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打的稀碎,锅不能陈毅背,一个细节可见华东部队有重大隐患

东效聊历史 2023-09-16 21:28:19

1947年1月下旬,正当鲁南战役激战未克之际,突然从鲁中军区传来命令,要调正在参加攻城的山东九师全部、四师一个团的兵力,全部返回鲁中。

山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极为恼火,说他堂堂野战军参谋长,受陈毅司令员之命要去打枣庄,鲁中军区往回调部队,居然不提前给他说一声。

陈参座向来以脾气火爆著称,有话向来不憋着,无论解放前还是解放后都如此,堪称耿直猛将。但出人意料的是,陈参座也只是发发牢骚而已,事后也没有找王建安要说法。

一、山头

这个细节很耐人寻味。

1.身为野战军领导人,陈士榘为什么对二级军区司令擅自调兵无可奈何?

2.鲁中军区为何敢于不顾大局,抽兵北返。

3.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此时华中、山东还未合编为华野)当时就在枣庄前线,为什么也对王建安调兵返回之事不闻不问?

一连串的问题。

在鲁南战役打胜的情况下讨论这个问题似无意义,但若置身更广的时空,我们会发现,此事是华野成军前后众多重大隐患的一个典型代表。

对比四大野战军和华北野战部队,我们会发现华野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内部不协调,矛盾摩擦此起彼伏。

用俗话讲,就是山头主义比较明显。

比如二级军区“听调不听宣”,比如对陈毅指挥能力的不信任,山东诸老将对粟裕的不信任,山东八路军老部队与华中新四军的互相隔阂……

大家可曾听过西野有谁敢不听彭总的指挥?中野有哪个纵队司令敢在刘邓手下调皮捣蛋?东野可曾出现各路部队(新四军系、山东八路军系、冀热辽部队等等)互相看不惯?华北有谁敢质疑聂帅?都没有。

根本原因是,其他战略大区的领导集体大多能贯彻始终,或者哪怕是突然过去掌盘,像彭总,也没有任何人敢说一个不字,彭总的威望不用解释。聂帅在抗战时期也一度因为军事指挥的问题,被无衔大将主持过一次军事检讨会议批评过,但也就雨过地皮湿说说了事,聂帅仍是晋察冀—华北系统的无可撼动的大旗。

华东之独特,一在于领导人经历了两次换代,从罗帅到陈老总,再到小饶同学,领导人变换一次,大家都要重新适应一次,性格温和的、资历相对较浅的,大概不会有什么问题。可是战争年代,一方主事者,尤其是军事主官,性格哪有多温和的?个中之龃龉可想而知。

二在于两个不同体系不同打法的部队整合融合,带来很大矛盾。山东部队长期缺乏军事高手指挥,军区司令、主力师长基本都是自我发育,虽说这样也能出现很高明、很厉害的猛将,但从高明到一流,从一流到绝世高人,中间的差距只凭个人聪明才智很难抹平。当然我们不是在否认罗帅的水平,术业有专攻,罗帅是政工干部,他在军事方面稍弱,这是人所共知的。伟人起初有意让徐帅在山东担当军事主帅,不无这方面考虑。

二、扯皮

抗战胜利后局势迅速发生变化,山东八路军剩余部队在缺乏有效统领的情况下,稍显散乱,不仅组织架构上不够整齐,力量未经有效整合,更大问题在于没有杰出的统帅在战略上加以引导,山东诸将没有及时完成从分散的点状化的游击战,向集中的线面化的运动战转变。

陈毅到任后,空有一腔热情,却没有得力参谋团队协助其指挥,初期三战津浦路取得先声夺人之效果,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国民党军沿津浦路北上调兵的行动,但一俟国军大军开到山东和苏北,局势立即倒转。

北有王耀武不断行动,以胶济路为主线,实现东西对进打穿山东之意图。南有薛岳招招要命、步步夺魂,逐步压缩山东部队在苏北的战略空间。一南一北,把山东部队几大军区切割开来,同时几欲割断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的联系,陈毅指挥山东野战军左支右绌,劣势尽显。以1946年7月的泗县战斗失利为标志,山东根据地陷入极大被动。

为什么会出现被动呢?

