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贵州女子频繁腹痛,以为是胃溃疡,检查后:怎会是这个病

柚子来看趣事 2025-04-07 14:48:53

资料来源:

[1]徐娜,韩萌萌,马辉.正念疗法联合强化护理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的干预效果[J].心理月刊,2025,20(06):196-198.[2]王晓娟,周顺华,高晴,等.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中医证型、证素的分布特点及中药用药规律[J].中医药导报,2025,31(03):106-113.

[3]张帆,周璇,卓洪民,等.香砂六君子汤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预防乙醇诱导的大鼠胃溃疡[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25,41(03):534-544.

刘敏,34岁,是一家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工作压力大,经常需要熬夜赶项目。她的作息时间完全颠倒,常常是凌晨两点才入睡,早晨六点又得起床继续工作。为了提神,她几乎每天都靠浓咖啡和能量饮料支撑,午餐和晚餐则用外卖解决,偏爱汉堡、炸鸡、薯条这些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晚上的工作状态下,她时常暴饮暴食,尤其喜欢吃零食和甜品,一边工作一边吃,直到肚子撑得难受。时间一长,刘敏的身体就出现了问题

2014年7月4日,清晨,刘敏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然而,一坐到桌前,她便感觉胃部有些不舒服,仿佛一块沉重的东西压在胃里,她捂住腹部,试图缓解那股隐隐的胀痛感,但感觉越来越明显。每当吸气时,胃部就会感到一种沉重的压迫,像有气体在里面不愿散开。她皱了皱眉,拿起咖啡杯想提神,却发现胃部的不适并没有随之缓解。她强忍着腹胀继续工作,认为这只是吃得太快导致的消化不良,随便吃点东西或许就能好转。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敏的胃部不适越来越严重。午餐后,她开始感到一阵阵恶心,胃中的不适感愈加明显,几乎让她无法集中精神工作。每吃一口食物,胃部就会剧烈膨胀,仿佛变得无法容纳任何东西。她不禁捂住胃部,想要减轻这种痛苦感,可胃痛的程度却逐渐加深,开始蔓延到胸口。

到了傍晚,刘敏的症状终于无法忽视,胃痛变得愈加剧烈,几乎让她无法忍受。那股沉重的胀痛已经扩展至整个腹部,她用手捂着胃,弯下腰去支撑身体,但胃里的疼痛和胃酸不断上涌,让她口中泛酸,几乎要呕吐。腹部的膨胀感让她感到呼吸困难,甚至开始感到胸闷。她不停地在办公桌前站起来走动,试图缓解那种难以忍受的痛楚,但无论她怎样移动,胃痛依旧不断加剧。刘敏实在受不了,便强忍着疼痛去了医院。

刘敏因持续的胃痛、恶心和腹胀前来就诊,进行胃镜检查后,发现胃体和胃窦部有多处溃疡,病变较为严重。胃镜结果显示溃疡面积约为2cm×1.5cm,胃黏膜充血、糜烂,表面有部分食物残留。血液检查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医生确诊为“慢性胃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

医生拿着检查报告,目光严肃:“刘敏,您的胃溃疡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胃黏膜严重受损,长期这样下去,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胃出血或穿孔。现在最重要的是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同时,您必须严格控制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尤其是辛辣、油腻和过热的食物,戒烟戒酒,保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药物治疗和生活习惯调整同样重要,您必须配合治疗并保持长期的胃肠道保养。”

刘敏出院之后便决心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首先按医嘱服药,严格控制饮食,减少油炸和辛辣食物的摄入,尝试改掉熬夜的习惯,每晚十点前准时休息。同时,她开始每天做简单的放松练习,尽量减少工作带来的压力,甚至每天中午抽时间去散步,保持愉快的心情。

尽管刘敏按照医生的建议严格调整了生活方式,严格控制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并且每天按时服药,胃部的不适仍时常会不期而至。虽然不再像以前那样剧烈疼痛,但偶尔会有隐隐的胀痛感和轻微的恶心。

直到2015年7月18日,那天早上,刘婷像往常一样起床,感觉有些疲惫,却没有多在意。刚走进厨房准备早餐时,她突然感到胸口一阵沉重,像有什么东西压在心脏上,呼吸突然变得有些急促。她停下动作,试图深呼吸,但每次吸气时那股沉闷感却没有消散,反而让她感到有些透不过气。她捂着胸口,稍微坐下休息了几分钟,感觉稍微好了一些。

到中午时,刘婷的胸口开始传来阵阵刺痛,像是心脏被针刺了一下,每次疼痛都让她的呼吸更加困难。她紧紧抓住桌子,心跳急促而不规律,甚至有些喘不过气来。每当疼痛来袭时,她的全身也会跟着发冷,汗水从额头渗出,尽管她尽量让自己保持镇定,但无法抑制的恐慌涌上心头。

