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则“鹤岗2万一套”房产的资料图引发了广泛传播。在这组图片中,一套53平方米的两室一厅只卖2.9万元;某70平方米的房子更是标价1.9万元,折合下来每平米只要三四百元左右,比一些县城还要低不少。
随着该消息的发酵,背后折射出的“收缩型城市”成为了一个热门词汇。客观来说,城市并不总是增长。在世界城市文明经历了上百年的持续发展后,“异样”的现象发生了——伴随着一部分城市或地区经济实力的日渐壮大,另有一批城市或地区正通往相反的方向。于是,人们开始正视并关注城市收缩的事实。
根据资料显示,一般来讲常住人口连续3年以上持续流失且缺乏回流的城市,均可被视为收缩型城市。如果伴随着人均GDP减少、财政收入下滑、城市建成区面积缩小,那么问题更加严重。
回到连云港,这些年来港城人嘴上喊着“人口外流”,以至于收缩性城市概念出来、鹤岗网红后,很多人竟把这一切联想到连云港这座城市。虽然,连云港是一座非核心城市群的普通地级市,但与鹤岗相提并论着实有点危言耸听。我们好歹也站在巨(江)人(苏)的肩膀上,甩鹤岗好几条街。
但是我们得承认,根据官方口径我连常住人口多年低于户籍人口,而且常住人口增长多年维持在2万左右,增长较慢,除去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略有流出。尤其是在2017年,不论是户籍人口还是人口密度,是近几年内的首次降低。这也侧面证明了,上一波史无空前的楼市,促使了更多人逃离三四线城市。
细致分析,离开连云港的人主要分为两类:外出打工和中产置换。前者,很大部分会回来买房,而后者则彻底脱离,今后回连概率极低。可以说,连云港人口外流的大部分都是带着技术、资金的高层次人才。
从人口角度,连云港增长是缓慢的。但从城市扩张角度来看,我连一点也没闲着。对于城市扩张,居住在此的我们能够感同身受。但为了详实展现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参照一组数据。首先,普及下图中“建成区”的概念。建成区,指市行政区范围内经过征用的土地和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从广义上讲,建成区是指城市行政范围内,实际建成或正在建成的、相对集中分布的地区,是城市建设发展在地域分布上的客观反映。
参照图中,从2012-2017年,连云港常住人口增加了11.15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61.1平方公里。年代越远,“大兴大建”越多。其中,2012年、2013年建成区面积增幅最高。
一边是人口数量的暗淡失色,一边是城市扩张的马不停歇。两者的矛盾引发了坊间的讨论,不乏“连云港不需过多的建设,人口不足会引发空置和过剩”的言论。针对这些观点,我们首先得明白任何一座城市都是通过不断扩张得以更好的发展。我们有住更好的房子,更舒适的环境,更便捷的交通,更优质的公共配套,更丰富的工作机会等需求。因此,城市兴,我们则更兴。
所以,哪怕人口增速缓慢,在长久的未来连云港城市的扩张,依旧是有需求、有必要、有动力的,因为连云港很多设施,是滞后的、不够用的,需适度超前。当然,本着“既怕你不来,又怕你乱来”的心态。我们也恳切地希望,在钱越发值钱的当下,力争花好每一分钱,放弃“假大空”,进而提高每一位居民的幸福感。这一点上,想必这座城市的操盘者们比我们考虑的更细致、更长远。
对于楼市,连云港人口增长确实不是很乐观。但是,长远来看,仍然有着不小的购房需求,依旧有许多置换需求的人尚未买房,很大的原因是买不起、或感觉不划算。连云港目前的房价,还是太高了。
针对过去两年透支的购房需求和房价涨幅,结合不那么火热的当下市场,或许只能用更多的时间来换取空间。而根据最新的一则连云港工业投资新闻,“实业救市”的路线已经开始启动。
最后再说几句。
当下买房,最重要的是保证平和心态,按照自己的需求买房,以地段和房子本身的价值作为参考。尤其是过段时间公开关于我连最受关注几个消息的成真,切不可听从某些媒体、中介唱涨谣闻。如果不着急购房的,大可以等到下半年,其他的功夫就是多多踩盘,找到适合自己的好房。
再说,今年土地供应还没上主菜了,或许后面有更好的地段呢。
东区炒糊了,价格下降趋势明显,中心地区价格较稳定。中心城区的拆迁重建恐怕也会拉动周边房价有小幅上涨……
东一锤子,西一棒子[点赞][点赞][点赞]