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大约70256万头,猪肉产量5706万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而在1978年的时候,我国生猪出栏量大约只有1.6亿头,猪肉产量大约只有856.3万吨。(数据来源《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
两者相对比,我国的猪肉产量在几十年里大约翻了6.66倍。

猪肉产量的巨幅增长,除了养殖技术、饲料等方面的巨大进步外,还有一个主要因素不得不提,那就是外来种猪的引入。
而在众多的外来种猪中,有一个种猪又被很多养殖户称作“万能种猪”。
这个种猪就是大名鼎鼎的杜洛克猪。
美国总统送给我国3头猪说起杜洛克猪,要先从历史说起。
杜洛克猪原产于美国的东北部,是由美国新泽西的红毛猪和纽约原有的杜洛克猪基因融合后形成的。红毛猪的体型较大,杜洛克猪的体型较小,两者融合后得到了如今的杜洛克猪品种。

杜洛克猪品种被选育出来,大约是在1883年,是当时我国的清德宗光绪九年。
这个猪种从刚出来的时候,就受到了养殖户的追捧,很快就在全球内掀起了一波“猪种大换新”。
1936年的时候,我国著名的畜牧学家许振英也引入了这个杜洛克猪,但当时引入的是脂肪型的杜洛克猪,猪比较肥,脂肪含量比较高。
在二战之后,全球都开始流行养殖瘦肉型的猪品种,然而当时的我国却比较缺少这类猪品种。
到了1972年,巨大的变化来了。
学过历史的应该都知道,这一年发生了什么。

这一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第一次访华。尼克松来我国访问,自然也不是空手来的,还带了礼物。
在这些礼物里,就有3头猪。
一头公猪,两头母猪。
这三头猪就是美国选育出来的瘦肉型杜洛克猪。
这应该是我国最早的一批瘦肉型杜洛克猪了。
我国把这三头“美系”瘦肉型杜洛克猪进行了饲养繁育,发现这杜洛克猪确实不错,瘦肉率远远高于我国的一些本土猪品种。
后来,到了1978年以后,我国便开始大量的从美国、匈牙利、日本等国家引入杜洛克猪。
然后,杜洛克猪就彻底在我国开花散叶结果。
所以说,我国的瘦肉型杜洛克猪起源于尼克松访华,是美国总统送过来的。
杜洛克猪为什么好像没看到过?对于大多数不养猪的人而言,可能很少见到杜洛克猪,杜洛克猪是偏红色的。

而我们看到得猪大多数都是白色的猪。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我们如今大多数商品猪都是“洋三元”猪。这是一类非常商品化的猪种,瘦肉率极高,出栏极快,几乎跟个猪肉生产机器一样了。
而洋三元猪是怎么来的呢?洋三元猪就是用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三者杂交出来的。
杜洛克猪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用来当“父本”。人家只负责提供良好的遗传形状,提供猪肉那个工作,对它来说只是副业。
所以,在很多地方不是专门养猪的,可能看不到杜洛克猪。
但对于专门养猪的人而言,都知道杜洛克猪种的重要性,一般只要是杜洛克猪为父本,生下来的猪生长速度会非常快,饲料和瘦肉转化率也非常高。

杜洛克猪的适用性也非常强,也能跟不少我国的本土猪品种进行杂交,弥补我国本土猪品种上的缺点。
逐渐,杜洛克猪就有了一个“万能种猪”的称号。
外引猪种vs本土猪种很多人经常说如今我国大多数都是外来猪,本土猪都快没有了。
其实这句话不是那么准确。
应该说如今大多数猪都是现代化选育出来的商品性猪种。
像我国的洋三元猪,就有长白猪的血统,而长白猪虽然是外国选育的,但又是用我国的广东的猪种进行杂交选育出来的。

也就是说,如今的商品猪其实是我国本土猪和西方本土猪基因相互融合后,才得到的一个现代化猪种。
并非是单一的西方的传统猪种。
即便是如今我国很多土猪种,要想在商品化下发展起来,其实也是要跟其他猪种进行杂交选育的。像杜洛克猪,就经常拿来跟我国的一些本土传统猪种进行杂交选育。
这样才能产出更多符合当前猪肉消费的猪品种。
相关历史资料来源:《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