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保临江:副司令韩先楚与正司令发生争执,二萧一陈到底听谁的?

东效聊历史 2023-10-07 19:27:02

四保临江战役究竟是靠谁打赢的?

一直以来习惯于将功劳归于陈云、萧劲光,说陈云来南满坐镇稳住了军心,萧劲光在军事上稳住了危局。

凡此云云。

对吗?肯定没有错,但是揆诸真实历史,大道理之下又有许多小道理。直白一点讲,只有这两位,或者再加上一个萧华,四保临江战役肯定打不好。

怎么说呢?陈云不懂军事,他到南满并不管一丝一毫作战指挥方面的事。

萧劲光与萧华也不以高明的战役指挥见长,二萧各有惊人的艺业,都是开国元勋,但在南满那样危险、已经到了接近崩溃、没有回旋余地的时刻,只靠四平八稳的指挥是不行的。

这种时候需要粟裕和徐向前那样的绝世天才,才能在蜗角之地起死回生。要保南满四县,当时看来只有林总亲自方可,但他在北满指挥大局,不可能来。

那么,究竟是怎样一位高人,在二萧一陈领导下扭转了局面呢?

一、陈云定调

南满根据地起初由萧华率部创建时,地盘还比较大,而且一度以少量兵力打出过鞍海战役,生吃了国军184师,新开岭战役又在东北创造出首次歼灭国军一个整师的先例,即五十二军第25师,国军所谓的“千里驹”。

但是平心而论,很多人善打顺风仗不善打逆风仗,自己掌握先机时怎么打怎么有,一旦形势倒转太阿倒持,就不知道怎么打了。

杜聿明调集重兵企图一鼓击破南满,彻底肃清南满共军,接连攻占通化、辑安(即今集安)、安东(今丹东)等地。突然发生这样的逆风局,原因也不复杂,国军兵力集中,主力都是精锐,攻势凶,打得快,所以南满部队无法抵挡。这时萧华缺乏奇变才能的弱点暴露出来,部队接连退却,只剩临江、靖宇、长白、抚松四个县城,根据地最宽处亦只几十公里,已不再有足够的战役纵深提供战役回旋。

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军事上的所谓妙计,所谓辗转腾挪、声东击西、批亢捣虚等等这类以弱胜强的战术,都需要有纵深,有空间,通过高速机动拉开距离,迫使敌军在追击中露出破绽。

空间,是弱势一方唯一能凭恃的条件。

所以局面至此,南满军区相当一部分人包括领导人在内,主张放弃南满,到北边和林总他们会合。

东北局目睹此状很是焦虑,连续给南满军区发电,责怪其战术有问题,只会打击溃仗,又犯了分兵把口的错误,导致敌人能步步紧逼而我无力拒之。

陈云和萧劲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南满此时最大的问题是领导层不行了,乱了阵脚,陈、萧主动请缨到南满去挽救局面,林彭罗等领导一致同意。

陈云和萧劲光遂星夜赶往临江,途中还发生了一个险情。陈、萧乘火车路过牡丹江南面宁安县,在斗沟子车站夜间停靠。这个车站前方有一个大陡坡,一列车厢突然失去动力向车站里面滑了下来,眼看就要撞到陈、萧所乘的车厢,危急关头,一位扳道工奋力把火车道扳开,陈云萧劲光才躲过一劫。

陈云没有先去临江,而是绕到朝鲜,会见了金日成,和他商量让南满军区在朝鲜境内安置伤员和家属。

未料胜先料败,陈云的心思极为周密。

到达临江后,陈云、萧劲光当众宣布了东北局的决定,陈云担任南满分局书记,辽东军区政委。萧劲光担任辽东军区司令员,萧华原任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全部去职,降为副司令员。

陈云在临江拍了那次著名的板,留下来坚持南满,一个人也不许去北满。

以一把手之尊拍板,说句话、下个命令固然容易,但大家真能做到口服心服吗?

