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父摄政王”多尔衮权势滔天,为啥不废掉顺治,自己来当皇帝?

苹苹说过去 2025-02-22 06:09:17

公元1644年,击败了李自成后,清朝入关占据并移都北京,自此开始渐渐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

入关时,清朝的君主是第三任皇帝顺治,不过主持清军入关的人,其实是摄政王多尔衮,而多尔衮也正是当时清廷的实际掌权人。

清朝在“定鼎燕京”后,本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多尔衮愈发权势滔天。他先是在顺治2年晋升为“皇叔父摄政王”,顺治5年,干脆就直接去掉了“叔”,做了皇父摄政王。

彼时,多尔衮不仅手握清朝的军政大权,并且排场和皇帝一般无二,政务根本不用过问顺治,直接就可以下旨,官员的提拔和罢免也是随心所欲。

多尔衮的权势已经到这一地步了,为什么他没有选择踢掉顺治,自己做皇帝呢?

多尔衮的军事政治能力非凡,皇太极在位时,他东征西讨,立下了显赫战功,24岁就被封为睿亲王,在清廷皇室六王中排名第三。后来,皇太极更是将六部中最为重要的吏部交给了他统辖,可以说,他在皇太极时期就已经大权在握。

公元1643年9月,皇太极驾崩后,多尔衮成了清朝的候选继承人之一。

当时,多尔衮距离皇位很近,皇太极虽有8个儿子,但他真正的竞争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皇长子豪格。

皇太极死时,豪格35岁,比多尔衮还大3岁,论起功勋来说,虽然比起多尔衮差了一些,但也是战功累累。早在努尔哈赤时期,他就曾因两次攻打蒙古立功,被封为贝勒,而且为人也很是英武,善于谋略。

两人谁能继承皇位,八旗的态度很重要。

八旗可以说是清朝的国之根本,多尔衮想做皇帝,必须要争取到八旗中更多势力的支持。然而,八旗中能明确支持他做皇帝的,只有他和阿济格以及多铎所掌管的两个白旗。

另外六旗中,两黄旗此前是皇太极直属,他们必然是支持皇太极这一脉的皇子继位,正蓝旗就更不用多说了,由豪格亲领,肯定也是站豪格这一边。

镶蓝旗旗主是济尔哈朗,他的态度也是倾向于皇太极儿子继位,而至于掌管两红旗的代善,他没有什么意见,谁也不支持,谁也不反对。

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自然不可能称帝,毕竟八旗中反对的声音很多,如果他强行要做皇帝,很有可能会引起八旗的内乱,这显然是多尔衮所不愿的。

当然,多尔衮也不希望由豪格来继位,后者同样也不希望他继位,那到底谁做皇帝呢?

最终,济尔哈朗提议由福临来继承大统,多尔衮和豪格都没有意见,于是顺治登基,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政。

清朝入关几年后,为清朝立下不世之功的多尔衮权力达到巅峰,做了皇父摄政王。相比于几年前皇太极死时,这时候的多尔衮可以说完全有了自立的条件,为何他依然没有选择篡位做皇帝呢?

这大概有两个原因,其一,顺治年间,清朝依旧在和南明交战,此时如果多尔衮篡位,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会引起清廷内部的大动荡,从而影响到时局。多尔衮为了大局考虑,不愿意冒险。

其二,多尔衮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子,他把皇位抢来其实也没什么意思,以后还是有很大可能又得传给侄子,当时他已经是皇父摄政王,实际权力已经和皇帝没什么区别了,还不如就安安稳稳做摄政王,最起码以后也能留下一个好名声。

公元1650年,多尔衮去世。在他死后,政敌们对其群起而攻之,最终他被列举出了14条大罪,追回一切封典,甚至还被掘了坟。

不过,一百多年后,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乾隆为他翻了案,并恢复了他原有的爵位。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