第一是集中兵力进行大兵团作战的理念和组织都没有建立起来。山东根据地当时有两套力量机构,一是以山东军区为主导的,统辖鲁中军区(王建安任司令员)、胶东军区(许世友)、渤海军区(袁也烈)、鲁南军区(张光中)。二是以山东野战为主导的。

有懂军史的同学们可能会说,陈毅主职是山东军区,野战军司令是兼职,他可以统一指挥各军区部队啊。

对,这个没错。但问题是,战争、战斗力、战役组织指挥,非常讲究系统性、传统性、基础性,并非某个人的权威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也并非一时一地的强制命令就能推动所有事情。

陈毅是山东军区司令员不假,但他当时更吃重的任务是指挥山东野战军打仗,而非统领全军区建设。实际上当时军区主要建设任务和地方军区兵力组织的职权,基本上在小饶同学主导下,由张云逸掌控的。

这实际上造成了两张皮,各打各的,想要集中力量打大兵团作战,大家没有这意识,处于抗战后期大分散小集中状态下的各军区部队,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中央下令组建津浦前线野战军—山东野战军的主要意图是什么,更遑论组建野战军之后的仗怎么打的问题。

山东野战军只能指挥叶飞一纵、韦国清二纵、谭希林七师、何以祥八师共4支主力部队,只有四五万人。其余大量部队散布在各军区,这些兵力当然可以由陈毅指挥,但军区也有权力调动他们,极易造成扯皮。

比如就在泗县战斗前夕。陈毅原本要调叶飞一纵南下一同参与作战,我们以后见之明观察此战,叶飞一纵是一等一的精锐之师,如果参与泗县战斗,拿下桂系两个团肯定没有问题。但关键时刻山东军区扯了后腿,张云逸联名黎玉提出,山东军区也要打胶济线战役,如果放任胶济线一带富庶地区,让敌人占了便宜,于大局不利。

张黎连续发了两封电报,截住叶飞纵队,使其留在鲁中作战。

虽说山东也要保,胶济线也重要,但当时哪里更重要?毫无疑问是苏北,打下泗县,粉碎薛岳的鲁南攻势,南北贯通意义更大。

结果打成了这个样子,分兵作战,处处分散,处处不利。

我们观摩一下两封电报,充满一隅之气,而乏大局之筹。

与山东诸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粟裕早在1945年8月,华中部队尚未展开大兵团作战时,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论述大兵团作战的某些理念、策略,虽说未成系统,但好在已经开了头,让大兵团作战的思想种子在将领们头脑里生根,功莫大焉啊同志们。

以下这封文稿,是在1945年8月7日发表的,粟裕在苏浙军区一次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大家可以有选择地看看,我截取其中与大兵团作战相关的部分:

如果山东部队有粟裕这样一个统帅,从1945年就开始这样教导,我想不至于出现同时打苏北和鲁中两线战役的情况。

道理讲到这里,我们回过头再说说王建安调兵回鲁中之事。并不是拿这件事指摘王建安将军和陈士榘、和粟裕有什么什么矛盾,完全没有,几位老元勋说不是多亲密,但也没有什么私怨。

战前调走部队,是传统思维惯性在作怪,习惯了各打各打的,你们野战军只管打好了,我军区还有我的任务,哪里的地面都要保守,调回我军区的主力是司空见惯之事。

王司令或许根本没有什么主观愧疚感,而是如同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难以理解,但它就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说山东打的稀碎,你能说都是陈毅的锅吗?山东军区那帮大佬们,有太多是陈毅无法撼动或者敢于和他并驾齐驱的。

泗县战斗失利后,中央也意识到陈毅步履唯艰,山东部队群情汹汹。陈毅1962年谈话回忆当时的情形,说

,意识到宋参谋长不太擅长当参谋长,于是急调陈士榘到山东救场,助陈毅一臂之力。

三、冲突与管教

叶飞将军敢说真话,解放后写回忆录,提到很多山东华中部队不太搭配的事。

战术上的不搭配最为明显,这也是各类战史都公开说过的。

左一叶飞

叶飞纵队是老新四军部队北上的,之前深受粟裕军事思想影响,习惯打运动战,对战场形势适应特别快,特别善于根据形势变化调整打法。

山东部队就没有这么灵活,敢打死仗,耐苦战,皮实,敢攻坚。泗县战斗前,叶飞被留在鲁中接受王建安指挥,先打淄博,后打青州。叶飞都主张根据敌情调整策略,把重心放在城外打援上。王建安则主张攻城为上、打援为次,争论不一,后来索性来了个谁的孩子谁抱,你叶飞主张打援,那你就在外围打援,鲁中部队继续攻城。

鲁中部队打淄博一夜未能得手,不免气馁,在国军援兵到来前匆忙撤兵。叶飞一纵正拉开架子准备伏击敌人援兵,鲁中部队一撤,淄博无危,国军就不来增援了。因为彼此配合不力,导致一场可能取得重大战果的围城打援之战泡汤了。

转头去打青州,叶飞又配合渤海军区部队打。同样的问题重新上演一次,渤海部队没打下城池,匆忙撤走,叶飞准备打援,又是竹篮打水。

在陈毅率主力苦战于南线之际,北线分去这么多主力部队,好钢没用在刀刃上,却都浪费在无关紧要的战斗中,不光叶飞苦闷,陈毅也徒唤奈何。

水面下的问题更多。

叶飞一纵来山东时间晚,而且不像韦国清二纵有八路军老班底老渊源,二纵受山东待见,一纵纯华中部队,山东军区某些负责人畛域之见,不把一纵当自己人,在兵员、后勤、弹药等方面各种限制。

