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与华为之间的合作终于官宣了。
2月21日,上汽集团发布消息,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下称“华为终端”)在上海签署深度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产品定义、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销售服务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打造全新新能源智能汽车。
此次签约由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见证,最终代表两家企业签约的是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和华为终端智选车业务部总裁汪严旻。这也从侧面证实了上汽与华为之间的合作模式将是智选车模式。
据悉,在智选车模式下,华为不仅提供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全栈式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还将深度介入产品定义、设计、营销、生产等环节,甚至华为线下门店也将为汽车销售提供支持。
左宇 摄
日前,有媒体报道,上汽集团正在和华为合作打造鸿蒙智行第五“界”——尚界。双方合作采用智选车模式,与华为终端签协议,尚界所有车型将进入鸿蒙智行渠道销售。
尚界第一款车将以上汽荣威旗下内部代号为“ES39”的车型作为雏形,搭载华为座舱和智驾,提供两个纯电续航版本,预计在四季度上市,覆盖15万至25万元售价区间市场,将成为最便宜的鸿蒙智行车型。
事实上,早在2024年11月,双方合作的消息就甚嚣尘上。
1月中旬,上汽集团曾密集申请注册了“尚界”“上汽尚界”等多枚商标,国际分类涉及机械设备和广告销售等。同时,其还申请了名为“爱琴海双桅纵帆船”的图形商标,标识设计与此前鸿蒙智行旗下的其他四“界”有类似之处。彼时,就有观点指出,尚界或为华为鸿蒙智行除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后的第五“界”。
上汽集团与华为合作的消息备受关注主要源于业内周知的“灵魂论”一说。
2021年股东大会上,上汽集团前董事长陈虹曾表示,“上汽很难接受由单一供应商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这样它就会成为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我们的灵魂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但随着汽车行业竞争愈演愈烈,车企格局发生较大改变,以往靠着燃油车和合资品牌赚得盆满钵满的上汽集团节节败退。
1月24日,上汽集团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5亿元到19亿元,同比下降87%到9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1亿元到-60亿元,同比下降141%到160%。
业绩“大滑坡”的主要原因是汽车销量下滑。2024年,上汽集团销量表现并不乐观,全年整车批发量为401.3万辆,同比下降20.07%,丢掉了国内车企销量第一的桂冠。同时,因燃油车市场下滑、“价格战”持续升级,公司销售收入减少,毛利下降。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华为如今在汽车圈的影响力越来越大。2024年,与赛力斯、奇瑞、北汽和江淮汽车打造的鸿蒙智行“四界”累计交付新车44.5万辆。其中,赛力斯近期更是宣布2024年扭亏为盈。过去一年,其凭借“问界”翻身,实现从亏损数十亿到盈利55亿元至60亿元,问界M9上市12个月累计大定突破20万辆,问界新M7年度累计交付突破19万辆。
秦铭蔚 摄
此外,去年智界R7累计交付28969辆,享界S9位列40万以上纯电轿车销量TOP 1;昨日,百万豪车尊界S800召开技术发布会,余承东也出席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官宣与华为合作前几日,上汽集团刚对乘用车板块“动刀”。贾健旭亲自签发上汽集团乘用车板块的干部任免名单,主要涉及荣威飞凡品牌和MG(名爵)品牌,涉及调整的中高层干部达63人。
无论是乘用车板块人事“地震”,还是如今放弃“灵魂”牵手华为,背后都指向上汽集团变革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