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价1200万的兰花!天价“盆栽”又卷土重来?可群众不相信了

千亦评文化 2025-02-18 04:18:41

最近看到一些游商,又开始讨论兰花的价值。你说好好养花不行吗,非要干啥事都要扯上收藏,搞得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沾上这两个字,就会身价倍增似的。

1200万的“天价兰王”

原来是几个月前的一场兰花博览会上,有株“天价兰王”吸足了眼球。精心培育的“朱金”叶子,宽边大帽,很是稀有。

本来挺漂亮的,但喊价1200万之后就变味了,甚至某些商家还敢喊到上亿!天价“盆栽”隐隐有卷土重来的意思,可群众已经不相信了,因为这些年大家都已经“见多识广”,对这种炒作确实感到厌倦了。

一、君子兰:天价炒作的开始

国内收藏品的天价炒作,就是从盆栽开始的。1980年代,一株君子兰的价格炒到足以在北京换两套房,后来长春某株名兰甚至标价7777万元,把君子兰炒到了全国皆知。

资本以“物以稀为贵”为噱头,将兰花变异品种包装成“绿色股票”,游资通过囤货、倒手制造虚假繁荣。但随着组培技术突破,名兰产量激增,加之假苗横行,曾经480万元一苗的“金沙树菊”,如今价格不足万元,普通君子兰回归到百元级家居装饰。

君子兰不属于兰花,是石蒜科君子兰属。但二者都被某些人以“天价”的噱头,天价“盆栽”的套路都没变过。

二、天珠:从“万珠之王”到景区纪念品

天珠的崛起源于藏传佛教文化与神秘主义的包装。传说中,至纯天珠由喜马拉雅山下的天然石材经千年加持制成,九眼天珠更被视为“天珠之王”,李连杰所藏的一颗曾被估值上亿元。

然而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市场上99%的天珠实为台湾、河南等地用强碱蚀刻的工艺玛瑙珠,甚至古法制作的“至纯天珠”也是人工产物。真正的老天珠被少数人牢牢掌控。

市面上的大部分天珠已经沦为景区纪念品,甚至在电商平台仅售9.9元包邮。

三、黄龙玉:从“国标新贵”到普通黄蜡石

2011黄龙玉被国家正式录入《国家珠宝玉石名录》,商家宣传与翡翠、和田玉并列。凭借酷似玉石的外观,一个手串6年内价格从几百元飙至数十万元。

但实际上,《国标》只是将其列入玉髓,还放在了澳洲绿玉髓这种便宜货的后面。却被商家曲解宣传,收割了一大波之后,入局者发现根本“买不完”,要多少有多少。随后价格暴跌,成了文玩圈“庞氏骗局”之经典。

四、藏獒:从“东方神犬”到流浪隐患

2011年,一只藏獒以3000万元成交,炒作方宣扬其“一獒战三虎”的勇猛与忠诚,吸引煤老板、地产商疯狂投资。但藏獒食量惊人、智商低、难以驯养的特性被刻意忽略,造成了人们的长期误解。

随着养殖场泛滥,幼犬价格从百万跌至千元,大量弃养的藏獒成为高原生态威胁,甚至一度沦为“肉犬”。这场闹剧印证了“需求可以虚构,但生存成本无法造假”的市场铁律。

五:文玩核桃:从“掌上春秋”到地摊杂货

2010年前后,品相完美的“狮子头”核桃一对难求,价格高达数万元。炒作逻辑建立在“百年老树产量稀缺”的叙事上,但随着河北涞水嫁接技术普及,产量暴增数十倍,市场供过于求。

如今景区地摊上,文玩核桃与钥匙扣为伍,50元一对无人问津。

六:球鞋:从“潮流圣物”到泡沫残影

新一代的年轻人自然也要有自己的炒作标的。前几年,限量版球鞋曾被炒至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其价值来自饥饿营销与社交媒体的身份认同塑造。然而当市场发现“联名款”实际产量远超宣传,且仿制技术足以乱真时,泡沫迅速破裂。

某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二手球鞋均价较2022年下跌72%,万元鞋款多低于发售价,又是黄粱梦一场。

都想复制钻石的炒作神话

这些商品的崩盘轨迹惊人的相似:资本利用稀缺性叙事制造焦虑,然后游资入场拉高价格,再通过媒体渲染暴富神话吸引散户。等收割一波或真相揭穿后导致泡沫戳破,价格断崖式下跌。

都想复制钻石的炒作神话,然而如今钻石也快“破灭”了。收藏的本质应该是文化认同与审美愉悦,而非投机赌局。历史反复证明,任何脱离实际价值的炒作终将会化为乌有。

0 阅读:0

千亦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