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0 脂肪” ≠ 低热量
很多人看到“0脂肪”就以为是低热量食品,这其实是个常见的认知误区。国标(GB28050-2011)要求,只要每 100mL 或 100g 的食物中,脂肪含量低于 0.5g,就可以声称“无脂肪”,但这并不等同于低热量。一般“0 脂肪”这类食物有 2 种情况:
➊食物的属性本身就是低脂肪或 0 脂肪的,比如饮料中一般没有额外添加油脂,肯定是 0 脂肪。但是,食物的热量不仅来自脂肪,如果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包括糖)多了,热量也会高。比如果汁,虽然 0 脂肪,但糖分带来的热量也不容小觑。
➋工艺改进或者低脂原料确实把脂肪含量降下来了。但为了弥补口感缺失,一些产品会添加糖、淀粉、增稠剂等来提升口感,反而可能增加总热量。
避坑技巧:0 脂肪的产品,要重点看看营养成分表,看看碳水化合物和能量分别多少。同类型里选择糖少、能量低的,避免其他成分调味而额外增加热量。
二、“0 蔗糖” ≠ 无糖
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只有每 100mL 糖含量≤0.5 克才能标注“无糖”。但市面上很多产品打着“0蔗糖”的旗号,实际上却添加了其他形式的糖——蜂蜜、果汁、果葡糖浆、葡萄糖、麦芽糖等,这些本质上还是糖。
避坑技巧:看到“0 蔗糖”先翻配料表,警惕这些“糖替身”:果葡糖浆、麦芽糖浆、浓缩果汁、蜂蜜、葡萄糖等。
三、“非油炸” ≠ 油少
非油炸薯片听起来仿佛比油炸的油含量少得多,其实它们只是换了个加工方式:由油炸变成了喷油烘干或者刷油烘烤,油的用量也不少。
以非油炸薯片为例,用热风干燥替代油炸,看似低脂,但为了保持酥脆度,加工时也要喷不少的油。从下面油炸薯片和非油炸薯片的脂肪含量对比来看,非油炸工艺的脂肪含量并没有比油炸的低多少。
避坑技巧:看营养成分表的脂肪含量,一定要注意单位,对比时统一成每 100 克的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