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介绍了四川当三十这枚铜元大珍,今天介绍另一枚破纪录的新晋“币王”:丙午户部大清铜币中心淮二十文。
这枚承载着晚清货币改革风云的大珍,其背后的故事远比表面拍卖数字更令人着迷。

清末造币厂老照片
1904年的清江浦(今江苏淮安),这座曾经"帆樯林立,商贾辐辏"的运河重镇,正经历着漕运衰落后的经济阵痛。时任漕运总督陆元鼎面对"银贱钱荒"的困局,于当年三月上奏设立铜元局。
清江浦虽非省会或行政区,却拥有特殊的地位,由此诞生了中国唯一以地方("淮")命名的造币机构。
清江铜元局在1905年正月正式开工,从英国伯明翰造币厂引进的6台机器昼夜轰鸣,后又增购至77台机器。这种专为生产十文铜元设计的机器,最大只能压制28毫米直径的坯饼。

造币厂图纸
然而在现存档案中,却赫然记载着该局曾试制过二十文铜元,这看似矛盾的记载,正是淮二十文传奇的开端。
根据海关档案显示,清江局在一年多时间里,大量购买原料,所铸十文铜元数亿枚。但现存实物中,二十文铜元仅有4枚传世,其中品相完好的仅2枚。
这个悬殊的数字差异,引出了钱币学界持续百年的争论。

上海博物馆藏
近年通过分析发现,淮二十文的压力痕迹与十文铜元存在显著差异,证明其并非清江局自有设备所造。结合地缘关系考证,学者推测这些试铸样币可能出自设备更先进的苏州铜元局。
目前已知的4枚淮二十文中,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孙鼎旧藏品长期作为标准器展出。另外两枚只在传说当中。
而拍卖破纪录的一枚,有着更为传奇的流传经历: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传教士带入海外,70年代被某藏家慧眼识珠,最终在2022年的诚轩上拍,拍出了5175000元的天价!

PCGS SP64BN的高分,助力天价成交
这枚PCGS评级SP64BN的铜币,表面呈现出独特的栗壳色包浆,字口间仍保留着原始铸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淮"字地名的阳文凸起,在一众普通大清铜币中,这一个字的差距,可能就是百万倍的天壤之别。
淮二十文的稀缺性,本质上反映了晚清货币改革的深层矛盾。清江局因设备所限无法合规生产二十文铜元,只得委托他局代铸;而市场对高面值铜元的排斥,使得这些试铸品最终未能进入流通。
这枚穿越百年风雨的铜元珍品,既是晚清经济转型的见证者,也是近代造币技术的试验品,更是收藏市场价值发现的典型案例。

必备的“传承有序”
很多具体流传的数据很难查到,但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全球钱币评级封装已成趋势。这枚淮二十文经PCGS认证封装后,既保证了保存状态,也确立了其市场标杆地位。
517万元的价格,有了“传承有序”和P盒的加持,才有如此高昂天价。普通藏友也就看个热闹罢了。
在这枚小小的铜币上,凝聚着大运河的漕运往事、工业革命的机器轰鸣,以及一个古老国家在货币现代化道路上的艰难求索。
花几百万买个假回来
伩这个铜币利用高价假作欺骗,希望民众千万不要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