,没有约束,不受限制,就像他的道,他包容而不排斥,他是和谐的交响曲,他随着你的情绪而变化,你欣赏他,融入他,感受他,没有任何违和感。

老子是慈悲的,他没有私心偏向地爱天下苍生,他会悲伤,即使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战争,对于双方阵亡的人 ,一视同仁“以悲哀莅之”;他会笑,他可以开怀大笑,当“以道立天下”,一切妖魔鬼怪不再成为人类祸害的时候,他会像婴儿般的开怀大笑。

他就着这么与众不同,就连他的出生也与众不同,一般的孩子出生都是哭着出生的,而他是据笑着出生的。

他可以是慈悲的,还可以是欢笑的。但是在他笑的深处有一种悲伤、有一种慈悲──对你、对整个存在的悲伤。他的笑不是肤浅的。

所以,我要你们记住:“我不是在评论他。我和他之间没有距离。他正在通过我跟你们说话——不同的身体,不同的名字,不同的化身,然而是同样的精神。”

重要的是:要用心走近他,跟他和谐相处,他值得用一生相处。



5 阅读:278

问道化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