二、谁是真大腿

拍板的过程本身就是曲折的。

陈云和萧劲光到东北后先是做了一番调研和谈话,为了说服大家留下来,做了很多工作。

本以为差不多了,谁知辽东军区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萧劲光做了坚持南满的报告,引起大家的哄笑。萧劲光完全没想到是这样的局面,居然这么多人要撤走。

尤其是部队已经做好了随时渡松花江北上的准备,很多部队都不住房子了,背包一打随时开路。

大会开了两天,仍然没能统一思想,这时国民党军又开始进攻了,再犹豫不决就是死路一条,无奈之下,夜里两三点钟,萧劲光请陈云到现场来最终拍板。

陈云冒雪前往会场,现场讲了一番道理,终于说服了大家。

这是官方史书说的。

但是大家发现问题没有?

既然是军区师以上干部开大会,又是宣布留守南满的重大决策,就应该各方领导悉数到场,为什么陈云不在现场,而是让萧劲光先出头呢?

我们无法揣知陈云萧劲光的内心活动,从表象看,定然是一种缓冲手段,如果陈云、萧劲光同时到场,大家众说纷纭相持不下,陈云再想拍板也不好定论。

萧先陈后,步步发令,好歹能让大家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

那么从这个角度看,陈云、萧劲光对坚守南满,内心大概也是七上八下没有什么把握。

现在硬着头皮下了死命令,大家固然一时听服之,但接下来就要看怎么办了,如果拿不出硬功夫,抵当不住国军进攻,还得是北撤。

当下危局怎么破?

全军区都看陈云,陈云看萧劲光,萧劲光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试探性地提出一个敌后奔袭的想法。

什么意思呢?既然南满四县已无回旋的空间,那就派出一定兵力袭扰辽宁腹地,牵制国军回援,庶几可以重新掌握主动。

道理非常简单,之前不是没有人想到,但萧华没提出这设想,下面的纵队司令们也不提。想法烂在肚子里。

此时萧劲光本能地想起这套红军时代的经典打法,大家面面相觑,谈何容易啊萧司令,部队缺吃少穿,没有时间休整,到敌后岂不是找死?

如果你萧劲光拿不出应对之策,你们俩下的命令就是放空炮,这意味着你们不合格,瞎指挥!

萧劲光、陈云站在火炉之上接受炙烤。

古话讲,疾风识劲草。

南满西北风呼呼地刮,这时,一株劲草挺立起来。谁呀?

四纵副司令员韩先楚。

韩先楚高声响应萧劲光的决策,表示愿意承担挺进敌后的任务。

三、任职风波

也是天与其便,让韩先楚有这个展示的机会。

韩先楚当时只是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的副司令员,正职司令员是胡奇才。军史上有一段经典公案,1955年大授衔,胡奇才只授中将,他曾经的副手韩先楚却授上将,笔者以为,韩先楚超越胡奇才,就在于四保临江。

新开岭战役结束之后,胡奇才头部的旧枪伤发作,头疼的无法坚持指挥战斗,只好去大连看病。四纵便由政委彭嘉庆和副司令员韩先楚指挥,众所周知,我军传统,政委负总责但不直接指挥战斗,四纵的作战实际由韩先楚负责。

多说几句,胡奇才整个四保临江战役期间都在治病,后来伤愈归队,当了一段时间司令员,又因头疼病发作而去治病。他反复缺席,在战争关键时刻不能总让副职管打仗,陈云便向东总建议,让辽东军区参谋长吴克华来当四纵司令。吴克华早在胡奇之前就当过四纵司令,胡奇才虽有意见也无如之何。后来塔山阻击战吴克华威震天下,胡奇才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建国后终于与上将军衔交臂而失。

胡奇才一走,韩先楚迅速抓住了机会。

萧劲光提出袭扰敌后,这个任务太艰巨,韩先楚挺身而出,愿以死赴之。

政委彭嘉庆也同意此议,向陈云再次请战。得到批复后,四纵便从三个师中抽出兵力,组成三个挺进纵队,跳出国军包围圈向本溪、抚顺、桓仁等地出击。

当时南满只有两个纵队,四纵到外线出击,三纵在内线正面阻击。两个纵队打的都很艰难,但是从指挥难度上看,四纵无疑更难一些。

三纵好歹是依托根据地作战,南满四县虽小,都是自己的地盘,粮食弹药再少,也有固定补充。作战地域亦相对固定,攻防作战不需要太复杂的筹划。

四纵几乎完全相反,进至敌人据守之地,前有坚城,后无补充,一旦战事不利,部队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说难听一点就是死路一条。很多人一提到游击袭扰作战,都觉得很轻松很随意,但都忽视了这种作战对指挥员指挥技能的极高要求。

韩先楚怎么应对呢?

