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在边境屡次烧杀掳掠,中原王朝为何不打败并统一它们?

围炉观史 2020-05-13 18:25:29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王朝常常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与掠夺,当中原王朝国力强盛时也曾奋起反击、抵抗外虏,而更长时间却是一种相互共存、对峙的状态,那么,作为比北方游牧民族更先进、文明的中原王朝为什么不直接统一了它们,这样多省事?

不仅中原边境百姓不用受掠夺伤害之苦,游牧民族也能享受安稳和平、感受中原的先进文明。如果你真这样想,那就太一厢情愿了,也不符合历史事实,接下来围炉观史就从以下几个方面为你剖析为什么很难做到这一点。

北方游牧民族的土地不值得占领

中国古代是以长城一线作为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文明的分界线。要统一北方游牧民族,就必须在打败他们后进行有效的统治,而中原汉人自古以来已经习惯了农耕定居生活,不可能远离故土,改变生活方式去适应草原生活,且不一定受得了草原环境,也带不来社会财富。而一旦胡人死灰复燃、重新崛起,不适应草原环境的汉人百姓必然遭受灭顶之灾。

再者,中国自夏商周以来形成的“华夷之辩”认为北方游牧民族是夷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中原王朝一直以来注重华夷大防,不会也不愿去融合和统治他们,自然认为北方游牧民族的土地是不值得占领的。

游牧民族在与中原王朝战争中有优势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原历代王朝莫不是把国家安定、百姓康乐作为治世的目标,再加上西汉以后,儒家思想已深入人心,王朝统治者以“仁政”治理天下,能不打仗就坚决不打仗,又因为农耕定居生活方式,所以中原王朝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基本上以防御、对峙为主,无论是秦朝修的长城、唐宋时期的城关险隘还是明朝的九边重镇都体现了这一点。

这种战略上的守势其实是很被动的,游牧民族擅长骑射,侵略、掠夺是他们的天性,在他们看来中原人是他们眼中的猎物,中原的城池是他们的粮仓,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再加上中原军队在骑射上不如他们,很难主动打出去,只能被动挨打,打起仗来总是输多赢少,何论统一游牧民族。

汉武帝时期,因为有了文景两帝的积累,才主动打出去,把匈奴人赶到了漠北,可不久之后他们又死灰复燃,重新崛起,而汉武帝也因为穷兵黩武把国家打空了。

王朝属性决定了不能对游牧民族形成稳定的统治

唐朝时,唐太宗李世民打败了草原劲敌突厥帝国,与之后的唐高宗对北方草原有过短暂的统治,这也是唐帝国最强盛版图最大的时候。可是到了唐中期尤其是“安史之乱”发生后,藩镇割据、国家内乱不断,极大地损耗了国家实力,对草原各民族也失去了控制,游牧民族重新崛起,一度对唐帝国构成威胁,边境战火不断。

中原王朝强盛时,对草原还能控制一时,一旦中原王朝衰落,自顾不暇,草原各民族自然重新崛起并威胁中原政权,这是中原王朝兴衰属性决定的,所以想要统一北方游牧民族并形成稳定统治是很难的。

游牧民族的相互融合与表面统一

在中原王朝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上,还有两个王朝比较特殊,元朝和清朝。元朝本身是北方游牧民族,灭掉了金国、西夏、西辽等游牧民族后,因为有共同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很快对他们进行了民族融合,并建立起了有效统治。

而清朝虽然是半游猎半农耕的满族建立的,却与蒙古各部(北方游牧民族)生活方式比较接近,通过世代联姻和利益拉拢,使清朝对蒙古各部保持了较长时间的控制,形成了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版图上的统一,蒙古各部则自治。而其中康熙、雍正时期发生了蒙古准噶尔部叛乱,虽然最终乾隆皇帝平定了叛乱,准噶尔汗国彻底灭亡,但这场叛乱依然持续了近百年,弄得西北边疆动荡不安。

因此,古代中原王朝之所以不去统一北方游牧民族,非不愿实不能,当中原王朝强盛时也试图过建立统治,但很快就失败了。这里面既有自己内部的原因,也是客观现实造成的,但更重要的是不同种族文化形成的民族隔阂,只有彻底打破这一点,促进民族文化融合,才能形成真正的统一。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