下午,她终于忍不住打电话给朋友,告诉她自己感到非常不适,决定去医院检查。走到门外时,她感到心脏剧烈的跳动再次袭来,胸口像被压得喘不过气,痛感从胸骨一直蔓延到左肩,仿佛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扼制着她的呼吸。她停下脚步,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但每次心跳加速时,胸部的疼痛让她觉得无法承受,很快便失去了意识,倒在地上。幸好朋友及时赶来,将刘婷送到了医院。

刘婷因反复出现胸闷、心悸和剧烈的胸痛被紧急送至医院,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II、III、aVF导联ST段抬高,心肌酶学指标显著升高,肌钙蛋白I为4.3 ng/mL(正常<0.04 ng/mL),CK-MB为124 U/L。心脏超声显示心室壁运动异常,左心室功能受损,部分区域供血不足。结合检查结果,最终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医生将刘婷的朋友叫到一旁,面色严肃:“她的情况比较严重,心电图和心肌标志物的变化都指向急性心梗。心脏的供血区域已经受损,病情发展迅速,必须尽快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如果延误治疗,心脏的损伤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导致心脏功能下降,甚至引发心脏衰竭。现在我们需要尽快行介入手术,看看是否有血栓阻塞,恢复供血。”

刘婷的朋友站在那里,震惊得几乎无法反应。她的眼睛瞪大,手捂住嘴巴,声音有些发颤:“不可能,刘婷怎么会得心梗?她才35岁啊,平时生活不差,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心脏问题,怎么会……”

医生在翻阅着刘婷的病例记录,眉头微微皱起,语气中带着些许疑惑:“刘婷的病史没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没有家族遗传史,她也没有吸烟和过度饮酒的习惯。之前的检查包括体检和心电图也都没发现任何心脏问题,只有胃溃疡的病史,怎么会突然发生心梗呢?”为了查明原因,医生又详细查看了刘婷的就诊记录,果真发现了端倪。

医生叹了口气,说道:“真的是无妄之灾啊!刘婷的心梗其实早有前兆,只不过她忽略了三个检查,导致将心梗前兆判断为胃溃疡,延误了病情。临床上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都会有胃部不适的症状,但是没进行这三项检查,最后延误了病情,医生也无力回天啊!”

刘婷过去几个月一直感到胸口不适、偶尔胸闷,甚至伴有胃部灼痛感,最初她并没有太在意,以为只是胃溃疡复发,毕竟几年前就有过胃病的历史。她忽视了以下三个关键性检查,最终导致她将心梗的前兆误判为普通的胃部问题,错失了早期干预的机会。

第一,忽视了心电图和心脏检查。刘婷的症状大多出现在饭后或压力较大的时候,偶尔胸口会有些压迫感,她认为这和胃酸上涌、胃部不适有关。几次胃镜检查后,医生也并未发现胃部有严重问题,诊断为轻微胃溃疡。她从未主动要求做心电图或其他心脏检查,因为她并没有意识到,胸口的不适可能与心脏病相关。她总是认为自己年轻,心脏不可能有问题,胃病和工作压力才是根源。这种对症状的偏见,使得她错过了通过心电图及早发现潜在心脏问题的机会。

第二,忽视了胸痛的特征和时机。刘婷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偶尔会出现轻微的胸痛感,但这种疼痛通常发生在饭后,且她习惯性地以为是胃部不适引起的。她忽略了胸痛的时长和性质,因为每次疼痛发生时,她的心跳并未明显加速,且持续时间较短。实际上,心梗的前兆可能表现为隐匿性胸痛,尤其是疼痛在休息后并未得到缓解。而她始终认为这与胃酸或消化不良相关,因此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心脏检查。

第三,忽视了长期压力和情绪对身体的影响。虽然刘婷每天都感到疲惫不堪,但她从未将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的影响与身体症状关联起来。工作繁忙和家庭琐事让她常常感到焦虑和紧张,她也习惯了通过暴饮暴食来缓解压力。长期的情绪压力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对她的胃和心脏造成了双重打击,她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慢性压力可能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心脏供血不足,从而触发心梗。她只将所有不适归结为胃溃疡或是压力过大,忽略了深层次的健康风险。

总结而言,刘婷的心梗并非突然发生,而是慢性积累的结果。她误将心脏病的前兆视作胃病,通过对症状的自我判断和忽视关键的心脏检查,最终错过了最佳的诊断时机。三重误解:不做心电图、误解胸痛的特征、忽视压力影响,让她未能及时识别心梗的危险信号。这也提醒我们,身体的警告信号往往是复杂的,不应只局限于单一的疾病视角,而是应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深层次的理解。

(《回顾:贵州女子频繁腹痛,以为是胃溃疡,检查后:怎会是这个病》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0 阅读:33

柚子来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