三个师分开走,每个师又以一个团居前,两个团居后,保证前锋走的快,后续有援助,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拳头不一次使出来。

这是总布局上的艺术,不死打硬拼,而是吸引国军回援为目标。

具体作战上,又绝不贪功占地,本溪桓仁等城虽无国军重兵把守,但都处在交通便利之处,如果趁虚拿下,必将招致周边国军围攻,那样就失去了游击袭扰的本义。

所以韩先楚定下原则,只打小据点,只吃小股敌人,遇到大城象征性地打一打,达到吓唬敌人的目标即可。

这是很高明的指挥艺术,哪里该打哪里不该打,哪里需要一口吃下彻底打疼,全靠韩先楚在总体上把控。

前三次保卫临江战役,四纵在外线纵横来往,国民党军完全摸不清韩先楚的意图,不得不调回来两个主力师防卫后方。

四、四保临江

前三次保卫临江战役,内外线配合的非常好,三纵这边一吃紧,韩先楚还能行有余力地抽出部分兵力支援内线。与此同时,外线游击牵制力度一直不减,弄得国民党军前后狼烟,好不狼狈。

陈云、萧劲光见四纵打得好,在第四次保卫临江战役之时,让韩先楚到三纵指挥部,与三纵司令员曾克林一起指挥,准备打一次规模更大的歼灭战,彻底粉碎国军对南满的攻势。

当时郑洞国率7个师的兵力来打临江,实行分进合击。曾克林主张先打新编22师,韩先楚则主张先打89师和54师162团。

理由是这两支部队都是刚从热河调过来,人生地不熟,而且未经我军打击,比较骄横,容易犯轻兵直进的错误。而新22师正好相反。

此时南满我军经过三次大战役的消耗,每个师兵力由原来的1万多人降到6000多人,本钱有限,经不起试错了,必须把兵力都用到正确的地方,否则一战失利,前面三次战役的成果都付诸东流。

韩先楚深知其中利害,虽然职务比曾克林低,却一直坚持己见。

曾克林也坚持自己的意见。

两边僵持不下,眼看敌人越来越近,再这么分歧下去不行了。两人只好把两个方案都上报军区,请陈云和萧劲光拍板定案。

陈萧接报后,不到两个小时就回电,按韩先楚的意见打,并明确让韩先楚统一指挥。

不容易啊!让职务低的指挥指挥高的,兵力少的指挥兵力多的,这都是有违我军惯例的做法,形格势禁,陈云、萧劲光顾不上这些讲究,把宝都押到天纵奇才韩先楚身上了。

曾克林讲风格,当即说:“老韩,陈萧的命令来了,同意你的意见并由你统一指挥,一切作战行动我们都听你的。”

韩先楚谦虚了一下,表示还是共同指挥,共同行动。嘴上如此说,行动却掩盖不住他的霸气。韩先楚拿出了盘算已久的作战方案,三纵七师向敌后迂回切断其退路,九师打援,八师和四纵十师共同作战,合围国军89师和54师162团。

为什么这么快就能拿出方案?韩先楚有大局观,没有停留在纵队副司令的层面,眼光放得极开,对整个南满兵力布局、打法都有通盘的观察。

战役完全按照韩先楚的计划展开了,国军89师和54师162团轻兵直进,完全堕入韩先楚的包围圈中,1947年4月3日早上6点我军发起总攻,到下午16时便结束了战斗,全歼国军8460人,我军仅伤亡320人,敌我伤亡比达到夸张的25:1。

四保临江战役至此取得辉煌全胜。

1 阅读:50

东效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