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嘉佑年间,北宋京师开封发生了一起怪案。
一名年轻新娘在成婚次日竟离奇自尽,开封府官差在对现场进行勘验过后,初步判断新郎周丰远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然而,时任开封府府尹的包拯却发现此案疑点甚多,于是深入调查,最终用一副对联破了此案。不仅洗刷了新郎的嫌疑,还找出了真正的凶手。
北宋学子周丰远是京师地区有名的学子,自幼饱读诗书,学富五车。
因家境殷实,周丰远常常会对全国各地奔赴京师求学的学子慷慨解囊,解人于倒悬,因此尽管尚未金榜题名,但在京师地区是一位名气极佳的才子。
嘉佑二年,周丰远年至十八,周父周母眼看自己儿子已经老大不小,于是便托媒人给这位周公子说了一门亲。
新娘家虽非豪门贵胄,但也是京师里的富贵殷实之家,双方可谓是门当户对。
古代男女的婚姻,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周丰远虽无意成家,可父母已经拿定了主意,他也不好反对。
两家走完三媒六聘一系列程序后,择定了良辰吉日结婚。
婚礼当天,周府大红灯笼高挂,锣鼓喜乐不断。周家是大户,亲戚朋友一大堆,新郎周丰远又是有名的学子,同窗、好友以及受到过他接济的人基本上都来了。
众人齐聚一堂,为新郎新娘祝贺,场面好不热闹。

拜堂过后,周丰远在前厅应付完一众宾客,便有些微醺的穿过府内的游廊到了新房。
周丰远虽然是个才子,可生性并不风流,甚至为人有些古板,成亲之前几乎没怎么接触过异性。此时此刻,看着身材婀娜的新娘子就坐在自己旁边,他一时间竟完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想要伸出手去掀盖头,却是一连几次抬起来又放下。
感觉到一旁新婚丈夫紧张不已,新娘心里不禁偷笑了起来,心想媒人说他是个书呆子,还真是没说错。
这位新娘出身大户人家,自小也读了许多书,她心说,我这丈夫是个才子,不如我出这个对联考一考他,也缓解一下当下的尴尬氛围。
于是,新娘便给出了上联“等灯登阁各攻书”,笑称,如果周丰远答不出下联,今晚这盖头就甭想掀了。
周丰远得了上联,立马开始思索下联,然而新娘子出的这上联实在有些刁钻,一时间他还真给不出下联。

在新房里转来转去后,周丰远自觉有些没面子,便先行告辞了新娘,溜到了书房里继续思考。
然而,一连想了近两个时辰,周丰远还是没能想到合适的下联,最后直接伏案睡着了。
第二天清早,周丰远决定要向新娘子认输投降,可当他见到新娘时,新娘却说他昨晚已经用“梧桐”为题对了出来。
周丰远一头雾水,声称自己昨晚在书房苦思一夜,根本就没有对出。
这时新娘子突然脸色变得煞白,苦涩一笑,口中喃喃道,难怪我说昨晚你怎么脱了新郎官的衣服?
随后,新娘子以洗漱为由强行将周丰远赶了出去,随后反锁房门。
周丰远虽然不解妻子的行为,但也未曾多想,自行洗漱去了,可当他回来时却发现房门怎么也打不开了。他在屋外大声喊新娘的名字,新娘也没有任何应答。
无奈,周丰远最后只能破门而入,然而,当他进入房内后却发现新娘此时已经上吊自尽。

看到新娘自尽,周府当即报官,很快开封府的差役赶到新房,经过尸检,确认新娘子是上吊自杀,并且已经失了贞洁 。
新娘子为何突然在新婚次日自尽呢?开封府的办案人员第一时间自然怀疑到了周丰远身上,然而,当包拯听了周丰远的讲述后,认为此案没有这么简单。
包大人当即命人张贴告示,在告示上写下了“等灯登阁各攻书”这一上联。
声称,全京师不管谁能对上这一上联,开封府必会允他富贵官身。
此告示一出,京师沸腾,许多学子踊跃应对,而其中一位名叫田世光的学子给出了“移椅倚桐同赏月”的下联。
这田世光是周丰远的同窗,大婚当天他正是宾客之一。
包大人看到此下联,眉头一蹙,立刻派人将田世光逮捕。
经过审讯,田世光说出了周丰远新婚那晚的经过。
原来就在大婚当天,田世光喝多了,离开宴席去后院找厕所,不料正好听到周丰远和新娘子对对子的事儿。

此人对对子极为拿手,可向来心术不正,看周丰远独自跑到书房思考下联后,他便假装自己是新郎,对出下联哄骗了新娘,替周丰远做了新郎,随后在天明前偷偷离去。
第二天,新娘察觉到昨晚之人并非新郎,心想自己贞洁已失,一时想不开便选择了自尽。
包拯用一副对联破了案子,还了周丰远清白,实在无愧于包青天之名,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