据一纵政委给陈毅、黎玉和军委的报告中反映,一纵到山东八个月,连续作战未获补充,战斗伤亡、病故、逃亡、复员等减员多达三千五百人。山东军区没有一直没有给任何兵员补充,泰安战役后一纵硬着头皮自留一千多名俘虏补入,但质量很坏,没有什么用。

一纵下属各团严重减员,有的团仅九百余人,平均亦只有一千四百余。人手少,重武器背不动,不好连续作战。而且由于是客地作战,不像原来在华中时有兵站粮站和后方医院、弹药厂,一切都要随队自办,区区二万四五千人的一纵,要留出七分之一的人手负责后勤及地方工作。

赖传珠叹息,持枪作战者与实数比例大为惊人。到底比例有多少不得而知。

笔者查阅一组华野四纵数据可资对比。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军战史》载,1947年2月华野四纵成军后,全纵实力27404人,各类持枪者,包括重机枪(按一组5人)、轻机枪(按一组3人)、冲锋枪、卡宾枪、步骑枪、短枪等,共约1.1万人。仅占40%。

一般来说,经过连续作战,首先伤亡的肯定以一线战兵居多,而后勤人员、机关人员等较少。若按四纵的比例算,2.5万人的纵队,持枪者大约1万人,伤亡3000多人,实际战兵仅7000多人。实属可怕。

到宿北战役时,类似的情况再次来了个总爆发。叶飞一纵听说粟裕来负责指挥,如孩童之望父母、如学生之盼恩师,不顾一切来作战,结果在山野前指指挥之下,因陈士榘误听情报,连续两次被错误情报所累,两个团差点被胡琏包围吃掉。叶飞一怒之下,在电话里和陈士榘吵了起来。具体细节详见《叶飞回忆录》上册,笔者这里就无烦多举了。

陈毅目睹凡此诸般,对部队山头多、利益存在藩篱、打法不一致等情况痛心疾首,一边打仗,一边投入极大精力重构华野和华东军区的指挥重心,经过种种协调,华东军区小饶同学带头拿出态度,完全支持粟裕指挥,华东军区不再干预作战,完全调整为做后方工作的角色。

华野内部,陈毅也持续进行管教整顿,一方面是部队整体层面的教育,一方面调和高级将领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新四军、八路军两大系统的关系。也吃了很多软钉子,承认并保留了很多现状,例如七月分兵时基本仍尊重了八路军老部队跟陈唐,新四军老部队跟粟裕,其他军区部队跟山东、苏北兵团等等。

最具代表性的整顿是1948年四五月间的濮阳整训,把山头主义、骄傲问题拿到台面上说,毫不留情批评了部队中潜滋暗长的种种苗头,基本上肃清了有碍内部团结的因素。华野空前团结的局面得以形成,此后陈毅到中原,这种良好势头继续保留。

24 阅读:7572
评论列表
  • 记忆 12
    2023-09-17 17:59

    没有粟裕,莱芜,孟良崮陈毅能拿下来吗

    老竹官子 回复:
    粟大将威武!但没有陈元帅坐镇,莱芜、孟良崮之战也充满变数!
  • 2023-09-17 15:38

    和罗帅带走了山东主力也有关系,原本各级部队逐渐成型战斗力日渐增高,罗帅带走了大部主力,剩下的部队打小仗看不出来,打大仗就有点儿窜稀,主要还是缺乏战斗经验。

  • 2023-09-22 12:17

    115师的基本都去东北了,流下的大多是四方面军将领,桀骜不驯,罗帅也不喜欢,所以留下来了。

    糊里糊涂 回复:
    留给诗帅一群味重的[呲牙笑][呲牙笑]
  • 2023-09-17 19:17

    主席用人是反复考量过的,陈毅是井冈山三巨头之一,朱毛陈三人当年在井冈上是当家人,所以陈士榘是要给陈毅面子的,粟裕在井冈山上官不大,当然山东和江苏诸将都不给面子

  • 2023-09-19 11:17

    陈元帅久疏战阵,开始几仗没打好,而将军们身经百战,有不满或不服也正常。

  • 2023-09-29 07:03

    所以陈老总做了很多内部工作,把部队整合起来,内部问题宣传的少,导致大家认为陈老总只会天天下棋。

  • 2023-09-17 09:54

    陈毅为帅,不就是能够镇住啊

    万里独行侠 回复:
    需要时间,理念需要慢慢的形成意识,主席说过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横向放眼世界,纵向追溯五千年中华,这一点解放军都是独一档的存在。
  • 2023-09-24 07:23

    [吐舌头咯]

东效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